20世紀70年代末,金達仁就職于原機械工業部設計研究院(現中國中元興華工程公司),從事機械制造業大中型企業技改及基建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咨詢工作。80年代初,隨著企業發展和工程項目設計的需要,以及國外MRPII理論的完善和應用軟件的商品化,金達仁開始在工程項目設計中采用MRP理論及其應用軟件,以期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工程項目設計水平。這一機遇使他有幸趕上了時代的潮流,成為我國早期MRPII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先行者之一。
此后,金達仁一直從事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方法和信息化的研究與推廣工作,經常在國家重大項目、企業咨詢項目、論壇和媒體上就推動管理創新,以及管理創新與ERP、SCM、BMR和IT的關系闡述自己的思想觀點。并且在實踐中,他還不斷地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幫助企業解決現實問題。
日前,金達仁就推動我國企業管理創新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金達仁說,之所以反復闡述這些思想和觀點,其目的是希望大家能正視中國企業缺乏有效管理和ERP應用現狀,并由此感受一種挑戰和壓力,產生一種創新動力,從而推動我國企業管理創新和信息化進程。
金達仁:我國早期MRPII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先行者之一
他進一步說,企業應用ERP、SCM、BMR和IT等先進管理思想和方法,無疑是推動管理創新的一種有效方法和途徑。實踐中如能同步推動企業戰略、人力資源、文化建設、企業品牌、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運作、物流配送和財務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創新,做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必將從根本上推動我國企業創新,創造更多的企業價值。
管理創新推動企業發展
這些年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已經促使我國一些企業在深入思考,并著力推動管理創新。他們引入國外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實行BPR,推動IT應用,先后建立ERP、SCM、CRM和物流配送系統,以求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IT應用水平。還有一些企業通過對EB理論和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正在建立基于EB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推動企業發展。
盡管這些企業在管理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也為企業創造了實實在在的價值。但總體而言,與西方工業國家相比,我國企業仍存在著管理創新力度不夠、創新數量不多和創新效果不明顯等實際問題。特別是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形成一種努力推動管理創新的氛圍。
2000年,金達仁兼任中國機械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委員。從那時起,他每年都定期對一些企業管理創新項目和創新成果進行咨詢和審定,這使他對我國企業管理現狀和管理創新情況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金達仁說,當前我國企業因其產品價格低廉的競爭優勢已越來越小,擺在企業面前的競爭戰略是加大企業創新力度,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以及如何創新,再創競爭優勢的問題。
他分析,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意識還比較薄弱,自主創新的能力也明顯不足: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央企業平均研發經費投入僅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遠低于世界先進企業8%-10%的平均比重。我國發明專利授權中的75%為外國人所擁有,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10家IT企業,其5年申請之和僅相當于IBM公司1年申請的專利數量。
在管理創新方面,盡管我國目前缺乏自主研究創建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的能力,但從西方工業國家引入的諸如ERP、SCM、JIT、CRM、CPC、EB、LP、AM和BPR,以及競爭戰略等先進管理理論和方法,也由于受管理意識、管理人才、管理體制、管理基礎,管理成本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導致很多企業在實際應用中收效不佳。
因此,金達仁認為,我國企業應盡快、科學地制定管理創新的目標和規劃。從戰略管理層面來看,要制定和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公司并購戰略、產品研發戰略、品牌戰略和人才引進戰略,迅速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從生產經營管理層面來看,要著力推動集團管理、供應鏈、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運作、物流配送和財務成本等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的重組,盡快建立企業信息網絡系統,促使企業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
管理創新需增強意識
盡管體制、人才、資金、環境和時機都是制約企業管理創新的因素,但金達仁認為,制約的根本還在于企業缺乏管理創新意識,特別是企業CEO的管理創新意識。
1997年以來,金達仁的許多文章都在強調“意識重于一切”這個根本問題。2002年,他的《意識重于一切》文章首發在《信息技術與標準化》雜志,隨后被國內10多家刊物轉載,產生很大的反響。其文章指出,當今世界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的意識競爭。他還說,意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意識又是客觀存在的,并直接主導著人類社會各項活動的進程與效果,在管理創新和信息化領域也同樣如此。
文章中進一步指出,我國企業,特別是CEO們應從環境意識、危機意識、管理意識、信息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六個層面深刻認識管理創新的目的與意義,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主體意識,引入管理咨詢,從而加快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步伐。
文章分析認為當前亟待解決的意識問題是:面對全球化和中國企業缺乏有效管理的挑戰和壓力,我國企業在感受危機的同時是否產生了真正的管理創新動力?是否正在研究如何推動管理創新和信息化才能帶動管理現代化,促使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企業推進信息化是否僅滿足于建立ERP、CAD/CAM、PDM、CRM和EB等系統,是否還要著眼于更高的層次建立起基于協同商務的SCM系統?企業推進信息化是否僅有BPR就可以了,是否還要引入BMR,以求全面、深入地推動管理創新等等?
面對我國20多年來只有6000多家企業(僅占全國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總數的3%)在系統應用ERP,而多數企業仍處于單項應用和子系統應用的現狀,CEO們能否盡快、科學地做出全面推動管理創新和信息化的決策?
一個企業ERP項目從CEO決策到單項應用,再到整個系統實施完畢,全國平均要用12~15年時間,有的企業甚至更長些,我們能否縮短時間,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管理創新重在落到實處
“改變傳統、落后的企業管理模式,帶動企業管理現代化,促使企業管理水平和生產力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我國企業應用ERP、SCM、BMR和IT的戰略目標。”深刻認識這一目標的內涵對增強企業主體意識,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現在的問題是一些企業的意識在增強,目標在明確量化,理論和方法在不斷地學習掌握,資金投入也在逐步增加,但我們不能就此認為,我國企業的管理創新和信息化戰略目標就能順利實現。
近10年來,金達仁一直倡導“贏在落到實處”這個基本觀點。在他看來,這個觀點的含義就是我們對相關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實踐中研究總結的一些新思想和新方法要深入學習和掌握,要融會貫通,并真正將其落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層面,直至微觀運作層面。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企業系統地、自上而下地解決實際問題。金達仁認為,目前還有一些未能真正落到實處的問題是:
在BPR研究與應用方面,一定要遵循流程從屬模式、模式決定流程;模式從屬戰略、戰略決定模式的重組原則。也就是說企業實行BPR,一定要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結合的策略與方法。首先要加大BMR的力度,對企業發展戰略和業務模式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分析重組。
在SCM研究與應用方面,支撐SCM模式運作的并非只有IT平臺,還有起著主導作用的,包括企業發展戰略、人力資源、協同商務、企業品牌、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運作、物流配送和財務成本等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在內的管理平臺。當前,我們在研究SCM模式和供應鏈競爭力水平時,不能僅著眼于供應鏈本身的物理結構和邏輯關系,一定要深入研究供應鏈體系中每一個合作伙伴自身競爭力水平和管理水平,每一個環節及活動的內容、形式與方法,以及他們之間的協同模式與協同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SCM模式研究和應用真正落到實處,實現供應鏈價值和利潤的最大化。
在ERP研究與應用方面,核心是將ERP應用與管理創新實行有機結合,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具體而言:一是系統應用目標要明確量化,否則系統應用過程中必將出現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勢必嚴重影響系統質量和管理創新效果。二是應用中要引入BMR和BPR,且遵循重組的基本原則,提高重組的效果。三是加強基礎管理工作,優化期量標準,完善規章制度,確保各種基礎數據具有準確性和時效性。四是實行項目監理制和評價制,用第三方機制確保項目的進度和質量。其中項目評價要立足于管理創新,要加大定量評價的內容與范圍。
在信息化研究與應用方面,充分認識信息技術是一種手段、工具和方法,其作用和目的是支撐企業管理創新和信息化目標的順利實現。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一定要制定IT規劃,其內容和范圍應包括企業管理現狀的分析與發展策略、企業未來主要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的構建、企業信息化總體目標的制定、企業IT系統總體框架及網絡平臺的建立、應用軟件功能設計及選型、項目實施進度規劃和系統投入產出分析等。
協同、集成推動企業創新
2005年初,金達仁在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的國家“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總
體規劃專家研討會上提出了我國企業“十一五”信息化總體目標應是協同商務、系統集成和企業創新的設想。日前,金達仁又在中國信息協會組織召開的“十一五”信息化規劃編制工作研討班上再次就這個問題闡述了自己的思想觀點。他說,提出這個總體目標是基于以下四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競爭與協同已經成為21世紀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旋律。這既是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也是人們對傳統的競爭理論和競爭模式認識超越的結果。
二是當今世界,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單體競爭已經轉向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或者是聯盟與聯盟之間的群體競爭。競爭的焦點是如何將協同商務、相互信任和雙贏機制這種商業運作模式落到實處,實現企業利潤和價值的最大化。
三是我國的聯想、海爾、中海油和南汽等一批企業已經實施“走出去”戰略,由國內、局部和不完整的競爭與協同轉向國際化的、全方位的競爭與協同,尋求更大的競爭空間、協同空間和贏利空間。
四是我國企業在經歷了20多年的信息化進程后,時至今日多數企業的信息化仍處于單項應用、子系統應用或信息孤島建設階段,尚未建立基于協同商務的SCM系統,以致難以對企業各種資源實行優化配置,支撐企業快速發展。
因此,金達仁認為,企業“十一五”信息化總體目標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推行協同商務模式和信息系統集成,將研發技術、制造技術、管理技術、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有效的應用,帶動協同商務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創新、產品研發模式和設計理念的創新、產品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從而全面推動我國企業創新進程。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系統如何推動企業管理創新?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