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6日,SAP在中國正式推出其自R/3以來的劃時代產品——NetWeaver;無獨有偶,9月13日,金蝶在北京發布了其新一代ERP平臺——BOS戰略。金蝶總裁徐少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BOS是金蝶技術創新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它的出現將對管理軟件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偶然事件,SAP的NetWeaver與金蝶的BOS在戰略定位上極其相似。在國內權威的IT研究機構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看來,這兩個產品的發布,標志著管理軟件第三次技術革命的開始。
縱觀中國管理軟件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它經歷了兩次技術變革。第一次技術變革的主題是從DOS平臺轉移到Windows平臺,這次革命發生在1995年、1996年期間;第二次技術變革的主題是從兩層架構轉向多層架構,這次革命發生在2000年左右。
是什么導致了管理軟件第三次革命的發生?管理軟件的第三次革命具體包含什么內容?它將給管理軟件產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管理軟件的三大世界難題
事實上,管理軟件第三次革命的發生是必然的,是用戶和管理軟件提供商共同作用的結果。記者從計世資訊(CCW Research)多年來的用戶滿意度研究中了解到,在2004年,用戶對管理軟件的滿意度并不高,只有7.37分(滿分10分)。更進一步,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研究發現,用戶對現有應用軟件最不滿意的前三個因素分別是:不適應變化、靈活性差和不滿足企業實際情況。計世資訊(CCW Research)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是與中國信息化的基本情況息息相關的。中國信息化現狀的典型特征是,已建設的信息系統不是特別多,信息孤島問題也不是非常突出。他們現在面臨的信息化任務,更多地是迫于競爭的壓力,建設相應的IT系統來提升競爭力、規范管理、提高效率。他們對應用軟件有三個突出的要求:符合自己的需求、建設速度要快、能適應變化。從這三個問題可以現,管理軟件不能個性化地滿足自己的需求,是用戶心中最大的痛。
圖表 用戶對應用軟件的看法
另一方面,管理軟件廠商也正經歷著巨大的痛苦。SSA收購Baan,Peoplesoft剛剛收購JDE,就被Oracle無情地惡意收購;SAP與Oracle競購Retak;微軟明確表示要介入管理軟件市場……這一切重大事件都在無聲地告訴人們一個事實:全球范圍內的管理軟件提供商正迅速整合,品牌正迅速走向集中,競爭正前所未有的加劇。同時,在全球來看,用戶對管理軟件的投資正趨于平穩,每個管理軟件提供商都面臨著如何保持增長,如何提升自己利潤率的考驗。
在中國市場,國內管理軟件提供商的形勢更加嚴峻。一方面,國外巨頭開始更加有力、更大范圍地在中國市場進行投入,他們的競爭優勢已從產品、技術開始向服務、渠道擴展。這對國內廠商形成了比以前更加巨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管理軟件提供商層次不齊,數量眾多,惡性競爭非常突出。這造成了管理軟件提供商的利潤急劇下滑。如何使自己生存下來,并在下一輪的競爭中仍然保持優勢,是擺在每個國內管理軟件提供商面前的重要任務。
計世資訊(CCW Research)認為,用戶和廠商面臨的上述問題,正是當今管理軟件界面臨的三大世界難題,即如何快速地適應用戶需求的變化、如何有效地集成各種應用系統、如何高效地實施和部署。
這三大難題長期以來困擾著軟件產業,也一直沒有找到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正因為如此,在當前的中國軟件業中,到處彌漫著一股從未有過的“悲涼”氣氛。一方面,軟件提供商承受著用戶對軟件質量和效果的不斷質疑;更重要的是,向來對未來充滿憧憬、滿懷信心的軟件提供商們在越來越惡劣的生存壓力下,也開始在思考這樣的問題:軟件還值得做嗎?
平臺化引爆第三次技術革命
面對三大難題,人們開始尋找基于“某一平臺的解決方案”。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它的到來引發了管理軟件的第三次革命。
業務基礎軟件平臺是計世資訊(CCW Research)于2003年提出的理念。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給業務基礎軟件平臺的定義為,它是指以業務導向和驅動的、可快速構建應用軟件的軟件平臺。業務基礎軟件平臺是以業務導向和驅動的軟件架構體系,是一個新出現的軟件層級。和操作系統平臺、軟件基礎架構平臺相比,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和用戶的管理及業務相關度比較大,是應用軟件開發的通用基礎平臺。操作系統平臺解決了“應用軟件系統與硬件之間的交互與管理問題”,軟件基礎架構平臺解決了“應用軟件系統與操作系統平臺之間的交互與管理問題”,而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則是解決了“應用軟件的業務描述與操作系統平臺、軟件基礎架構平臺之間的交互與管理問題”。因此,業務基礎軟件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面向業務和技術無關性。
圖表 業務基礎軟件平臺的地位
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研究認為,作為一個標準的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其集成運行環境將包括九個標準功能:即工作流管理、業務流程管理、業務規則管理、組織機構管理、安全權限管理、商業智能管理、報表設計工具;同時,作為一個平臺,它還應該有開發環境和系統管理工具。其中,開發環境的標準組成部分有兩個,即開發工具,以及開發與運行框架;系統管理工具則包括系統管理、部署管理。作為補充,業務基礎軟件平臺還可將企業門戶、應用集成平臺納入到其中。同時,也可在系統管理工具中包括軟件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國內外的管理軟件巨頭已推出了相關產品,例如SAP的NetWeaver,金蝶的BOS等。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研究表明,全球的業務基礎軟件平臺產業正處于導入期,未來的兩至三年,用戶開始會對這個概念逐步認可和接受。計世資訊(CCW Research)預計,業務基礎軟件平臺產業將在2010年左右步入成熟期。在2005年,業界主流的管理軟件都開始遷移到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到2007年,遷移高峰將到來。2010年,基于業務基礎軟件平臺的管理軟件將變得非常成熟。
計世資訊(CCW Research)預測,2008年廣義的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市場將達到81億元,未來3年的復合增長率為52.1%。(注:計世資訊(CCW Research)將業務基礎軟件平臺也分為兩個市場來觀察,第一類是狹義的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市場,即獨立的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市場,它屬于專業的業務基礎軟件平臺提供商創造的;第二類是廣義的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市場,它包含了第一類市場,同時還包括那些有業務基礎軟件平臺產品、但只是給自已用的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市場。)
圖表 中國廣義的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市場規模趨勢(單位:億元)
管理軟件個性化時代的開端
徐少春認為,基于業務基礎軟件平臺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將對管理軟件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首先,管理軟件將由此進入個性化時代。基于業務基礎軟件平臺的新一代管理軟件具有三個重要特點:平臺化、集成化和個性化。其中,平臺化是指新一代管理軟件將基于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它能大大提高軟件開發和實施的效率;集成化是指不同的管理軟件將可以在業務基礎軟件平臺實現無縫的集成;個性化是指用戶可借助業務基礎軟件平臺提供的工具,快速、深度地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可以說,這三個特點可以有力地解決了管理軟件的三大世界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軟件的第三次革命,不僅對管理軟件的產品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將對整個管理軟件生態鏈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在傳統的管理軟件產業鏈中,產業基本沒有分工,產業鏈條非常短。但在新的管理軟件產業生態鏈中,產業分工會更加明確,產品提供商和服務提供商可以通過業務基礎軟件平臺有非常和諧的合作。例如,在傳統管理軟件生態鏈里,ISV及SI等合作伙伴扮演的只是“服務者”的角色,他們利用自已在區域或行業里的優勢,向和自己有著緊密合作的最終用戶提供管理軟件的實施與服務。但在新的生態鏈里,ISV及SI等合作伙伴的角色會發生重大的變化,在扮演“服務者”的同時,他還可以扮演“產品制造者”的角色。由于有了業務基礎軟件平臺,ISV及SI等合作伙伴有可能在此基礎上研制具有自己品牌的管理軟件;對最終用戶而言,業務基礎軟件平臺也為他們自己進行應用系統的定制與開發提供了可能,他們將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管理軟件提供商的通用產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管理軟件爆發第三次技術變革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6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