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500強企業。”新三思集團董事長黃志方如是說。雖然這家國內最大的材料測試機制造商目前的年銷售額僅有兩億元,但這并不妨礙他去憧憬自己成為世界級的制造企業。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這個目標太不切實際,甚至遙不可及。
對于企業而言,這可能是自我激勵的一個愿景而已。尤其是中國制造在全球范圍內所向披靡之時,誰發出“成為世界500強”的聲音,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當質量和成本不再是中國企業取勝的惟一法寶時,這種聲音卻顯得十分微弱。畢竟在技術和精細化管理等方面,中國企業的修煉還遠沒有達到被世界認可的水平。
中國的制造企業距離世界級制造企業究竟還有多遠?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始終無法回避。神州數碼管理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紹遠認為,“生產計劃不準確、盲目的采購、庫存大、財務預算不嚴謹、組織機構臃腫、各種信息嚴重失真、不集成,缺少供應鏈管理的ERP系統,這已經成為阻礙中國制造業做大做強的軟肋。”
2007年7月26日,在《經理人》雜志主辦的“ERP WORLD 2007世界級制造”應用論壇上,陳啟申、金達仁、鄭小維等十余位專家和企業信息化負責人,圍繞ERP如何提升制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話題,發表了他們的看法。
ERP應用成功的關鍵
“實施ERP是企業發展、生存和管理的問題,只有站在這個高度上,ERP才可能成功。”神州數碼(中國)信息管理部總經理鄭小維說。盡管神州數碼ERP上線已有7年的時間,但鄭小維坦承,ERP真正的成功是在后續的不斷改進上,因此ERP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需要持續關注的話題。
事實上,神州數碼ERP應用也走過一些彎路,由此帶給鄭小維最大的體會是,IT戰略與業務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謝康在研究不同規模的企業時發現,若想提高ERP應用水平,關鍵也在于IT與業務的有效融合,這一點在10億~100億元銷售規模的企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對于如何解決IT與業務融合的問題,謝康教授給出了四種途徑。一是把業務人員請到IT部門,讓兩個部門的人員有效溝通。比如在珠江啤酒,財務部經理、銷售部經理白天到IT部上班,來解決各種問題,晚上再處理自己的問題;二是IT人員主動走出去。在寶潔公司,200多名IT人員分散到各業務部門,他們歸IT部門和業務部門雙重考核;第三種途徑是把前兩個模式綜合起來。比如在貝爾阿爾卡特公司,是根據不同的項目來組織人員,有的是IT人員全部到業務部門,有的是業務人員全部到IT部門;第四種是互動模式。
在探討成功應用ERP的思路與方法時,國家制造業信息化ERP認證培訓專家組組長金達仁反向提出了9個導致ERP應用不理想的原因。他認為,首先是企業主體意識不強。若企業的主體意識不轉變,再好的軟件和技術,再多的資金投入也解決不了問題。其次是管理落后,數據不全、不準確。這是直接影響ERP應用的大問題。除此之外,他還提到了缺乏有效的專業培訓、未能全面理解ERP應用戰略、缺乏明確量化的ERP應用目標、未能引入業務模式的重組等問題。
宏電腦負責信息化的楊天明在談到ERP應用時說,宏電腦目前已有5套ERP系統,他目前大的挑戰是,當新需求增加和調整業務時,各個系統之間的整合和調整。正如鄭小維前面所言,ERP是一個要持續關注的話題,也是企業每年都要重復并做好的工作。
三類企業ERP應用解讀
“如果庫存降低不了40%,那么我們ERP就是失敗的。”這是新三思集團主管生產的副總說過的話。這番話有一個背景,那就是新三思放棄了之前投入四五十萬元建立的IT系統,進而上馬全新的ERP系統。
生產計劃、制定和變更難以適應目前的市場環境,這是很多制造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新三思集團董事長黃志方介紹說,新三思從2003年開始推動信息化,先是財務軟件,之后逐漸向物流方面延伸。運行了三年后的狀況是,研發、計劃、生產和成本依然是脫節的,而且各部門之間缺乏協同運作,流程非常不順。
像新三思這種每年銷售額僅2億元的企業,每月的庫存卻高達3000萬元。巨額庫存對物料的準確度和配套性要求極高。黃志方做企業10年來最大的體會是,真正完成一個產品的時間,是實際所需時間的1/5,而4/5時間是在停工待料,還有資金積壓嚴重,這對企業快速響應服務的能力影響很大。
正因為上述問題越來越嚴重,新三思才痛下決心,用8個月時間重新上馬全新的ERP系統。最先解決的是生產、計劃和進銷存的問題,之后上線財務系統,并規劃好了運作的流程。今年8月啟動第二批信息化工程。
與新三思庫存問題類似的還有飛毛腿電子公司。對于這家年銷售額十多億元的電池企業來說,ERP應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滿足企業規模快速做大后的新需求。飛毛腿信息部經理陳耀書說,飛毛腿銷售額在三四億元時,材料只有8000多個型號,庫存大約在4000萬左右,但現在卻激增到21萬個。因此原有的ERP系統必須要升級。
在總結飛毛腿ERP應用時,陳耀書坦承,最初實施ERP時,飛毛腿的高層還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幸運的是飛毛腿ERP獲得了成功。但這種心態往往是危險的,并且存在于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中。針對這個問題,中國ERP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陳啟申認為,ERP成功的標準是解決問題,達到預期的目標。盡管嘗試得好可能獲得成功,但如果沒有目標,沒有診斷清楚企業的問題所在,ERP談不上真正的成功。
再來看一看西可德信的ERP應用。這是一家做手機OEM的企業,它一年前上ERP時的物料是5000種,目前達到一萬種以上,如果沒有ERP的有效管理,則會產生巨大的呆滯物料。據西可德信公司財務總監王健強介紹,ERP解決了西可德信兩個很迫切的問題:一是有效地減少了呆滯物料庫存;二是縮短了交貨的時間。
從數據來看,沒上ERP系統以前,高峰期的庫存是75天,目前基本上降到35天。不僅物料的庫存降低,而且減少了對現金的占有。由于企業規模不斷做大、新需求不斷增加,西可德信正在準備對ERP系統進行升級。王健強認為,ERP系統既是內部管理的工具,也是檢驗內部管理品質的工具。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破解制造業升級軟肋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