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e-works編輯主任 孫亞婷
嘉賓:陜鼓集團戰略規劃部部長 孫為平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王乃周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 李剛
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 黃軍
圓桌討論
孫亞婷:制造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大數據帶來的挑戰?
e-works 管理信息化編輯部主任 孫亞婷
孫為平:現階段,企業中的數據量越來越大,手工管理已經無法滿足,數據的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我認為,應對大數據最根本的一點還是管理好企業的數據結構,不要隨意建立各種各樣獨立的數據包,而是要建立一套唯一的數據,這也是最根本性的措施。我個人認為合理的信息規劃可以解決數據唯一性問題,因為總體規劃是站在業務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組織機構的角度考慮,每個業務有多少單位,每個單位有多少流程,每個流程有多少的表單,所有的表單梳理下來數據是很龐大的,把這些數據建立成唯一的一套主數據,這樣大數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也可以解決數據的存儲和防止流失問題,從邏輯和物理上把數據問題解決掉。
陜鼓集團戰略規劃部部長 孫為平
王乃周:我個人認為,提及數據無非是三個方面:存儲、處理、展示,數據量小的時候這個問題不難,但是企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數據量的增長是非常快的,現在中信重工也面臨這個問題,但是好在幾年前我們上線ERP之前已經對公司數據做了相關的標準化,通過統一的編碼體系,使得無論在哪個體系之中我們的數據都是一樣的或者說是基于同一個標準,這是一個數據管理好的前提。關于數據的抽取、清洗、展示的方案我們還在積極調研中,試圖找到一些好的產品,能夠更好的支持數據管理的相關工作。
中信重機CIO 王乃周
李剛:談到大數據,IBM認為是分為幾個層面的。一個是數據的挖掘分析,IBM包括其他廠家都有一些好的產品,比如商務智能等,都是能夠對大數據進行預測分析和數據挖掘的。對于企業來講挖掘的數據是不是真正能夠利用很關鍵,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一些企業有微博,用戶可能無意間對它的產品進行評價,過了一會兒,企業的人員就打來電話詢問,這些企業已經關注到這部分數據,利用數據拓展他的業務。最后一塊是數據的管理,企業的IT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存在對話的問題,對于業務部門而言,各業務部門對于自身業務數據都希望放在最重要最高級別的存儲位置,但對于IT部門是需要把業務分級,存儲也按高中低分級。IBM在前年就推出了一個智能存儲目錄,這個可以將存儲按照高中低不同級別分組,有一個虛擬化的平臺,使得IT部門和業務部門可以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對話,通過這個目錄什么級別的應用,什么級別的存儲就應該放在不同的等級中。但數據也存在生命周期,這些數據可是以通過后臺虛擬化平臺實現自動遷徙的,幾年后這些數據應該從高端存儲上遷移到低端存儲上,這是智能存儲目錄可以實現的一個功能。
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 李剛
孫亞婷:對云計算在企業中的應用有何看法和打算?
黃軍:在潯興拉鏈內部的私有云是沒有做的,但有租賃如傳真、郵件等,我們的數據是存在他們服務器上面的,至于他們的后臺是不是屬于云架構就不清楚了。關于企業私有云,我們也是有想法的,那是因為碰到過一些困惑:各個部門建系統,什么服務器都有,在我接手的時候,機房里面的設備非常多,后來我們上了一體化的ERP的平臺,實現運行后將所有的數據進行了整合,舊的數據也有所保留。之前的架構是服務器加存儲,速度變慢了,所以我們想到用云的概念來做。當時我們重點考慮是數據安全的問題,ERP服務器廠商和ERP廠商都建議我們用云的平臺來架構,但是考慮到ERP數據的重要性,最終還是決定在企業內部完成。后來我們買了IBM的產品,規劃了3-5年的業務發展,又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服務器很多,但業務又不能停,很多廠商建議我們重新架構一次,但我們又擔心業務的連續性等問題�?偠灾诜椒矫婷嬗龅胶芏嗟睦щy,目前我們希望有一個比較靈活的平臺,讓我們業務能夠連續性,并且硬件在不同的服務器,當然這個是比較理想化的,我們也在等待時機。
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 黃軍
孫亞婷:IBM在云架構方案上有哪些成功案例推薦給大家?
李剛:在國內,IBM 90%以上的云架構方案的收入是來自幫助企業建立私有云,另外還有不到10%的收入則是來自公有云,并且未來公有云是IBM投入的重點,同時也希望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實現的一塊。IBM認為云計算的生態鏈中有三個角色:一是云的消費者,二是云的供應者,三是云的創造者。如果是作為云的消費者來講,不用太在乎云本身,而是它能幫我解決什么問題;作為云的搭建者,更多是一些IT廠商,比如IBM。另外是云的供應商, IBM非常希望在國內找到一些合作伙伴,因為IBM有技術,但是我們缺少行業的解決方案。
之所以說公有云是一個趨勢,關鍵在于它價格便宜。對用戶來講,登錄公有云,不用在乎計算是在美國發生的,還是在德國發生的,因為IBM全球有8個公有云的數據中心,可以達到規模效應,美國的用戶提交需求之后,不用在乎這個計算在哪發生,如果美國的服務器資源緊張,它可以放到德國,美國的白天正好是德國的晚上,利用好這個時差,服務器的利用率非常高,通過規模效應可以降低成本,按需付費,可以靈活使用。IBM明年的重點是找到行業的解決伙伴,并且會在蘇州建IBM在國內的第一個公有云基地。
孫亞婷:IBM是如何解決公有云的安全問題的?
李剛:對企業來講,不是說談到云計算了,就要把所有的應用全放在云里面,或者說一股腦全放在公有云上,不是這樣的概念。有些放在私有云,有些放在混合云,有些放在公有云,從公有云的安全性來講,IBM在公有云安全領域,我們有很多解決方案,有機會可以找時間更多和大家進行分享。
孫為平:我認為云一定是未來的潮流,應該一切都建立云,不僅僅是IT,所謂的一切都建立云,顯然是云計算的本質所決定的,我理解的云計算就是專業化外包,把專業的事情交給最專業的人去干,信息化是這樣,生活是這樣,工作其他領域都是這樣。從IT來講,要建立云,陜鼓在這方面也是積極在做。信息化里面有幾個大塊,我覺得一定要把這幾個塊切好,一塊一塊交給專業人員做,最近我們的機房外包給了電信,放在它的機房里。他們機房的管理水平顯然比我們好很多,省心不少,我們只干他們干不了的事就行。專業化外包,承接商自己也是探索。我們最早是電腦維修維護業務外包,把我們的人修電腦的精力騰出去搞信息化,節約了人員的成本。把網絡維修運維給一些網絡維修公司,在公司現場進行服務的,緊接著服務器和數據庫也外包,交給一個公司,他們不用住在現場,由于量比較小,定期來看看就行。ERP項目中,我們的機房也是外包的,我們還準備把中心機房外包。像郵箱這樣的事情也是外包,交給最專業的公司去做,在信息化的領域中我們需要解決單個問題,單一問題一般都交給外面去做,軟件里面寫代碼交給別人做。
在云計算方面,我們正在籌劃的事情是服務器虛擬化,我們很可能做租賃模式,而不是自己建設模式,這樣越來越靠近云了。我們的桌面虛擬化也是正在論證中,應用虛擬化我們已經走了一步,已經在很多領域嘗到甜頭。比如財務軟件,合同等等,這都是私有云的軟件,云就發揮作用了。其實我個人認為最大一個問題是思想問題,要說服很多人理解你的思路,接受你的觀點,要充分理據說服他。其次,一定要全面的規劃,而不是IT的規劃,比如包出去以后我省錢還是費錢,省事了還是費事了,是管理起來方便了還是艱難了。
王乃周:我們現在已經用上云了,是在去年年底逐步開始做了一些云。過去有幾十個服務器,現在就用四臺服務器,服務器的虛擬化承擔了全公司幾十個服務。目前已經承擔了1000個用戶的量,就是做了一個終端虛擬化,信息終端做了一個應用發布和終端發布。目前使用每天是八九百人,2013年我準備把它擴展到2000人,現在虛擬終端是五個虛擬終端,我首先劃分五種用戶,設計人員,工藝人員,管理人員等等。從總體來講,成本上降低了,我基本上有兩個方面的感受,一個方面的感受是降低的是運維成本,一旦出現問題運維人員不用出機房,就在辦公桌前即可解決了。另一個方面,機房用電省了很多,運營的費用省不少。
孫亞婷:制造企業IT部門與CIO的發展方向如何?
孫為平:我認為信息化機構的發展應該有四個階段,至少裝備制造業是這樣的。
第一個階段沒有機構管,全部都是零散的,有些愛好者開發一些小軟件,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樹立企業對信息化的基本認識,至少認識它還有用,這是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信息化成為一個獨立的信息化中心。在這個階段中,一般情況下是技術部門主導,這比第一階段好很多,有專人,有組織去做信息化工作。這里面主要的還是技術定位,招聘身份也是技術定位。
第三階段,信息中心和權力部門的合并,權力部門合并就是企業管事的,管人的,管錢的,管行政的這部分人合并。在陜鼓,則是跟負責企業的發展戰略企劃的戰略部合并。這里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管理定位取代了技術定位。在管理定位過程中,最重要的貢獻是整合孤島、共享數據。前一階段形成了很多孤島,需要打通信息鏈條,將一個個孤島消除,連成一片,實現上下游數據和各系統間的數據打通。
第四個階段,作為一個部門,即使是權力部門也不一定可以推動信息化,在這個階段最主要的貢獻是如何創新,創造價值。信息鏈打通以后,下一步要干的事是什么?分析企業真正的經營管理的問題是什么?把問題找出來進行調整,調整組織機構、調整流程、調整預算,實現新的目標。這個時候,必須是企業高層領導說話,下來要協調權力部門。
這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存在的,只是發展快慢的問題,很難說把哪個階段可以跨越過去,所以必須在新的階段中把問題解決掉。制造業企業IT部門無論處于哪個階段,都努力向CIO方向發展,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跨,可能有時候事與愿違,但是CIO有責任影響你的領導向這個方向變化。我們陜鼓是屬于第三階段,陜西的信息主管曾經有一個辯論:什么是CIO?當時給CIO定義做了界定,他的工作時間60%、70%以上管信息化,這個很多企業是做不到的,所以在高層領導里面,如果有這樣的領導才能真正的CIO,所以從陜鼓目前的情況來講沒有CIO。
黃軍:我先講一下我個人對CIO未來發展方向的看法,其實我覺得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部長他也是CIO,或者說是國家的CIO,不同的行業CIO所處的位置也不一樣。每個企業管信息化的人員,有的從軟件過來的,也有財務出身的,轉戰各個部門,導致最后的定位不一樣。我個人認為,首先CIO就是專注于信息化領域,所有的工作都是要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化的工具來提高企業資源的合理利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讓企業價值最大化;其次CIO的職能是把信息化的工具落地,不斷要監控管控;第三是要引導,引導非常重要,它是一個互相的過程。作為CIO,不可能什么都懂,財務不可能有財務總監厲害,戰略沒有總裁厲害,如果你不懂就跟人家沒有溝通的語言,所以要學習,學習各種知識,還要結合新的技術,因為現在新的技術層出不窮。很多公司很多部門搞流程管理,而我把我們部門定位為做專業的事,其他的不做,比如流程管理,我定一個制度,在各個部門選一個人,我們給他定崗位職責,定他的崗位要求和職能,讓他們自覺來做這個工作,信息部門的定位是往這方面主動服務和引導其他部門。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圓桌討論:應對互聯網時代的IT新技術挑戰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393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