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系統,從全球一體化經濟格局形成之日起,就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在中國市場上,與ERP、PLM等在制造業信息化領域的紅紅火火相比,SCM顯得更加邊緣。當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內企業自身的業務模式和管理體系還不成熟,加之產業鏈本身并不完善,因此SCM能夠發揮的空間并不大。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SCM系統本身處在一個完善和修正的階段:不僅要與其他的信息化系統進行區別,為應用企業提供自己獨特的價值,同時也需要不斷適應多變的行業形態,調整應用模式。用發展的眼光看,應用企業和SCM系統提供商都正在完善自己。
“在過去的幾年中,JDA在中國的業務發展非常出色。我現在和我全家都搬到上海來,不僅僅是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目標是要保持JDA在中國快速增長的勢頭,而且我們也希望能夠把最佳實踐帶到中國來,給中國的客戶,讓他們從中受益。”對于JDA軟件亞太區副總裁麥識天(Stephen McNulty)來說。此次將常駐辦公地從新加坡遷至上海,意味著其對中國新一輪加大投資力度的開始:更貼近中國用戶,了解其對SCM系統的需求。而中國的用戶,也將有機會享受到更為個性化的服務。
事實上,在2006年,JDA收購了Manugistics后,便開始在中國開展業務,目前在中國設有三個辦事處。2008年,JDA意識到中國企業,尤其是制造業、物流業和零售業對使用供應鏈解決方案有濃厚的興趣,因而宣布擴大其在全中國的運營規模。此后,JDA在中國的員工人數擴增到原來的4倍,并與50多家中國公司建立了業務往來。而今,JDA顯然是希望通過進一步深耕占領更多的中國市場。JDA軟件總裁兼首席執行官Hamish Brewer說:“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年能夠挖掘出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2012年初,記者在北京專訪了JDA軟件亞太區副總裁麥識天和大中國區銷售總監盧宇峰。
記者:在制造業領域當中,行業越來越細分,因此很少有一個企業的業務能夠從設計、制造一直延續到門店銷售和售后服務。但是在JDA的SCM系統中,尤其強調銷售部分的價值,那么JDA的SCM產品將如何在制造企業當中反映其特殊價值?
麥識天:對于很多的制造商,他們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要解決,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對庫存量的管理,也就是說,如何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自己的庫存量——他們都希望能夠通過最小的庫存量來滿足客戶不同的需求。另外有一點,現在產品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生命周期越來越短,1000美元,但是一年以后,就只能賣200美元了。對制造廠商來說,肯定是希望庫存產品的數量越少越好一對其來講,直到庫存的產品全部被賣掉才能算沒有庫存。這是銷售被制造廠商所重視的原因,也是JDA更加重視SCM系統當中銷售環節的原因。
盧字峰:這其中有一個誤區,JDA大多數的客戶是制造型企業,例如聯想、華為和TCL等,但是我們的產品不僅僅關注其銷售部分,實際是在管理其銷售與生產的溝通,使生產計劃與銷售計劃能夠對應和統一。從應用企業角度講,技術對于任何公司都是沒有壁壘的,當一項新技術問世以后,不同的廠商都會推出相應的產品,如三維電視等。但是有時候我們從市場上看到,這些以新技術為賣點的產品并不是國內企業首先生產的,為什么?并不是因為其技術不到位,而僅僅是因為其供應鏈的反應速度不夠快。所以供應鏈反應的速度快,就意味著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的需求,同時也能夠更快地投入新產品的生產。一旦如此,那么應用企業實際上就是在同自己競爭。而不是與同行業的其他對手競爭,應用企業也就能夠帶領市場,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響應市場的階段。這就是供應鏈在制造企業應該發揮的作用。
記者:從供應鏈管理的概念上講,SCM專注的應用領域包括企業內部的供應管理,以及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互相協同。在信息化領域,ERP系統的功能范疇也涵蓋以上部分,那么兩者是否存在相似的功能,用戶該如何選擇用哪個系統來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
麥識天:對于ERP系統來講,當應用企業發展了一個新的客戶,并且從這個新客戶那里獲得了若干信息,那么只要把這些信息輸入到ERP系統當中去,ERP系統中所有的節點都能夠同時獲取到該信息。接下來,ERP系統就會在整個流程中協調不同的部門進行配合,以此來幫助整個企業完成交易,保證交易的完整性。因此,ERP系統的職能是負責交易完整性。ERP系統所不能夠做到的,是整合不同部分的信息,并對其進行優化。而供應鏈解決方案恰恰可以通過數學的算法,對整個供應鏈的各個部分來進行優化。舉例來說,制造商每天可能會獲得1000個不同的定單,而且這些訂單對產品的尺寸、形狀或功能的要求都不一樣。作為制造商來說,其生產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僅能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這時,制造商到底該生產什么產品,生產多少?就需要供應鏈系統來解決:其要向制造企業提供建議,建議其生產哪些類別的產品,以及如何以最低的成本來進行產品的交付。甚至,供應鏈系統還可以建議向原材料供應商訂貨的最佳時機。因此,供應鏈解決方案與ERP系統最大的區別,是能夠幫助客戶優化和決策。另外,作為制造商來說,還有一點也需要其決策——運輸。影響運輸成本的因素非常多,因此選擇和決策更復雜,人腦是很難一下子做出判斷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能夠為用戶提供一些經過優化的計劃,幫助用戶進行比較并做出決定。例如,用戶非常關注的是降低成本,那么系統就可以把優先參數定義成降低成本,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如果用戶更關注的是完成定單的履約率,那么系統就會把優先參數定義在提高履約率上。這就是供應鏈管理系統能夠提供的“獨特”功能。
盧宇峰:我們回歸到ERP和SCM兩種系統最初的定義。就會發現,所有的ERP實際上是完全以財務為核心的信息化系統,因此不難發現,在ERP系統中,我們只能看到過去發生的數據,無論是財務報告還是零件庫存。從這一點上講。SCM最大的不同是著眼于未來,看未來需要什么。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即使有些ERP產品宣稱也能夠提供供應鏈管理的功能,但是由于其軟件系統的架構已經定位成面向過去,因此基于這種架構的SCM功能,不可能完全按照供應鏈系統著眼于快速靈活解決復雜業務問題的思路來設計系統,當然也就很難真正解決SCM領域的問題。這是軟件架構的限制。另外,供應鏈管理是非常專業和特殊的,很多ERP產品由于核心功能不在供應鏈管理上,加上沒有更多的供應鏈領域的客戶,因此其必然在某些細節上缺乏經驗和考慮。當應用企業的供應鏈不復雜時�?赡苓@種SCM還可以用,但如果應用企業的供應鏈比較復雜,有很多的業務細節。那么就只能選擇更專業的SCM系統——面向業務需求為核心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記者:之前您談到在2012年,JDA期望能夠實現100%的增長,這是一個很高的目標,如何才能實現?
麥識天:當然,100%的增長應該說是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計劃,或者是一個目標,但是我們有實際的經驗來支撐完成這樣的一個目標的。事實上,JDA從2008年發展業務到現在,整個業務增長了10倍,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在中國市場上,我們有數千家用戶。他們有些希望成為同行業中最佳的公司,有些希望能夠在與國外公司的競爭中取得主動。JDA提供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是能夠幫助他們實現這些目標的。此外,JDA為大量的商品組合管理類公司提供服務,并且擁有非常好的聲譽:JDA的客戶通過使用我們的供應鏈解決方案,都很快實現了投資回報。所有這些都可以作為一個很充分的理由,來證明我們有能力完成100%業績增長的目標。
信息化管理系統到底是否能夠得到廣泛應用,根本原因不在于其算法是否精妙、功能是否豐富等技術原因,最重要的是其能否符合企業的發展需求,能否解決企業切實的需求。對于中國的制造企業來講,整體都處于轉型的關鍵期,除去不自信和焦慮的普遍情緒外,對未來缺乏足夠的判斷依據是目前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一切工作都依靠經驗、推測,沒有足夠科學的數據支撐。很多時候,信息化系統的作用不僅僅是解決目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規范企業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同時,幫助企業進行決策,使其能夠逐漸找回自信,這才是信息化系統應用成功后所能提供最大的價值。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JDASCM系統符合企業的發展需求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393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