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內外環境的壓力下,印刷企業都面臨著各種問題,如資金短缺、原材料漲價、不能保證按期交貨、用戶服務水平差、應變能力差、市場競爭力差、庫存資金占用多、設備利用率低、生產周期長、物料短缺、成本高、計劃不合理、進度反饋不及時、預測能力差、生產管理水平低,等等。
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很多,涉及到社會、企業本身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計劃性差,反饋不及時。而解決計劃性問題是ERP系統的強項。既然印刷ERP能給企業帶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企業該如何選型呢?首先需要分析印刷行業的特性。
一、印刷行業與眾不同的特性
1.印刷行業生產類型與眾不同
制造業的生產方式主要有兩種:離散型和連續型;又可以細分為六種生產類型:按訂單設計或按項目設計、按訂單裝配或按訂單制造、按庫存生產、重復生產、批量生產、連續生產。因為不同的生產類型對ERP軟件有著顯著不同的要求,而不同ERP軟件供應商的產品也往往支持不同的生產類型,或在某種生產類型上有優勢。因此,對于計劃實施ERP的客戶來說,明確自己企業的生產類型,定義清楚該生產類型對ERP軟件的具體要求,然后在滿足這些要求的ERP軟件中挑選最合適的供應商,是必須首先完成的工作。否則,在眾多ERP供應商中無目的地挑選,既有可能迷失方向、浪費時間,還有可能造成直到在實施過程中才發現軟件功能與企業的生產類型不相適應,而為時已晚的惡果。
印刷業既屬于連續型又屬于按訂單生產類型的行業,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印刷ERP的復雜性。
2.印刷行業主生產計劃(MPS)難以控制
由于印刷企業是按訂單生產,它不能針對所有的客戶組織大規模的生產,一個客戶一個訂單,一個客戶一個生產工藝,所以,它的主生產計劃就難以控制,不能像標準的制造業根據工藝可以組織大規模的生產。
3.印刷行業沒有產品化的概念
印刷企業幾乎沒有屬于自己的產品,因為各訂單所涉及的材料、工藝、規格、數量等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有的印刷企業每天開具的生產工藝單就有上百單。
4.印刷行業沒有標準的產品BOM
按ERP的BOM概念(Billof Matearial),即物料清單,一個產品生產出來,它需要有多少個部件組成,每個部件的構成是怎樣,這樣就會組成一個產品的BOM。標準制造業的ERP幾乎都是以物料為生產流轉主線的,但是印刷品是在主料(如紙張)上先后進行各種工序加工,是以工序為生產流轉主線的,這一特殊性造成了印刷業ERP的BOM構成與標準ERP意義下BOM的概念相差甚遠,如果生搬硬套是絕對解決不了問題的。這就是為什么印刷業很少見到采用標準制造業ERP的成功案例。
5.印刷行業的特性
印刷行業是一種既有制造業特點又有服務業特點的加工服務型行業,印刷行業ERP是一種非標準制造業意義上的信息化集成系統。
所以,通常印刷行業的ERP管理系統都是以CRM、JIT、零庫存、ISO9000、成本中心等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為基礎,以企業資源(物質資源、資金資源、時間資源、信息資源等)進行科學計劃為核心,結合印刷企業的自身特點,為印刷企業提供一套全面的信息化管理解決方案。整個系統一般都分為“生產流”、“物資流”、“資金流”等信息流,貫穿業務、報價、訂單、生產、采購、庫存、品質、財務、人力資源、設備、成本核算等流程管理,其各子系統既可以獨立運行,又可以組成一個大系統協同運行,各子系統之間數據高度集成共享,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快捷、準確的決策數據依據。
印刷業的行業特殊性決定了其ERP系統也與眾不同,因此企業在選型時應更為慎重。
二、印刷ERP的選型
1.選型中應關注的幾個“最”
(1)最重要的一點:管理軟件是眾多用戶使用檢驗出來的,而不是開發出來的。
企業管理絕不能紙上談兵,必須實踐,持續改善,ERP管理系統也一樣。況且ERP各模塊間、各數據流的關聯關系都是錯綜復雜的,對時效性和準確性都有很高要求。同時軟件開發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須經過大量的、多側面的測試,特別是管理軟件要求每一點都要與實際情況相符,符合操作習慣與管理要求。所以判斷一款管理軟件是否成熟,一定要看它的用戶群,要看它的成功案例數量,甚至要其按照企業自己的實際管理流程進行模擬建立管理數據,從前至后進行檢測,否則很可能成為軟件公司的“白老鼠”(實驗品),ERP項目也很難取得成功。
(2)最容易混淆的一點:每家ERP系統的介紹與內容名稱幾乎都一樣,而內在管理含金量卻有著天壤之別!
ERP理論及教材、資料隨處可見,從形式上吸收別人的優勢很容易實現,各商家的資料介紹及軟件界面都可以做到大同小異。但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像ERP這種企業管理的神經系統能做到面面俱到,能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就要經過各類型企業的實際運用檢驗和持續改善。所以如果只看界面或者資料介紹,很難區別各廠家ERP管理系統的優劣。因此選擇ERP時,企業考察的標準不應該是外在的,而是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3)最容易后悔的一點:選錯了。用戶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市場上的ERP供應商良莠不齊,ERP系統可能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ERP失敗率那么高,很多就錯在了選型的過程。ERP系統是企業管理的神經系統,它的實施過程就是企業業務重組的過程,如果選擇的系統完全不符合自身的生產類型,那越是努力推行,企業管理越是背離正常軌道。無數的例子證明:這樣不但難以成功,反而將自己引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
(4)最容易忽略的一點:實施ERP系統決不是純買軟件。
ERP的價值更多體現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提升。管理軟件是死的,企業只有配備好的管理流程與管理制度才能發揮其效力,所以軟件商提供后續服務的價值遠遠大于軟件本身!
業內常道“三分軟件,七分實施”,只有合理的實施方法、專業的實施顧問、反應迅捷的后援支持相配合,才能保障項目的成功。所以選型時要考慮開發商的領軍人物及其團隊的專業性、敬業精神、服務意識等。
(5)最不利于印刷企業的一點:與ERP系統的代理商簽合同。由于ERP系統的原代碼歸ERP的開發商所有,代理商無法修改原代碼。無數的例子證明:代理商與開發商的關系若發生變化,最終受害者是用戶!
2.選型中必須提出的問題
(1)服務是否持久到位
供應商是否會中途改行從事別的行業去了,甚至倒閉,這些都是印刷企業上ERP后常見的尷尬。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企業真是騎虎難下,而又無能為力。
(2)管理思想是否先進
系統有沒有融合CRM、OA、JIT、零庫存、ISO 9000、成本中心等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供應商有沒有開放心態,融合眾家之所長的管理?系統與系統的管理含金量是天壤之別。
(3)系統設計是否專業
自由靈活的自定義功能可以大大減少培訓指導時間或者軟件改造,成熟的系統評判標準就是:通用化與個性化,如系統平臺的自由組合、系統管理模式及數據流的自定義、審批流程的自定義、表單及界面的自定義、報表的自定義,等等。
3.最容易導致失敗的幾種實施模式
(1)自行開發的極端模式
由于企業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生產管理而不是開發軟件,限于精力、經驗、方法、人才、理念、信息等諸多方面的制約,無數企業自行開發ERP軟件的失敗案例已證明此路不通(這就像買房的人要自己生產鋼筋水泥、自己蓋房)。企業可能對自身的管理結構和水平很了解了,但整個行業內先進的管理經驗、別人好的或者別人的教訓都無法借鑒,好不容易終于把系統開發出來了,才發現還有更好的模式或者企業又有更新的需求了,那可能得重新來過(如原來的地基規劃可能是10層樓的,而現在要擴建或加建)。只有經過很多成功案例驗證和持續改善的系統才能解決以上問題。
(2)購買通用ERP產品
就目前國內ERP產品的專業性、精細度、成熟度及企業自身管理基礎來說,尚無適用各行各業的通用ERP產品。市面上很多軟件對企業管理必涉及的模塊如進銷存、財務等做得非常標準、精致,但對于“生產計劃、車間管理、品質管理、成本核算與控制”等內容幾乎一概輕描淡寫、草草帶過。這種通用ERP產品要不只能是“萬金油”,表面上止癢,而不能真正幫助企業強身健體;要不就是“一碼鞋穿眾人腳”,不僅憋得慌,還很可能使企業走得更慢,對于關注過ERP的多數企業來說,對此是心知肚明的。
全國都在倡導“以信息化來帶動工業化進程”,印刷行業里如雅昌、雅圖仕、奇良海德、紅山票證、華北戴爾特等幾百家知名印刷企業前些年都先后成功實施了ERP管理。這些企業“未雨綢繆”的舉措讓他們的管理效益得到極大提升,在經濟“寒冬”時充分受益。
雖然目前很多企業資金都較為緊張,不過相對暖春時的機會誘惑,更多的印刷企業正在考察或者正在實施ERP,不斷“強身健體”、“苦練內功”、“優化管理”,只要準備好了,一樣可以在“冬日”里迎來“暖陽”。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教你認清印刷ERP及如何選型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1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