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制造企業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型制造企業相比,中小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具有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中小制造企業信息化測評,有助于更準確地診斷中小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不足、指導企業更好地開展信息化建設,為企業、政府等進行科學決策提供量化依據。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適用于中小型制造企業信息化評價的指標體系及具體評價方法,并以東莞市部分中小制造企業為例進行了研究。
一、制造業信息化評價的研究現狀
對企業信息化的評價,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一套公認權威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我國在在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2002年10月信息產業部發布了我國《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構成方案》,這是國際上第一個由政府頒布的企業信息化測評指標體系,包括“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企業信息化補充指標”和“企業信息化評議指標”等幾部分。此后,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大項目管理辦公室以“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為基礎,結合制造業特點對“核心業務流程信息化水平”指標進行了具體化,發布了《制造業信息化指數構成方案》,包括“制造業信息化企業指標”和“制造業信息化環境指標”兩部分。該指標體系對我國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和宏觀管理具有指導意義,但在指標構成及指數計算方法上仍存在較多的爭議。
國內一些學者也采用不同方法對制造企業信息化評價進行了廣泛深人的研究,如郭偉、胡明艷等從系統動力學觀點出發,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建立了量化關聯模型,對多個典型區域制造業信息化市場系統的特征數據進行分析。胡軍、閻艷等提出應建立同行業同一類型企業的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為解決當前制造業信息化評價工作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提供了思路和參考方法悼J。齊二石等則根據我國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的開展情況和實施特點,構建了制造業信息化實施能力測評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分析企業實施信息化的成熟度,對企業的信息化實施能力進行測評。
但是,目前提出或使用的制造業信息化評價方法大都存在指標種類繁多、計算過程復雜的特點,有些還涉及深奧的數學模型。這對中小企業來說并不是很適用,因為中小企業往往技術薄弱、人員素質偏低,對這些方法不易掌握和理解,而且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具有自身的特點。因此,有必要針對中小型制造企業建立適用的信息化測評方法。
二、我國中小型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點
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總體水平較低,但投資能力正不斷增強,大多數中小企業已程度不同地擁有了信息技術裝備。與大型制造企業相比,中小型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信息化意識不強,對信息化的認識比較模糊。目前,我國許多大型企業已深刻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不惜投入巨資進行信息化建設。而許多中小企業迄今仍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對信息化認識模糊,以為信息化建設就是多添置些計算機硬件設備,建立網頁、網站,缺乏對信息化的規劃。
(2)信息化投人資金不足。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自身資金實力有限,而且,由于中小企業生存率低、資信度差、抵押資產少等原因,外部融資難度也很大。這就導致很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難以持久開展。
(3)專業人才匱乏。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的原因,對人才吸引力不強,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又常常忽視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與管理,造成技術力量薄弱。
(4)信息化需求主要集中在核心業務。與大型企業更關注長期效益不同,中小企業對于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核心業務,著眼于解決眼前急迫的生存問題。由于資金不足,對中小企業而言。從核心業務著手信息化建設,往往比全面開展信息化建設更易取得成功。
三、中小型制造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的構建
(一)指標體系設計
考慮到上述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特點,結合對東莞市60多家中小型制造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調查,我們認為中小型制造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應堅持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遵循簡約、全面、重要、適用的原則,既考慮科學的理論基礎,又兼顧中小企業規模小、關注核心業務等特點,選取的指標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且便于采集,指標數量盡可能精簡,在全面反映企業信息化狀況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細化對制造企業核心業務測評的指標。遵循上述思路,我們以信息產業部發布的《企業信息化基本指標構成方案》(試行)和制造業信息化工程發布的《制造業信息化指數構成方案》為基礎,從信息化環境、信息化應用和信息化績效三個方面來評價中小型制造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具體指標如下:
(1)信息化環境指標
信息化環境是指衡量企業目前實施信息化所需要企業組織構架、人力資源保障和硬件環境,是實施信息化建設的前提條件。目前我國中小型制造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處在初級階段,硬件設施的建設、人才的保障是當前進行信息化水平評價的重要內容。具體指標包括:是否設置首席信息官(CIO)職位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是否制定信息化戰略規劃和預算制度、信息化投入占總銷售收入的百分比、信息安全的費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員工信息技術培訓率、每百人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人數、每百人信息技術人員數、信息技術人員學歷水平、企業每百人計算機擁有量、計算機的聯網率、網絡性能水平等。
(2)信息化應用指標
信息化應用是指衡量企業實際運行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情況,即企業的生產、管理等流程中應用了哪些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如何。這是制造業信息化評價的核心內容,也是中小型制造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的首選環節。
具體指標包括:CAD/CAM/CAPP/PDM/PI。M的應用情況、主要產品生產線的數控化率、PLS/DCS/FCS/APC及工藝流程優化軟件控制的生產過程所占百分比、生產過程數據采集情況、財務管理系統應用水平、辦公自動化系統(OA)應用程度、SCM/CRM/MRP應用水平、電子采購占總采購額的百分比、電子銷售占總銷售額的百分比等。
(3)信息化績效指標
信息化績效是指信息化技術和系統對企業目標實現的貢獻度,是實施信息化總體價值的體現。具體指標包括:新產品的產值率、按時交貨率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銷售額增長率、利潤增長率、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資金年周轉率提高度等。
(二)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
目前常用的多指標評價方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德爾菲法及層次分析方法。比較而言,層次分析法既可以克服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含義模糊、一般人員難以理解的缺點,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德菲爾法主觀隨意性大的不足。層次分析方法(AHP)的權重確定方法有和法、根法、(對數)最dx--乘法和特征根法。特征根法提出最早,應用最為廣泛,在數學軟件發展的基礎上其計算也較為簡單,因此,本文采用特征根法進行計算。
(三)綜合評價
在確定評價指標、分配指標權重的基礎上,可以計算出制造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綜合評價值。設綜合評價值t,則厶代表制造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總得分,t越大信息化水平越高;i為評價信息化水平的指標個數;P。表示第i項指標得分,各指標滿分都是100分;Wi代表第i項指標的權重,所有指標權重和為l。
四、評價結果及分析
我們以東莞市被調查的部分中小型制造企業2006年各項指標為樣本,使用上述評價方法計算各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綜合評價值,排名前5的企業得分情況如表2所示。
可見,這些中小型制造企業總體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對各指標得分情況的分析表明,信息化應用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主要是:(1)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廣度不夠,被調查的企業中采用CAM/CAPP、SCM/CRM技術的約在35%左右,應用MRP的企業只占12%;(2)已使用的一些信息技術在使用深度上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如企業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率及數據采集率都比較低,對網絡的應用也主要停留在收集資料、對外發布信息上,大部分企業離真正的電子商務相距甚遠。信息化環境建設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主要有:(1)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企業沒有設立首席信息官(CIO)職務或專門的信息化管理部門,有些企業雖然設置了CIO職務,但級別不高。(2)信息化建設投資力度偏小。63.63%的企業信息化投資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不足l%,平均只有0.39%,大大低于發達國家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投入占銷售收入2—3%的比重。(3)員工素質普遍較低。該問題已得到企業的廣泛認同,被調查的企業中有82.86%的企業將人員素質偏低、技術人員流動性大作為影響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因素。
五、結論
通過測評,我們認為本評價方法能較好地反映中小型制造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現狀,通過對各要素的分析可以確定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對現階段中小型制造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中小型制造企業信息化水平測評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