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理制度始于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建設工程領域,隨后逐步擴展到水路、橋梁和土木建筑工程,最近幾年在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內開始試行。隨著我國信息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客觀上對信息工程建設監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擬簡要介紹近幾年信息工程建設監理的發展情況。
1 信息工程建設監理的依據
為了保障T程建設順利地進行,達到預期的最大效益目標,信息工程建設監理中應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具體講,信息工程建設監理應有四方面的依據,從這些依據中,也可以看到我國信息工程建設監理發展的歷程。
1.1 國家有關工程建設監理的重要法規、規定
1995年,原電子T業部就出臺了《電子工程建設監理規定(試行)》,該規定確定了我國電子工程建設監理工作的基本框架,對電子工程建設監理制的基本原則、部門職責、業務內容、業務實施、監理收費、違章處罰等做出了明確規定。2002年11月,信息產業部正式頒布《信息系統工程監理暫行規定》,規定投資在200萬元以上的信息化項目必須有第三方的監理,并明確從2002年12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實施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制,從制度上拉開了我國信息工程監理邁向科學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序幕。2003年3月,信息產業部又相繼出臺了《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和《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管理辦法》,對從事信息工程建設監理的單位和個人提出了資質要求,“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師”作為一種職業正式產生。除了上面的與信息工程建設監理最密切的法律法規外,近兩年來,國家信息產業部還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2003年4月初,信息產業部資質辦發布了《關于開展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7月初,發布“關于發布《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與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評審規范(試行)》的通知”及“關于印發《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申請和審批程序》的通知”。10月,發布“關于印發《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評審機構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2004年5月初,信息產業部資質辦又發布了“關于印發《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等級評定條件(試行)》的通知”及《關于在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資質評審中設立臨時資質的通知》。6月,發布《關于在過渡期承接信息系統工程監理項目放寬投資規模限制的通知》。2005年1月,信息產業部資質辦發布了《關于當前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單位資質評審和審批有關事項的通知》。3月,發布《關于開展2005年度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單位資質年檢的通知》及《關于信息系統監理師資格證書可視同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工程師資格考試合格證的通知》。
1.2 國家相關標準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組織制定的《企業信息化技術規范第一部分: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規范》經信息產業部批準為國家電子行業標準,將于2003年10月1日開始實施。企業信息化技術規范共分為7個部分,包括ERP、PDM、CRM、SCM、CPC、OA及企業信息化監理,繼ERP標準之后,其他標準將陸續出臺。
2005年2月,國家發布了《信息化工程監理規范》,并從2005年5月1日開始實施。主要包括:“通用布纜系統工程監理規范”、“電子設備機房系統工程監理規范”、“計算機網絡系統工程監理規范”、“軟件工程監理規范”、“信息化工程安全監理規范”等等。
1.3 地方的政策法規、標準
在國家的政策法規出臺以前,北京、深圳等地已出臺了一些地方性的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的政策法規,有力地推動了當地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的發展。1999年6月,深圳市政府在國內率先出臺了包括實施信息工程監理條款在內的《深圳市信息工程管理辦法》,并要求對首屆我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信息網絡工程實施監理。2000年7月,深圳市信息化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制訂了《深圳市信息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實施意見》,要求使用財政性資金,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上的信息工程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立項、招投標、監理、質量監督,驗收”。2002年5月31日,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發布《北京市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管理辦法(試行)》,文件中明確規定2002年8月1日開始,北京地區信息系統工程強制實行監理。2003年8月1日,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正式開始執行《北京市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管理辦法(試行)》,對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及監理單位、監理工程師的資格認證做了明確的規定。除此以外,河南、杭州等省市也發布了信息工程建設監理相應法律法規。
1.4 業主與開發方簽訂的合同
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工作應該從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開始與其同步進行,并以合同為依據開展各階段工作。
1.5 國際上的相關標準
國際上非常重視信息化技術標準的工作。著名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盟(ITU)以及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ECMA)和眾多的國際技術論壇紛紛研制了大量的信息技術標準。因此,我們在進行信息工程建設監理時,既要嚴格執行國內的標準,又要認真參照國際標準。
2 信息工程建設監理的基本框架
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從1995年開始醞釀,至今已經走過10個年頭,目前體制框架基本形成,概括為“一個體系、兩個層次”。與以往無序的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市場相比,只有形成監理體制框架,規范化進程才有所保證,否則管理和協調工作都無從下手。
2.1 一個體系
一個體系是指政府在組織機構和手段上加強及完善對信息工程建設過程的監督與控制的同時,實行社會監理的開放體制。監理工作自成一體,既不受委托方的隨意指揮,也不受開發方的干擾。
2.2 兩個層次
兩個層次是指宏觀層次的政府建設監理和微觀層次的社會建設監理。政府建設監理是由政府機構制定監理法規,對信息工程行使強制性的監督管理權力。并定期對下屬的社會建設監理單位考核、審批、監督、調理,對監理工程師的資格進行考核、審批、監督,從概念中就可以看出。政府建設監理具有強制性、執法性、全面性、宏觀性等特性,其內容主要包括了制定有關監理法規和依法進行監督管理,社會建設監理是指由獨立的、專業的社會監理單位。受信息項目建設單位(委托方或投資者)的委托,對企業信息化項目建設全過程實施的一種專業化管理,其性質主要表現為:服務性、科學性、公正性和獨立性。社會建設監理既是全過程監理又是全范圍監理。
3 信息工程建設監理發展現狀
3.1 專業體系初步建立
國內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市場的發展剛剛幾年的時間,還沒建立起成熟完善的專業體系與之相配套。但是基本的專業框架體系已經形成,可大致分成兩個層次、三個臺階。兩個層次可歸結為“職業教育”和“學科或學歷教育”。
在職業教育方面,2002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國組織了三批北京市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工程師的培訓認證工作;2003年由北方交通大學主辦了教育部批準的全國第一個“信息系統工程監理高級研討班”;2004年6月信息產業部在全國指定三家“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組織培訓機構”,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工程師的培訓工作即將在全國展開。
在學歷教育上,2003年10月北京聯合大學的八個本科生班開設了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課程;與此同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設立了我國第一個“信息工程監理專業”,2004年6月北方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在全國第一個設立“信息m程監理工程碩士專業”。至此我國在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市場的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了三個臺階:職業培訓認證、本科生教育、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梢灶A見,在未來的幾年中,信息工程建設監理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將有一定規模的發展。
3.2 學術界的研究
對于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學科而言,有三類相關群體共同創造了其學科的形成歷史,它們是政府、工程界、學術界。在此過程中,它們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政府的參與為監理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證;工程界的實踐活動為本學科的發展積累了最為原始的經驗;而學術界的參與使得工程界的經驗得到了提煉與理論升華,提出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其中葛乃康老師的《信息工程建設監理》(2002年)、姚世全司長與葛乃康老師的《信息系統工程監理》(2003年)、宋振暉、鄧超老師的《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知識體系》(2004年)、譚偉賢老師的《信息工程監理:設計·施工·驗收》(2003年),這些著作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領域內相關人員的活動,為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學科的形成做出了基礎性的工作。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05年,學術界的研究達到了又一個高峰,這一年出版了大量的理論著作,主要有:柳純錄老師的《信息系統監理師教程》、符長青老師的《信息系統工程監理》、郎慶斌老師的《信息監理——信息系統工程質量控制》、駱洪德老師的《信息系統工程監理手冊》、葉明芷老師的《IT工程監理實務》、張友生等老師的《信息系統監理師輔導教程》等等。
3.3 行業發展狀況
①由于監理體系框架與技術規范尚不成熟,行業中普遍存在著“魚龍混雜”,“無序競爭”的局面,信息產業部在1999年將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認證和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同時列為工作重點。但是直到2004年6月,信息產業部才正式授予八家企業信息系統工程監理臨時資質,即便是加上頒發的地方資質,總共也不過70家。②監理工程師的資格認證制度有待改善和加強,監理質量的優劣與監理工程師的素質息息相關,監理工程師不但需要有相當的信息化方面的經驗,在實施一個大型項目的時候,監理工程師的分配也應當合理。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許多監理過程就像一個包工頭在工地上走兩圈,做個監工,回頭再寫份監工報告上交算是萬事大吉�?陀^來說,國內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市場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4 與國際聞的差距
改革開放的國策使信息工程承包市場成為國際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工程建設監理與國際接軌是大勢所趨,然而我國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工作與國外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缺乏完善配套的監理行業體系,監理業務不能正常運轉;監理師總體水平低,不熟悉國際慣例.缺乏語言交流溝通能力和現代化技術與管理方法;監理任務完成水平低,當前的監理普遍處在以質量控制為中心這一低水平上;監理費率偏低。監理人員酬金少;社會對監理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信息工程建設監理業界應認清形勢、解決問題、縮短差距。
3.5 發展前景及空間
近兩年以來,信息工程建設勢頭越來越猛,幾百萬元以上的系統集成項目數量僅北京就非常多,像北京市海淀區電子政務網工程為5 000萬元,北京市電子政務“網上審批”試點工程為3 500萬元。據悉,信息產業部在2000年根據下屬企業的申報情況,經專家評審后。批準了北京市太極肯思捷計算機系統工程設計所、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三研究所、中華通信系統有限公司、信息產業部電子十四研究所、信息產業部第七研究所等5家企業獲得電子工程甲級監理資質,并且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電子工程監理業務。如太極肯思捷計算機系統工程設計所在2001年北京市海淀區的電子政務項目中,承擔了該項目的監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還承擔了三峽工程的監理工作,參加了項目的準備、實施、驗收等全過程的監理。此外,企業信息化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一些大型企業信息化項目也需要監理。因此,信息工程建設監理的市場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總之,信息工程建設監理從監理概念的界定到監理目標的建立,從監理標準的制定到監理法規的出臺,從監理企業資質認證到監理人員的培養,目前的信息工程建設監理正在由“自發”到“自覺”,從“試點”到“推廣”而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市場。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淺析信息工程建設監理的發展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