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不斷探索物資采購的最優管理模式中,針對采購性質、對象、價值等方面,其使用的策略是不同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的各種需要是對ERP軟件適應性提出的挑戰。
一、物資采購的對象
首先我們要明確企業物資采購的對象有三種:生產所必需的直接原材料和零部件;維持生產活動持續進行的輔助間接物料(包括備品備件、計量器具、檢測設備等);維持企業運作所需的行政性日常用品。通常把第一種隨著產品轉移的物料稱為生產用物料,其特點是:供應商相對固定,價格穩定,相對定期定量,數量大。把后兩種為組織生產服務的物料稱為間接物料,其特點是:供應商不定,價格波動大,不定期不定量,數量相對要小。
二、物資采購的策略
在企業物資采購活動中,根據采購物資的價值、采購周期、供應商類型等不同的因素,所采用的采購、供應策略是不同的,目的是利用最小的采購成本,采購到保質保量的物資,以保證生產的所需。
1、從價值的角度考慮
可以有高、中、低三種。這三種物資對庫存資金占用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采用的采購策略不能完全一樣。
高價值的物資:一旦出現積壓,對庫存資金的占用就會增大,影響流動資金的使用,一般采用按需訂貨的原則。
中價值的物資:從降低每次采購成本考慮,采用最小批量的原則;在制定最小批量時,要考慮均衡生產時的常規消耗量。
低價值的物資:由于該物資的存儲對庫存占用資金的影響不大,采用固定批量或者經濟批量原則;批量的大小要考慮物資消耗的速度和采購成本之間的平衡。
2、從采購周期的長短考慮
由于采購物資在市場上的供應量不盡相同或者是進口零部件,造成了采購周期相差較大,甚至只有年度1或2次訂貨的現象。那么采購周期長的物料,通過年度生產計劃對物料的總體需求,采用預測方式進行采購;采購周期短的物料,可以根據MRP的采購需求計劃進行指導采購。
3、從供應商的角度考慮
物資采購過程中面對供應商大的分類有兩種,就是固定的和臨時的。固定供應商物資占企業采購物資的絕大多數,是保證生產供應、降低采購成本重要的因素。根據供應物資的使用性質和生產組織形式,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進行采購。以協議的方式簽訂年度的總訂貨量和單價,隨時發出供貨指令進行供貨;以明確的訂單進行階段性的供貨。臨時供應商的物資采購主要來源于新產品設計、生產急需、設備維護等。特點是數量小、重復性小。一般采用合同或者現金方式、直接批量進行采購。進入討論組討論。
根據企業生產產品的系列和種類的差異程度,所涉及到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從適應性上講,可以分成通用物資和專用物資。通用物資可以在多個產品上得到使用,造成積壓的可能性不大,可以采用批量采購政策(批量的大小要平衡該物料消耗的速度、采購成本、價值、采購周期等;批量政策可以根據物料性質細分:最小批量、最大批量、周期批量、固定批量等);專用物資是在個別產品上專用,計劃不好將造成庫存積壓,一般按訂單需求量進行采購。如果該專用物資與生產批次相關,并對安全性能做破壞性實驗時,訂單的需求量要考慮實驗破壞量,也就是質量保證的批次獨立需求。
4、從需求來源考慮
對于價值低和通用的物資是以庫存儲備水平作采購依據,與階段性生產產品無關,一般采用訂貨點,以合同方式進行采購;大部分物資與生產產品有關,來源于生產計劃的相關需求,一般采用標準的MRP算法進行需求的核算,以合同方式進行采購;大批量的重復生產方式,對物資的需求是快節奏的,一般是固定供應商,通過協議進行約束,日常供貨通過訂單指令進行,直接送到生產現場,實現零庫存生產。在上述三種情況外,還包括一種人為決策的實際需求,這種需求是根據具體的事件或者是定期的預計消耗產生的需求,一般采用臨時和現金采購的方式進行。
5、從物資屬性考慮
在采購物資中,由于其屬性的不同對采購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具有實效性的物資,將根據消耗的速度和失效期限確定采購數量;具有危險性的易燃易爆物資,一般采用最大儲備量進行分批采購限制;體積大或者是存儲實體受限制的物資,按照直接批量會影響庫存的存放,一般采用最大儲備量進行分批采購限制。
三、物資采購策略模型建立
通過上述物資采購策略的分析,我們會看到針對不同的方面其采購策略是不同的,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約的,不只是一個指標因素決定的。
在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個是采購計劃編制影響的因素,它是解決各種物資采購形式中的采購計劃數量問題。其次是對物資采購策略的有效控制和如何從采購計劃變成采購合同或者是訂單。
影響采購計劃編制的關鍵因素
采購周期:對需要進行周期性采購的物資進行歸類,并制定相關的采購周期(周、旬、月、季、半年、年、自定義)、間隔時間。
計劃方式:定義各種采購物資的計劃編制方式(周期預測、訂貨點、MRP、JIT直供)。
訂貨點: 定義使用訂貨點方法進行采購的訂貨點數值。
批量政策:定義各種采購物資的批量政 策(最小批量、最大批量、固定批量、周期批量、固定周期批量、經濟批量、直接批量、最大儲備量)。
批量值: 如果采用的是非直接批量,定義相關批量政策的數值或者是批量限制值。
分批原則:如果采用任務分批,要定義分批的原則,兩批任務的間隔時間。
取整倍數:對于必須按照一定的批量單位或整數進行采購的物資,定義其采購的數量原則(按打、箱等)。
批破壞量:定義需要進行破壞性檢驗的計劃補充量。
加強控制和計劃轉訂單的關鍵因素
供應商分類: 從物資供應的角度,將其分成固定和非固定兩種,只有固定供應商才有可能進行合同的自動生成。
供應商物資:分配固定供應商能夠及時供應的物資,為實現計劃到訂單的轉換作準備。
ABC分類: 定義物資的ABC分類, 有效地控制在制定采購政策時,是否違背了相應的采購策略。
物料屬性:定義其需要進行分類監控的屬性數據(包括:有效性、危險性、受限制性、一般性等)
四、 總結
只有了解不同企業對物資供應的需求,合理地設置影響因素和應用對象,才能建立一個完整的計算機應用實現模型,模型建立中要充分考慮系統間的集成性,這樣的應用系統才能更大程度地適應企業實際需要。同時,作為項目的實施同樣是重要的。作為企業應用,要把握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則。在定量的過程中,要參考“生產產量、定額、采購周期、采購成本、消耗速度、庫存空間、有效時限等因素。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物資采購策略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