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今的企業人士,也許你會錯過一場時下最流行的大片,錯過一次悠閑的長假遠足,但是,你無論如何不會錯過一次企業信息化的盛宴。它正如火如荼,每時每刻在企業這個大幕上演著。那么,企業人將如何審視、定位自己扮演的角色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206所(以下簡稱航206)歐洪武主任認為,PDM、ERP等信息化軟件就相當是毛筆,如同判斷一個人是否書法家,不是看他手里有沒有一支高級“毛筆”,而是看他如何運用這支“筆”的;同樣判斷一個企業是否真正在做信息化,不是看它有沒有PDM、ERP等時髦的軟件,而是看它如何運用的。他的觀點,信息化是一種理念、一種哲學、一種戰略。
毫無疑問。同樣一支毛筆在書法家手中與在普通人手里會有極大的差別。于是趁著“全國PDM/PLM產品與應用開發高級研討班”的間隙,筆者與歐主任,就航206的“信息化運筆”。作了一次簡短的交流。談話間不乏由此而引發的對信息化問題的思考,企業人將如何用好這支信息化毛筆?
一、初拾“信息化毛筆”
隨著科技進步和市場經濟中以滿足客戶為導向,產品及產品生產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產品的研發周期與成本,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并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關注。
資料顯示,中國的信息化起源早在1959年,而不是人們普通認識的80年代,在制造業方面,1959年,全國計算機工業的產值達4605萬元,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相繼建立了成龍配套的計算機工業。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解放軍在軍事保密通信中使用了計算機;兩彈一星的全部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技術的貢獻。60年代初期,大慶油田、電力監控、數控機床等的計算機應用工作也已開始。1976年,我國的光通信產業開始建立。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軍工航天航天領域,是最早引入信息化的制造行業。從現在來看,我們仍不應該忘記那些上世紀50年代,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為中國信息化作出重大貢獻的一代英才。今天,信息化的進程己從MRP到MRPII,再到ERP,其中又衍生出PDM、SCM、CRM等技術門類。
航天是較早進行信息化的行業之一,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隨著對企業信息化能力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企業對信息化的實施效率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信息化應用已經從硬件的基礎建設為主轉向了軟件應用服務為主。各信息系統之間的要求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這對分布地域極廣、信息系統眾多的航天制造行業來說,提出了新的要求。
航206所信息化工作起到較早,98年8月完成了全所計算機網絡的建設工作,2000年以前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放在網絡系統的建設與維護上,2000年以后航206逐漸開始引入軟件應用系統,包括辦公自動化、物資管理、質量管理等。2000年初,航206所接受了一項集成度極高的產品研制任務,傳統的平面設計手段已經無法解決機構干涉的問題,為此航206引入了三維CAD設計手段,經過幾年的運行,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鍛煉了一批人才,目前航206所是航天科工集團內開展三維CAD較好的單位之一,因為集團的三維CAD標準就是航206制訂的。
二、航206遭遇“信息孤島”
航206是機、電、液一體化的高科技、綜合性工程技術研究所,組建于1970年7月,在航天領域從事某系統工程的研究、設計及生產。全所擁有員工數百人,其中技術人員占80%,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近百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40多人,擁有部、院級和享受政府特貼的專家17人,是國家教委認定的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專業的碩士授予點。通過三十多年的研制生產實踐,航206培養造就了一支技術作風硬、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科研生產隊伍,先后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獎9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然而,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航206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定單的效率、組織采購、業務整合上,所承受的壓力和面臨的挑戰是其他任何行業所無法想象的。要應對這一切,航206將切入點放在信息化建設的完善上。
“單點的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做到全國領先,但整體的應用情況,不好說�!睔W洪武介紹。從航206的研發特點,屬于多品種,小批量,定制。產品復雜程度極高。生產經營采用12字方針, “兩頭在內,中間在外,關鍵在手”。產品研發階段與產品出廠都在航206所內部完成。這個生產的過程中極大的利用了社會資源。如果沒一套有效的管控手段是做不好。在這方面,歐洪武表示,航206目前還沒有太好的方法,基本上還處于較初級的階段。航206自98年局域網建成,當時的考慮,也是先建成信息孤島。再搭橋。
信息孤島不可避免嗎?
歐洪武認為,關于“信息化孤島”的問題,不應該一概而論,是好或不好。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是信息化全局規劃和現實應用之間的矛盾,應該用對立統一的觀點辨證地看待這個問題。粗一看,信息化全局規劃和現實應用兩者是矛盾的,不僅概念相左,而且都在爭搶寶貴的資源。但仔細思考一下,這兩者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鼓勵信息化的現實應用,花錢不多,卻可以達到培養員工信息化意識、摸清信息化建設的規律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夯實信息化全局規劃的基礎。而抓好信息化全局規劃可有利促進信息化的現實應用,保護現實應用的投資。
同時他指出,片面強調那一方面都是不對的,過分強調現實應用,解決眼前的需要,會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的“信息化孤島”,浪費投資。如果完全否定“信息化孤島”現象,強調規劃壓倒一切,不及時解決現實的需要,信息化就沒有生命力了,所謂一年是“規劃”,三年是“鬼話”了。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按照信息化的全局規劃來積極的建設“孤島”,把“孤島”逐步納入信息化的長期規劃。
歐洪武給筆者做了一個比喻,信息化建設就好像在公園劃船,全局規劃好比船的舵,現實應用好比船的雙槳,如果你劃過船,你就會明白,要想到達目標,“舵”和“槳”是缺一不可的。船沒有速度時,舵根本就不起作用;但如果使勁劃而不掌舵,只會原地打轉。
那么,由些可見信息化孤島是信息化全局規劃的基礎,而信息化全局規劃是信息化孤島的未來。你說它能否避免?
而信息孤島的危害也將在企業的發展中日益突出,如何擺脫信息孤島?整合是必然的趨勢。
“信息孤島”已經日漸成為阻礙航天產業信息化深入發展的障礙。由于在建設之初,沒有相關的架構設計和技術,問題伴著成果同步而來。各系統間缺乏必要的協作和溝通,首先,每個系統都有一套自己用戶組織架構,隨著系統的不斷增加,導致管理復雜,維護成本高。其次,各個系統相互獨立,導致數據很難共享,為了做一份報表,往往要查看幾個系統。這導致了原有的系統愈發展,呈現的類似的孤島問題就越多。并將以提高效率、加強溝通、提升管理靈活性和及時性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帶入了一種僵局。
用歐洪武的話來說,信息化建設應從企業級的高度考慮。要提升航天制造企業的生產研發能力,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定單完成的滿意度,對內部的人員、信息和流程盡早進行整合已經成為了航天制造企業的當務之急。航206目前最緊迫的是企業信息集成規劃, PDM只作為牽引。如果原來建立的孤島不能納入集成的新系統中,可以讓孤島走開,但設計不走,數據不走。
三、航206 PDM進行時
航206關于PDM的嘗試實際上可以追溯到2000年。當時,航206曾經先后邀請幾家國內著名的PDM廠商入所訪談,但最終沒有獲得清晰的方案。歐洪武表示,當時也是出于信息化建設的戰略考慮,航206遂改變策略,決定先進行局部試驗,通過從局部的應用積累經驗。即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摸索經驗。
橫向是建立的三維協同設計平臺,依托這個平臺,不同部門設計師可同時對一個三維模型開展協同設計�?v向就是歐洪武自行開發了一套技術文件簽署發放系統,實現了文字內容技術文件的網上簽署、發布。實現了初級的文檔管理。這套系統中文檔的格式只限于word。據介紹,當時的開發由于針對所里的使用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應用。正是通過這兩方面的探索,為以后的PDM系統建設積累了大量經驗。
2003年下半年,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的概念輪廓逐步形成,航206所正式啟動了PLM系統建設工作。為期一年半的調研、選型工作,先后邀請三家國內廠商、三家國外產商到所內安裝演示系統,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測試工作。2004年底,經過招標最終選定某國外廠商的PDM產品。目前正在進行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中。
航206所PLM系統的總體思路由設計數據中心、制造數據中心、維護數據中心和三化數據中心組成。
設計數據中心管理設計過程的產品數據。按照產品層次結構分階段管理產品數據,一個研制階段一套數據。管理機制能夠體現隨著研制進展,形成不同方案和多個版本。
制造數據中心管理制造的輸入數據,按照產品層次結構組織數據,以制造批次為技術狀態管理項目。根據計劃部門發布的生產調度令從設計數據中心提取部分數據形成本次生產狀態,同時增加僅對本狀態有效的數據。
維護數據中心管理產品售后的產品數據,按照產品層次結構管理數據,一個交付臺次一套數據。產品一旦生產、交付,制造數據中心的數據按交付臺次轉入維護數據中心,同時增加調試、檢驗、交付和維護等過程產生的數據。
三化數據中心管理通用產品、三化產品和專家知識庫(如液壓專業知識庫、控制專業知識庫等),其中產品數據按照專業分類結構管理數據,可以直接供設計師選用。
上述四個數據中心既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其獨立性體現在可獨立運轉,分別提供設計、制造和維護階段的技術狀態管理服務;而緊密聯系則體現在產品數據在四個數據中心之間的依次傳遞。
四、用好信息化毛筆,人才是關鍵
從筆者與航206人接觸中,非常切實地感受到了他們的人文精神。誠實、謙和,勤奮、認真,求實、創新。航206所,一貫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人才的吸收、培養、使用,特別是能為年輕人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對那些專業理論水平高,工作能力強,業績突出的同志,所里在職稱、崗位津貼、住房、深造學習等方面對他們實行傾斜政策,并從制度上予以保證、落實。獎勵先進,保證一般;在人員培訓方面,在經常舉辦各種針對性很強的業務培訓以外,不定期的為年輕人提供各種深造學習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在理論上有進一步提高。航206為員工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使每一個員工更好的發揮他們的才智和潛能,為206所的建設、為航天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信正是這種以人為本的定位,航206作為自己信息化建設的主人。真正將信息化工具與管理思想融入到生產管理實踐中。如今,航206所全體員工正在為實現一個具有一流人才、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手段、一流產品的集科研與生產一體化的研究所的目標而努力。
航206的信息化道路還很長,如果說,信息化是毛筆,那么,航206人正在潛心鉆研信息化的書法之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航206 用好“信息化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