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能夠充分平衡調配企業在不同方面的資源,為食業提供多角度的解決方案,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巾為企業提供競爭優勢的指導。在現金的管理思想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中,以企業運營模式為基礎,合理安排企業資源的應用,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一、ERP的思想與特點
從軟件技術、管理思想、系統工程三個層次對ERP進行分析,可以從不同的思維角度獲得ERP的不同概念。ERP以計算機網絡作為技術平臺,綜合應用了客戶機/服務器體系、關系數據庫結構、面向對象技術、圖形用戶界面、第四代語言、網絡通信等先進的信息產業成果,形成了體現ERP管理思想的軟件產品。ERP不僅是一個IT項目,更是一種管理思想。它以供應鏈管理思想為核心,蘊含了一些先進的管理思想,例如,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約束理論、全面質量管理、準時制生產等。ERP具有以下特點:
(一)集成性:ERP系統對公司的財務會計系統、人力資源系統、供應鏈系統、生產制造系統、市場營銷系統等方面的信息流進行無縫連接。這種無縫連接,不僅要求對系統中的子系統模塊之問的接口進行合理設計,還需要各子系統的信息采用統一的標準、規范和編碼,從而實現全系統的信息共享。
(二)重構性:ERP系統中的基本要素是對應于企業的各項業務。企業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其業務流程會隨著環境、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ERP應通過重構來適合企業的變化。
(三)配置性:ERP是一組模塊化的軟件組件,可以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進行選配。
(四)擴展性:隨著食業自身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ERP系統要想更好地適應企業的要求就需要進行相應的演變和擴展。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對系統進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二、ERP項目的效益
為了能夠系統地分析ERP系統的效益,人們一般從財務績效的角度來進行考察,將效益劃分為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直接效益一般表現為企業實施ERP項目以后各種經營業績的改善。直接效益大多可以從定量的角度進行分析。間接效益更多地反映了企業的行為實踐,其中許多間接效益是無法直接量化的。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的相輔相成,構成了ERP系統提升企業效率與盈利能力的綜合表現。
(一)實施ERP項目的直接效益
1.降低庫存:首先,應用ERP系統可降低原材料、在制品與成品的庫存量。使用ERP系統之后,由于有了好的需求計劃,企業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可以在恰當的時問得到恰當的物料,從而可以不必保持很多的庫存。根據統計數字顯示,企業在投入使用ERP系統后,庫存量一般可以實現降低30%~50%的良好管理效果。
2.減少企業運作成本。ERP系統對企業運作成本的降低是全面的、普遍的。提高生產效率:使用ERP系統之后,由于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物料短缺,減少了生產和裝配過程的中斷,勞動生產率得到提高。各種實時業務信息都集中存儲在中央數據庫中,通過ERP系統所提供的信息分類、過濾和匯總機制,業務人員和領導層能隨時獲取自己所關心的各種信息,減少了文檔生成及其傳遞的工作最,減少了信息的重復輸入。
3.增加利潤。一方面,ERP系統作為計劃、控制和通信的系統工具,通過運用可以使市場營銷和生產計劃部門在決策和日常管理活動中有效地配合,進而可以大為縮短生產提前期,迅速對客戶需求進行反映。并按時交貨,帶來銷售量和銷售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可用的流動資金。運用ERP系統,庫存成本和采購成本降低的同時,企業生產率和銷售量必然實現提高,應收賬款減少,流動資金相應得到增加,企業的資金流管理水平將大為改善和提升。
4.增加交貨準確率。利用ERP系統能夠實現實時采集供應商的歷史交易記錄,建立實用、先進的模型,對供應商從質基、價格、交貨期、服務、可持續的改進等多個方面進行科學的評估,從而提高交貨的準確率。
(二)實施ERP項目的間接效益
1.整合與調配企業內部資源。在企業管理中。生產線、加工設備、運輸工具等屬于企業的硬件資源,而人力、管理、員工勞動熱情等則屬于企業的軟件資源。在沒有ERP系統這樣的現代化管理工具時,企業對資源狀況和調整方向不夠清晰,要做出合理的調整是具有相當的難度的,過程會相當漫長。ERP系統的實施,企業的生產過程能及時并高質量地完成對客戶訂單的反應,最大限度發揮企業各類資源的作用,并根據客戶訂單和生產狀況做出科學的資源決策。使企業更好地運用好各類資源。
2.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通過ERP系統,把經營規劃和綜合計劃等高層計劃轉換為各種低層的詳細計劃,并以統一的計劃指導企業的運作,管理層對計劃的調整可以迅速地傳遞到執行層,而執行層的情況也可以及時、準確地反饋到管理層。可以對企業中的任何關鍵業務活動進行模擬,測試計劃調整所產生的影響,ERP為企業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工具。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系統提升企業效率與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