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號管理是企業進行物料追蹤與控制的一個重要工具。如現在的食品、藥物等外包裝盒上都會有一個批號。如果管理恰當,通過這個批號可以查詢出產品的出貨日期、完工日期、在哪條生產線上生產的、原材料是哪個供應商在什么時間提供的、產品與原材料的檢驗信息等等。可見,批號管理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追蹤物料的詳細情況。不過由于中間信息過多,如果通過手工來管理批號的話,工作量非常大。為此在手工管理階段,很少有企業會使用批號管理。在ERP系統中,相關的批號作業都是有系統完成的。人工操作的工作量相當的少。為此隨著ERP系統的普及,批號管理也將得到廣泛的應用。筆者認為,要做好批號管理,需要注重細節。
一、哪些物料需要進行批號管理?
項目管理員需要根據企業物料的重要性確定批號管理的范圍。即使是像藥物、食品等國家強制要進行批號管理的企業,也并不是需要對所有的物料都進行批號管理。如外包裝盒上的塑料薄面就不需要進行癖好管理。所以企業需要根據物料的重要性(如物料的價值、物料對成品的影響程度)來確定需要進行批號管理的物料。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即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于食品、醫療等行業,國家都有規定,對于哪些物料需要進行批號的管理。此時在考慮批號管理的范圍時,就要兼顧到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
二、ERP項目前是否有批號管理工具?
有些企業,在沒上ERP系統之前,就已經有了批號管理的信息化系統。不過這個系統是相對獨立的,只記錄了批號相關的信息。企業準備上ERP系統后,項目管理員就需要考慮,怎么對待原有的癖好管理系統?對此項目管理員有三個選擇。
一是讓批號管理系統與ERP系統并存。即相關帳務與物料控制在EPR系統中進行,而批號則仍然通過批號管理系統來控制。這么操作,顯然會增加用戶的工作量。因為用戶同時需要負責兩套信息的數據。通常情況下,如果企業需要進行批號管理等范圍并不是很大,可以考慮采用這種方式。否則的話,并不推薦使用。
二是將ERP系統與現有的批號管理系統進行整合。通過一定的方式(如開發接口等等),將批號管理系統與ERP系統進行整合。這是一種比較不錯的處理方式。其可以降低重新推行批號管理系統所帶來的風險,降低項目成本。不過采取這種方式的話,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條件。如需要評估批號管理系統與使用的ERP系統之間的兼容性、企業需要支付額外的支出來進行系統的整合等等。而且整合的效果到底好不好,也要根據企業實際的情況來進行評估。如果企業要進行這個方面的整合,筆者建議最好先評估一下,這家ERP提供商以前有沒有類似的成功案例。如果有成功先例的話,那么整合的風險就會小許多。
三是廢除原先的批號管理系統、利用ERP系統的批號管理模塊來代替。這是筆者強烈推薦的一種處理方式。雖然非常原先的批號管理系統,有點浪費。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還是值得的。而且企業已經有了批號管理的理念,推行ERP系統中的批號管理模塊也是比較輕松的。企業需要付出的,就是購買批號管理模塊的成本,以及承擔比較小的風險。當然為了安全起見,在實施ERP項目時,原有的批號管理系統要與ERP系統的批號管理模塊并行運行一段時間,以提高數據的準確性。
三、批號管理的編碼原則是什么?
要進行批號管理,必須先建立批號管理的編碼原則。根據筆者的經驗,批號管理的編碼原則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批號作業的成敗。批號的編碼原則其實跟物料信息的編碼規則一樣的重要。或者說,批號就相當于是物料的另外一種編碼形式。在考慮編碼時,通常要兼顧如下幾個方面的信息。
一是是否需要將日期信息顯示在其中。從原材料到最終的產品,都會有一定的交易日期。項目管理員需要考慮,企業對于物料的管理是否有保質期控制的要求。如果有的話,那么就可以在批號管理中將日期信息包含進去。如此的話,就不需要額外采用保質期管理模塊。可以在批號中采用8位作為日期信息。然后在判斷是否過期時,可以通過一定的規則獲取批號中的日期信息來進行判斷。這也是食品行業中常用的一種編碼方式。
二是需要考慮前后之間的關聯。如從原物料到成品,顯然其批號會發生改變,但是需要建立一定的聯系。如果通過批號來反映這兩者之間的關聯,這是在批號原則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內容。如有些企業在批號設計時,會在主要原材料的后面加入日期碼和流水號來代表成品的批號。
四、批號管理的控制方式如何?
批號管理顯然是跟物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考慮批號的控制方式時,也要跟物料的控制手段結合起來考慮。如物料在發料時,是先進先出還是后進先出。不同的企業對此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有些企業的物料有保質期的限制,或者存放久了會造成比較大的損耗,此時就會考慮采用先進先出的控制方式。注意這里的先進先出跟庫存成本統計時的先進先出是不同的。庫存成本中的先進先出主要談的是帳務的處理,而實物不一定是先進先出。而某些企業由于原材料比較笨重,如鋼板等等。往往是后進的原材料是堆放在外面的。此時發料時,就采取的是后進先出的方式。同理,這里談到的后進先出指的是實物,而不是帳務上的處理。
同樣,批號管理也有先進先出和后進先出兩種處理方式。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項目管理員需要跟相關用戶進行協商確認。如果企業以前有批號管理的經驗,這比較容易確認。如果沒有的話,就比較麻煩,很難向用戶說明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此時筆者建議,實施顧問要結合系統的操作,向用戶演示這兩個控制方式的差異,并協助用戶進行合理的判斷。
五、批號管理如何進行追蹤?
批號主要用來進行物料的追蹤。那么企業到底要將這個追蹤做到哪個環節呢?不同的企業對此往往有不同的要求。如有些企業,只需要將批號追蹤做到成品出貨環節即可。而有些企業則要求比較高,需要追蹤到原材料的進貨情況。有些甚至需要追蹤到生產的人員、生產線等等。很難說哪種程度最好。筆者只能夠說,適合企業的管理水平才是最好的。
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管理需要,選擇合適的追蹤程度。如果企業是第一次接觸批號管理系統,則建議從簡單做起。不過在設計編碼原則時,則需要統籌考慮。
六、批號管理作業的復核流程?
批號管理作業在ERP系統上線之后需要進行不定期的復核。復核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隨意抽取一個批號,然后進行反向追蹤,判斷追蹤到的物料信息與實際的情況是否相符。如通過成品的批號,可以追蹤到檢驗人員、生產設備、原材料的供應商等信息。將追蹤到的這些信息跟企業的日記帳進行比對,看看是否存在差異。
企業的管理流程出現比較大的變動(如添加了新的生產線、調整了生產作業流程),以及ERP上線的兩年之內,最好對批號每個月抽查一次。之后可以每個季度抽查一次。以確保批號管理的效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注重細節 ERP系統批號管理六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