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資本是資本的一種表現形式,即信息化作為資本投資于企業(主體),媒介信息技術,依附于企業形態(組織、文化、業務、流程),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出現的資本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與其他資本一樣是獲取更多的價值,其價值有多種表現形式,從信息化資本價值模型ITCapital =C+V+m,中可以看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基本的財務價值(投入價值與市場可衡量的財務收益),效能價值(與企業形態共同產生的價值),盈余價值(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能力表現的價值)。如何充分發揮信息化資本的作用,挖掘信息化資本的價值,我們需要認清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過程及發展階段。
一、 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過程
信息化這種容介態形式,一方面溝通物質態與信息態,另一方面自組織系統而產生新的價值容于物質態與信息態。信息化資本是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信息化意識形態改變的結果。金融產品推出很多衍生品,我們同樣可以把信息化資本作為資本的一種衍生品。正因為這樣,按照商品—貨幣—資本這樣的上升路線,資本(金融資本)以信息化(信息化看成商品)的形式投入企業(主體),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在信息化建設和運營過程中融合企業的組織、文化、業務、流程等企業業態,一方面直接產生價值,另一方面間接產生價值,無論那一種都體現信息化資本的價值。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過程中,也是信息化資本形成過程,所以,分析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的過程也必須考慮信息資本形成的過程。需要從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信息化資本媒介、信息化資本宿主等三個方面,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來分析。
(一)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
信息化資本是資本以信息化形態投入企業,而不是直接以資本投資企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肯定需要資本投入,但是資本投入不一定以信息化資本這種意識形態而投入。這種意識形態很大程度決定了現實中的企業在信息化時出現“投不見效,見效不見值”得情況。信息化“一把手”工程、信息化投資決策、信息化投資預算等這三方面從一定程度都屬于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方面,一個企業信息化好壞很大程度上由這三方面決定。通過現實中的信息化案例可知,企業領導層、執行層對信息化認識的意識形態深度決定企業信息化資本價值的貢獻度,信息化好的企業,領導或多或少有了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只是沒有建立這種新的意識形態觀。同樣,作為信息化咨詢的企業,它們的思維模型和方法論中都蘊含其中的意識形態,只是沒有提出信息化作為資本投入企業這概念,而是希望更多的資本直接投入公司信息化而獲利,至于信息化是否能見效或見效不見值,那不是咨詢方考慮的重點范圍,因為信息化資本要產生價值很大程度還要使用合適的信息技術,依附企業業態,同時,需要匹配好才行。企業信息化時,一般有三個驅動因素:1、業務驅動;2、行業競爭驅動;3、企業戰略發展驅動,這從一定程度上映射企業管理層的信息化資本價值意識形態。
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一般包括領導信息化意識形態、信息化驅動力、信息化投資決策、信息化投資預算等四個方面。信息化資本所創造的價值容量很大程度由以上四個方面決定。領導信息化意識形態決定資本是以信息化資本還是以資本來創造價值,為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信息化驅動力是信息化資本價值的根本出發點,也是未來信息化資本價值的體現;信息化投資決策是信息化資本做到有的放矢,輕重緩急,有序進行;信息化投資預算是信息化資本可控、透明進行。四方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方能體現價值。
(二)信息化資本媒介
信息化資本要發揮效力一定要借助媒介,信息資本媒介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信息技術;二是對信息技術的管理。也就是說信息技術不僅是信息化資本的媒介,而且是信息化資本的工具,一定程度上代表信息化資本的生產力;對信息技術的管理是信息化資本的生產關系,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企業(主體)在信息化建設和運營中形成的各種信息化管理關系,它包括:信息技術的適應范圍;信息技術與企業形態之間的關系;信息技術方法論。對信息技術的管理一定要適應信息技術的性質,才能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不同的信息技術都有自己技術特征和適用范圍。企業(主體)信息化過程中曾出現一窩蜂的現象,人家做什么(MIS,ERP,CRM,SCM,E-commerce,移動商務,物聯網,云計算等)自己就跟著做什么,并沒有了解該信息技術的特征是否適合自己的企業(主體)。信息技術適用范圍很大程度上具有靈活性,這就是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為何能夠提供滿足任何需求的信息技術及服務,信息技術適用范圍是有其局限性,不能滿足所有企業的需求,每個企業的需求不一樣,即使需求一樣,但其企業形態不一樣,這就決定了信息技術適用范圍的局限性。同樣,信息技術不能解決企業(主體)的所有問題,有人認為使用了某種先進的信息技術,企業(主體)就會上一個水平,其實不然,信息技術必須匹配企業形態才能發揮效力,效力而且不是全部的,而是部分,解決問題也是部分。從另一個層面講,信息技術層出不窮,自己跟著做,有些還沒有用就已經遭到淘汰,難免留下失敗的陰影。信息技術在同行業中或其他企業(主體)中能獲得很好的應用,并帶來相應的價值,但是這不表明自己的企業(主體)就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處決于信息技術與企業形態之間的匹配度,以及信息技術方法論。
信息化資本媒介,是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過程的重要手段與方法,也是信息化資本形成過程的必要工具。信息技術的適應范圍是信息化資本創造價值的市場與空間;信息技術與企業形態之間的關系是信息化資本形成的必要條件,它們之間的匹配度決定了信息化資本所創造價值的大小;信息技術方法論是信息化資本充分發揮價值的催化劑,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
(三)信息化資本宿主
信息化資本的形成和產生價值都必須依附在企業(主體)形態上,如果沒有可依附的宿主,信息化資本就無法形成,其價值也不可能創造。企業形態主要由組織、文化、業務、流程等四方面構成。
組織是信息化資本形成的保障,是信息化資本價值現實的載體。信息化資本的實現需要很多組織的參與,一般來說有三類組織會參與:1、信息技術提供的組織;2、信息技術咨詢服務的組織;3、信息技術應用的組織。其中信息技術提供的組織和信息技術咨詢服務的組織屬于外部企業形態,信息技術應用的組織屬于信息化資本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的載體。這三類組織都會對信息化資本的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都產生各自的影響。三種組織類型及成熟度很大程度決定信息化資本的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信息技術應用的組織在信息化資本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過程中可能要發生變革,這會帶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匹配信息技術適用范圍的過程。大型央企或跨國公司,其組織復雜,成熟度高,業務跨地區(國家),業務種類多,流程繁雜,其信息化資本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上面三種組織,以確保信息化建設和運營能匹配企業業務戰略的發展,更多地創造價值,而對于中小企業一般需要信息技術提供的組織或者自己的組織也可信息化建設和運營,同樣也能創造價值。不管哪種組織都是信息化資本形成的保障,當然,信息技術應用的組織是信息化資本價值現實的載體。如果沒有保障,沒有載體,信息技術是不能發揮資本的作用,也不會帶來價值。
文化是信息化資本形成的無形指導,是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的誘導環境。組織文化很大程度上對信息化資本的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起了很大的指導作用,前面提到的領導信息化意識形態,這種文化起著重要作用。當然,企業(主體)執行者與領導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的不一致,會或多或少影響信息化資本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譬如:信息化過程中員工的抵抗情緒、執行層不聞不問的現狀等都會產生消極影響。
業務是信息化資本形成的核心,是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的原動力。信息化之所以能形成資本,主要是與業務密切聯系,依附業務。不管企業(主體)信息化由何種因素驅動,都會在業務上進行處理;也不管企業(主體)處于什么階段,其成熟度怎么樣,只要進行信息化,都會依附業務。如果離開業務,信息化資本將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本之源,更談不上信息化資本價值。信息化資本的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也不是依附任何業務都可以實現的,而是要依附主營業務或者未來發展業務。如果企業(主體)信息化建設時把精力放在非主營業務上,一方面即使做的很好帶來的價值比較少,另一方面對大家的積極性將會產生影響,往往出現投入資本無收益的現象,而只獲得某項信息技術。企業信息化一般從企業價值鏈模型方面考慮與業務的結合,無論是基本活動(涉及產品或服務的物質創造及其銷售、轉移買方和售后服務的各種活動)的信息化,還是輔助基本活動(通過提供采購投入、技術、人力資源以及各種公司范圍的職能支持基本活動)信息化,都要緊密依附主營業務,匹配業務戰略,才能促使信息化資本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
流程是信息化資本形成的固化物,是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的必經之路。業務是企業(主體)內部某些生產(服務)經營活動或資產負債的組合,而這些一系列活動的組合,就形成流程,同時這一系列組合接受各種投入要素,包括信息、資金、人員、技術等,最后通過流程產生客戶所期望的結果,包括產品、服務或某種決策結果。信息化資本的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必須要依附業務,而業務是通過流程來獲取結果,也就是說信息化資本的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必須也通過流程來獲得。企業(主體)信息化,需要從公司戰略出發、從滿足客戶需求出發、從業務出發,進行流程規劃與建設,建立流程組織機構,明確流程管理責任,監控與評審流程運行績效,適時進行流程變革,固化流程,從而使信息化資本依附主營業務而獲取或創造更多價值,這也是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的必由之路。
(四)三者之間的關系
總之,信息化資本形成的過程也是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過程,也是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信息化資本媒介、信息化資本宿主三者有機融合、相互影響的過程。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決定信息化資本價值容量,指導和規范信息化資本媒介和信息化資本宿主,主要包括領導信息化意識形態、信息化驅動力、信息化投資決策、信息化投資預算等四方面;信息化資本媒介的匹配度決定信息化資本價值容量能否有機實現,作為信息化資本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的工具和手段存在,主要由信息技術的適應范圍、信息技術與企業形態之間的關系、信息技術方法論等三方面組成;信息化資本宿主是信息化資本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的載體、原動力、必經之路,主要體現在企業業態的組織、文化、業務、流程等四方面。
二、 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過程的發展階段
信息化資本價值,往往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表現為完全的價值表現形式和不完全的價值表現形式。所謂完全的價值表現形式一般是指企業信息化在企業形態活動中能夠使其價值得到同等的或超出價值的補償,即信息化資本價值模型ITCapital =C+V+m中的C、V、m都有很好的體現;所謂不完全的價值表現形式一般是指企業信息化在企業形態活動中所包涵的信息化資本勞動沒有得到或沒有完全得到同等的價值補償。即信息化資本價值模型ITCapital =C+V+m中的C、V、m沒有很好的體現。也就是平常所說的企業信息化投資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即使有應用也沒有形成能力,即便形成能力也不能創造合適的商業價值,或許有商業價值,但不是核心價值。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實現經歷了由低到高的四個發展階段。
(一)合理應用階段
很多企業(主體)進行信息化,總是停留在選技術,選產品上,于是產生投入資金后,發現所謂的技術和產品并沒有得到具體的應用,或者說投入沒有產出。從信息化資本模型與信息化資本價值模型來看,合理應用是信息化資本的形成和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最基礎階段,所產生的影響是提升勞動率,為解放勞動力創造條件,其主要表現為自動化效應特征,如勞動力的節省、生產力的改進和成本的降低等。這階段一般投入資金量少,信息技術相對單一,對收企業形態(組織、文化、業務、流程)的影響相對較少,即信息技術與企業形態的匹配度相對較低,企業(主體)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相對薄弱,也就是說領導者信息化意識形態或信息化驅動力及信息化投資和預算等各方面沒有提上日程。對于不同的企業(主體),假設信息化投資比例為凈利潤1%,例如:某央企A營業收入上1000億元,凈利潤100元,信息化投入1億元;某民企B營業收入200億元,凈利潤40億,信息化投入4000萬;某小企業C營業收入500萬,凈利潤100萬,信息化投入1萬。A、B、C三公司要想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必然會選擇不同的信息化資本媒介(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業務、不同的流程、不同的服務提供商),從而產生不同的自動化效應,產生的信息化資本價值量就不一樣,主要是投入價值與市場可衡量的財務收益,用財務指標來評估。這是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基礎階段,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因此信息化資本價值可能會出現B比A大的局面,當然,不太可能出現C比B大,C比A大的局面,企業規模和投入資本的原因決定了這種情況,正因為這樣,誕生了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這就可能在信息化資本價值率上表現為C比B大或C比A大。
(二)能力形成和提升階段
信息化資本經過合理應用階段,自然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來說,決策人的意識中自然而然會載入“投入與產出”的問題,從不同層面看,在合理應用階段難免會碰到很多問題需要思考和解決,能力形成階段自然而然就誕生。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從管理決策層上看:長遠目標和當前急需解決問題的矛盾、信息技術的投資效益評估和風險問題、信息化對企業企業現行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沖擊問題、企業信息化與流程再造的關系問題、對“一把手工程”的認識問題、企業信息化缺乏統一的指導思想、標準和規范問題等這些問題在合理應用階段相對來說思考和解決的少一點;對于技術層面: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統設計實施方法問題、企業需求與開發實施脫節問題、企業需求與商用軟件不一致的問題、信息孤島與系統集成的問題、信息系統升級與已有資源利用問題等,這些問題在合理應用階段都或多或少地進行了實踐并獲得解決,取得一定的合理應用效益和效果;至于操作層面的問題:信息系統建設與系統運行的關系問題、基礎與提升水平關系問題、管理制度問題、信息化人才隊伍問題等,一樣進行了實踐并獲得提升。但是對于不同的企業這些問題還不一樣,對于大型企業還會存在:如何實現企業戰略發展的協同性、一致性;如何將集團戰略轉換為行動指南,并落實到具體的經營和生產運作環節;如何合理地配置企業核心戰略資源,并有效監控戰略執行的進程和效果等問題。
在能力形成和提升階段將會有重點的解決上述問題,以形成能力或提升某種能力為企業(主體)獲取效能價值,從而充分發揮信息化資本價值效力。其主要表現為信息效應,主要來自信息技術收集、保存、處理和傳送信息的能力,這些效應將改善決策質量、減少使用資源、增強組織效能、提高產品質量和員工的決策權利。這階段一般投入資金量較大,時間長,信息技術相對多而雜,不同的技術要適應不同的業務形態,同時,受企業形態(組織、文化、業務、流程)的影響相對較大,特別是組織、流程,將會產生變革性的影響,這樣,需要使企業形態與信息技術的適應范圍做到非常好的匹配,即信息技術與企業形態的匹配度相對較高。企業(主體)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突破性提高,也就是說領導者信息化意識形態或信息化驅動力及信息化投資和預算等各方面都是決策者暢談的問題。這階段體現在加強能力建設或提升某種能力,各種能力主要包括:包括采購能力、供應商管理能力、市場管控能力、銷售能力、客戶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協作能力、網絡整合能力等能力,從價值鏈的角度來說,體現為三種:供應商價值鏈、客戶價值鏈、協作(內外)價值鏈。這一階段對人才的要求比較高,也比較復雜,一方面需要成立專門的組織配合企業形態組織,另一方面要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和培訓等。這一階段的信息化資本價值主要通過V效能價值來衡量(與企業形態共同產生的價值),當然還有財務指標來評估(投入價值與市場可衡量的財務收益),兩者共而存之。
(三)商業價值創造階段
經過能力形成和提升階段,企業形態與信息技術的匹配度必定較高,而且相互融合已經形成或提升某種能力,對信息化資本宿主將產生重大變化,這樣就進入到商業價值創造階段。其主要表現為創新和變革效應,由信息化資本推動和支持過程創新及變革的能力所創造的價值,包含重建流程和組織架構帶來的收入增長、響應速度的改善、規模縮減和產品質量提高,最重要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轉變。這一階段的重點在信息化資本宿主上,其組織的變革、創新的機制、合理的業務模式、新興的商務模式、規范的流程等信息化資本價值的載體、原動力、必經之路,都將發生變革效應。此時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已經深入企業(主體)的任何角落,從決策者到操作者,都有非常清晰的描述。信息化資本媒介已經能夠與企業形態融會貫通,各種信息技術方法論都得到恰到好處的應用,各種信息技術在不同的業務形態上都有恰到好處的應用。但是,由于新興的商業模式創新,可能會取得商業價值,其邊緣效果卻偏離了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價值,這一點非常重要,同時,企業文化也會或多或少地產生變革或變異,在這過程體現出非常重要的無形指導。這一階段的信息化資本價值主要還是通過V效能價值(與企業形態共同產生的價值)和C財務指標(投入價值與市場可衡量的財務收益)來衡量。
(四)核心價值塑造階段
經過商業價值創造階段,信息化資本宿主將發生很大改變,組織變革、文化融合、業務創新、流程固化等,企業(主體)將形成獨有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效應,此時就進入核心價值塑造階段。此階段的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信息化資本媒介、信息化資本宿主三者都能很好的融合,無論是領導信息化意識形態、信息化驅動力、信息化投資決策、信息化投資預算,還是信息技術與企業形態的匹配度、信息技術方法論等,將融入企業(主體)核心競爭力中,同時形成品牌效應。核心競爭力與品牌效應帶來的價值,就是核心價值,即信息化資本價值模型中m,是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核心競爭能力表現的價值,無形價值,即盈余價值,可用評議指標來評估。但是,此階段的總的信息化資本價值還是C+V+m。
總之,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過程的發展階段,是信息化資本意識形態、信息化資本媒介、信息化資本宿主三者互相融合的階段,它們之間的匹配度是信息化資本價值發揮效力的決定因素,主要體現企業形態與信息技術的匹配度和信息化意識形態與信息化資本價值的匹配度。這也就是說,企業(主體)如果想獲取更多的信息化資本價值,需要頂層設計,匹配企業(主體)的發展戰略,依附企業的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從“服務主業 提升能力 創造價值”的角度出發,做好規劃,輕重有序,分步實施,最終實現提升企業(主體)核心競爭能力和品牌效應,創造價值。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連載2:信息化資本價值實現過程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