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如此激烈和動蕩不安的市場環境中,中小企業飽受著因資金實力有限、競爭力薄弱、管理能力和經營環境不足而帶來的各方面壓力。為了轉變這種現狀,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們努力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成功企業的管理模式。以為這些靈丹妙藥可以幫助企業擺脫困境,使企業上一個新的臺階。但是,很多中小企業在采用了規范的制度模式后,不但沒有帶來企業效益的提升,反而是組織的運行效率大幅度下降。
比如這家規模不算很大的生產制造企業所發生的事情就足以說明“規范化”給企業帶來的麻煩。該公司的一間員工宿舍的門鎖壞了,需要換一把新鎖。如此簡單的一件小事卻在公司的“規范”管理之下進入了簡直不可能實現的僵局。我們開看看按照規定的流程該如何操作。
首先是宿舍的員工將此事反映給公司的行政主管;
由行政主管填寫采購申請單報營運總監批準后交予采購部(因為公司規定公司一切采購必須由各部門根據需求填寫采購申請單,經總經理或總監批準后,報采購部統一采購)。如果總監不在,就無法簽批,必須等到總經理或總監回來后才能辦理;
采購申請單到達采購部后,采購經理再根據每個月的費用預算決定是否對部門所報上來的采購申請進行采購。如果沒做相關費用預算,只有等到下個月做了預算后再行購買;
采購經理簽批后交給采購主管進行采購。采購主管要根據各部門所報上來的采購需求的緊急程度安排采購周期。如果其他部門的采購緊急,這件小事就會被放到所有緊急物品采購完之后再行考慮;
東西采購回來后,由行政主管簽字確認,填寫入庫單;
然后行政主管再拿著這把鎖到維修部門,將維修通知單下達給維修主管,并讓其簽領料單;
維修主管根據目前工作的繁忙程度安排維修員去維修,如果維修任務繁重,要等生產設備都良好運轉后,再去做如此小的事情……
就這樣,行政部門直到這間宿舍被盜了還沒有將那把新鎖給裝上。
很多中小企業估計都存在著這樣的事情,為了所謂的“規范化”事情遲遲得不到解決。
管理的實施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組織的運行效率,提升組織的總生產力。但是如此規范化所帶來的組織效率的低下應該引起管理者的反思,是不是規范化就是以犧牲效率為代價?
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在套用成功公司的規范模式時,必須清醒地思考一下,這些所謂的規范適合自己的企業嗎?合理的規范化是源于對企業現狀的提煉歸納而非對書本理論或某些大企業模式的照搬照抄。
為什么要規范化?規范化不是為了讓組織表面上看上去更像個企業,而是更好的提升企業的運轉效率,降低企業不必要的損耗。如何在確保組織效率的前提下規范中小企業的運作,這才是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時刻要思考的問題。
企業管理者在實現組織的經濟績效和經濟成果時,必須執行相應的任務和解決相關的難題。為了提升執行任務的效率,需要讓這些任務具有條理性,問題的解決方法具有系統性。這樣才能夠用最短的時間,產生更大和更持久的處理結果。而這些在組織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條理基礎和系統基礎就是企業日后規范運作的根源。
合理的規范化就是對這些條理和系統流程的梳理,而所制定的制度就是對這些流程的固化。隨著公司的再度發展,規模的再度擴大,這些流程下面又會出現小的系統和小的流程,繼而也會產生新的崗位。然后再進一步的梳理流程,固化流程。企業依據這樣的循環才能慢慢的發展和壯大起來。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個不足二十人的企業,人事部門的規范不是大談特談360度績效考核體系建設和企業文化體系建設,而是應該老老實實地把員工的檔案資料和入離職手續的信息完善起來,以及想辦法激勵公司的核心員工,讓他們為公司產生更大的價值。如此才能有利于組織日后的發展。過分的追求不切合實際的規范,只會限制企業的發展。
即便企業是按照合理的規范流程建立適合自己規范體系,企業的管理者也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重新審核目前組織正在運行的各種規范、制度,及時清理掉那些影響效率的“脂肪”,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整體的活力。就像一艘在海上航行了一段時間的輪船一樣,需要清除附掉寄生在船底的貝殼水草,否者這些貝殼動物的拖累就會影響到船的速度和靈活性。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中小企業管理――規范與效率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