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數據的所有權在于患者個人,但是單個用戶的數據其實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形成大數據后,才有真正的商業價值。
醫療大數據的管理權在政府,政府為了更好的管理,很想解放數據孤島,使數據互通互聯,但是他對醫療大數據并沒有控制力。
醫療大數據的控制權在醫院,隨著院內集成平臺的建設,醫院已經掌握大數據資源,但在現有的利益分配體制下,醫院很難有動力真正向社會開放醫療大數據。
醫療大數據的運營權在第三方機構,雖然這些機構能夠接觸到數據,但沒有政府的支持和醫院的配合,也很難進行商業化開發。
歸根到底,我們認為,在現有的醫療利益分配體制(以藥養醫)下,醫院若開放數據,必然會導致患者分流和透明度增加,從而影響醫院和醫生的收入。所以 解放醫療大數據的核心是通過醫改破除以藥養醫。

圖1 “以藥養醫”是醫療大數據的枷鎖
■ 以藥養醫,現實的醫療困境
我們認為,以藥養醫的利益分配機制造成了現在嚴重的醫療困境,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醫患關系緊張;看病難且貴;醫保基金支出大幅增長;醫療服務價格低下、醫生價值難以體現。
醫患關系緊張。在以藥養醫機制下,醫院的收入取決于藥品加成,醫生的收入也和藥品掛鉤;而患者更希望獲得性價比更高的藥。兩者之間就會產生矛盾,據相關統計,全國每年的醫療糾紛就有超過十萬起,傷醫事件更是每年遞增。

圖2 每年暴力傷醫事件上升趨勢
看病難且貴。在以藥養醫驅動下,醫院作為逐利組織更愿意使用高價藥品和耗材,醫生在開藥過程中也會考慮自身的利益訴求,造成大量醫療資源浪費。
醫�;鹬С龃蠓鲩L。醫療資源浪費必然帶來醫保基金大幅增長,最終出現收不抵支。從下圖我們看到,我國醫�;鸬氖杖朐鲩L已經低于支出增長,若沿此趨勢,社會保障體系將會遭遇沖擊。所以我們認為醫�;痖L期收不抵支才是政府真正進行醫改的核心驅動力。

圖3 醫�;鹬С鲈鲩L超過收入增長
醫療服務價格低下。醫療服務價格低下是影響醫療資源供給的核心原因,目前醫院的收入結構中有超過40%是藥品耗材收入,且持續增長。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破除以藥養醫才能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水平,真正實現醫療資源供給側改革。

圖4 醫院藥品收入持續增長
以藥養醫下的利益分配機制,對醫療行業的各大要素都帶來價值毀滅,直接或間接造成藥企藥價虛高,醫院多開藥,醫生開貴藥,醫療費用上漲,患者看病貴,醫保負擔重的結果。
所以我們認為,醫改的核心就是破除以藥養醫。

圖5 醫改核心就是破除以藥養醫
醫改的本質就是三醫聯動下破除以藥養醫
認識到問題是容易的,解決問題是困難的。這句話同樣可以形容在醫療行業。歸根到底有兩點原因:1)醫療行業的參與要素方很多,各自關系復雜;2)以藥養醫形成的20多年里,造就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阻礙改革的推進。
如要醫改成功,首先得理順各方關系,然后通過行政手段打破既得利益分配。如下圖所示,我國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可以分為預防和治療兩大子體系,其中治療體系是主體。
預防體系內包括:專業預防組織和基層預防組織。
治療體系內包括:醫療保障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保障體系。
所以我們認為,醫改成功的前提是必須在三醫聯動下推進。

圖6 中國醫療衛生體系是復雜的組織體
■ 改革醫療即公立醫院改革
我國提供醫療服務的組織很多,有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這樣的專業預防組織,有社區衛生中心、村衛生所這樣的基層預防組織,也有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這樣的醫療服務機構。但醫療體系的計劃經濟特征十分明顯,醫療資源集中供給在公立醫院,其行政性又嚴重影響醫療資源的市場化供給。

圖7 公立醫院是醫療體系的核心
《中國民營醫院發展報告2015》中顯示,2013年我國公立醫院床位數達386萬張,占比達到85%,而民營醫院床位數僅為71萬張。公立醫院診療人次為25.55億人次,占比接近90%,而民營醫院僅為2.87億人次。可以看到公立醫院在醫療行業的供給側,占據集中且強勢地位, 改革醫療核心就是改革公立醫院。

圖8 公立醫院床位數占比達到85%

圖9 公立醫院診療人次占比接近90%
公立醫院改革的困難在于兩點:1)監管權力分散;2)醫院逐利性。造成改革過程中,各方互相推諉,相關政策很難落實。
監管權力分散:公立醫院多頭領導,不僅包括衛計委、人社部、發改委、財政部、食品藥品監管局,還包括一些大學。缺乏有效的監管,使公立醫院、院長在舊的利益分配機制下很難主動去推進改革。
醫院逐利性:醫院逐利性源于計劃經濟轉市場經濟的九十年代,在缺乏財政支持的情況下,醫院開始自負盈虧,產生了藥品加成制度,而經過20多年的沉淀,醫院和醫生成為以藥養醫下利益分配的一環,很難有動力去推進改革,甚至會反對改革。

圖10 公立醫院改革兩大困境
■ 改革醫保,統一是關鍵
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主要分為三塊,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合,輔以商業健康險,社會醫療救助、民政醫療救助、工會醫療互助等。當前醫保最大的問題是不統一,包括監管機構不一致(新農合歸口衛計委,城鎮職工和居民歸口人社部)、報銷目錄不一致、繳費標準不一致、報銷比例不一致,嚴重阻礙醫改的推進。所以 改革醫保的關鍵是統一買單方。

圖11 改革醫保的關鍵是統一“買單方”
■ 改革醫藥,渠道浪費是毒瘤
由于醫療行業和藥品的特殊性,醫藥行業的渠道變革是最為緩慢的。從下圖可以看到,醫藥渠道的市場規模是藥品市場規模的4倍,里面包含大量的尋租環節,也是以藥養醫的關鍵。借鑒其他行業的渠道變革,有兩條路徑:1)市場化手段:電商沖擊,但醫藥電商必須等待電子處方放開;2)行政化手段:如醫改,強制破冰。

圖12 終端藥價是藥品出廠價的5倍

圖13 2014年醫藥流通市場規模達1.24萬億
結合醫療、醫保、醫藥的現實困境和改革方向判斷,我們歸納整理了三醫聯動下,醫改的大體方向,但根據每個城市區域的不同,還應進行個性化調整。

圖14 醫改大方向:區域統一醫管平臺下的三醫聯動
醫改不斷推進,或將超預期
我國的新醫改從2009年開始推進,通過對每年的醫改政策進行梳理,我們認為前期的醫改政策主要集中在提高醫保覆蓋、以及試點改革方向上,成敗兼具,為后期推出綜合性的醫改方案奠定基礎。

圖15 2009年開始啟動新醫改
其中分別在2010年、2014年、2015年逐步推進了醫改百城試點,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一、第二批醫改試點城市。在經過了充分試點后,2016年醫改方案將擴大到200個地級市的醫改。

圖16 2010年第一批醫改16家試點城市
在2010年第一批16個試點城市方案中,我們看到株洲市和寶雞市力圖推進醫藥價格改革,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可見醫藥行業長期形成的利益分配機制是重大的阻力。
通過對醫療產業的調研,我們發現市場對于改革存在兩種爭議:1)行政讓位于市場,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匹配行業的供需,政府隨后進行監管;2)先通過行政的手段打破以藥養醫的利益分配機制,再引入市場化的手段增強市場活力,匹配供需。
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社會現狀面前,我們更傾向于選擇第二種方案。因為醫療行業承擔了社會穩定,公益保障的角色,行政化將最大幅度保障底層居民的醫療需求。
宿遷醫改始于2000年,是市場化醫改方案的典型代表,政府全面推出公立醫院運營,充分引入社會資本,推行近10年,造成患者“看病貴”的問題愈發嚴重,最終不得不推到重來。

圖17 市場化醫改案例:宿遷醫改
三明醫改始于2012年,是政府主導的綜合性的醫改方案。市政府成立醫管中心統一管理,三醫聯動,每個細分領域都有配套政策支持,從根本上切斷以藥養醫的利益鏈條。
面對藥品價格下降,醫院和醫生收入下降的問題,通過財政托底,重構醫院和醫生的考核體系進行過渡,最終將引入市場化力量。
面對藥企品種減少,醫管中心建立審核委員會,綜合評估藥品性價比,并試圖與其他地區聯合招標提升議價力。
我們認為,三明的醫改方案從短期來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精髓和方法論是可復制的,有助于全國醫改的全面推進。

圖18 行政化醫改案例:三明醫改
三明醫改剖析:才剛上路
三明醫改經過4年時間,使醫院、患者、醫藥、醫保、醫生端均得到一定改善。但我們認為,這只是開始,行政的手段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下一階段醫改的核心將放:1)通過動態糾錯能力將醫改過程中的不合理問題(例如一些死板的操作制度)解決;2)引入市場化手段,更好地去匹配醫療市場的供需結構。政府退回到建立制度、監管保障的角色。
■ 醫保端:職工醫保統籌扭虧為盈
三明醫改的推動力就是醫保結構不斷惡化,在繳費人數不斷減少、退休人員增加、贍養比不斷下降的情況下,經過3年醫改,職工醫保由改革前超支2.1億元到結余0.86億元,職工次均住院費用從0.66萬元下降到了0.52萬元,醫保結構顯著好轉。

圖19 職工醫保超支2.1億元到結余0.86億元

圖20 職工次均住院費用下降幅度達到了20%
■ 醫院端:醫務性收入占比大幅提升
通過重建科學的考核考評體系,全面執行院長年薪制和醫生年薪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使醫院的利益與藥品隔絕,更專注與醫療本身。通過3年的醫改試點,使醫院醫務性收入占比大幅提升。

圖21 醫務性收入占比從39.92%增加到了63.06%
2014年轉外就醫人次占比相比于2011年下降了3.11%,2014年轉外就醫基金占比相比2011年下降了0.73%。同時在2010年到2014年期間,醫療人才凈流入844人。

圖22 轉外就醫情況減少

圖23 2010-2014年人才共凈流入844人
■ 患者端:住院和藥品費用雙降
對于患者來說,看病難和看病貴是需要分開解決的問題。醫改所能帶來的是適度解決看病貴的問題,看病難的問題需要引入市場化力量,增加醫療供給才能完成。
從2014年三明患者報銷比例來看,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報銷比例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圖24 2014年三明患者報銷比例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5年三明的次均費用是全省最低,其中主要是因為藥品費顯著低于全省各市。
■ 醫生端:收入較2011年增長超過100%
通過引入合理的考核機制以及財政補貼的方式,醫生的陽光化收入顯著提升。
新的考核方案中,考核與藥品、耗材銷售額和檢查、化驗收入額脫鉤,從而有效遏制醫院大處方大檢查,降低了醫療費用支出水平;獲得患者看病費用下降和醫�;鹬С鼋档偷碾p重效果;與醫務性收入、院長考核結果掛鉤,倒逼醫院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同時通過年薪制薪酬體系保障醫生收入
臨床醫技師>當地事業單位平均工資水平3倍以上
護理略高于教師平均工資水平
工勤=事業單位平均工資水平的標準

圖25 15年醫院工資總額較11年增加了135%

圖26 15年醫生平均工資較11年增加了111%
■ 醫藥端:藥品價格大幅下降
三明的醫藥招標采購系統是變化最大的領域。通過實施藥品和耗材零加成,切斷醫院“以藥補醫”鏈條。
對重點藥品進行監控:建立黑名單制度;簽訂廉潔行醫承諾書;建立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院長負責制。
實行限價采購:全市范圍內醫療機構用藥限價采購。
實行醫用耗材(檢驗試劑)聯合限價采購:建立醫用耗材(檢驗試劑)專家庫;做好臨床使用耗材數據采集;開展醫用耗材(試劑)聯合限價采購。
通過三年的醫改試點,基藥和非基藥的采購價格均巨幅下降。
新的采購機制實行“兩票制”:藥企到醫院,醫院到患者過程中各開一次增值稅發票。保證藥品可溯源和藥價真實。
實行一品兩規:一個品種兩個規格,防止醫生在同樣的藥品下選擇有回扣的品種,造成數量和價格上的雙重疊加浪費。
經銷商墊款由財政先預支。

圖27 “兩票制+一品兩規”采購機制

圖28 三明22家公立醫院醫藥收入增長率對比
醫療大數據投資邏輯:
滿足三方訴求者得商業運營權
醫療大數據的商業價值巨大,獲取其商業運營權需要滿足兩個條件:1)通過醫改把現有醫療行業的利益鏈條打破,使醫院真正愿意共享數據;2)通過醫院、醫保的信息化建設獲取醫療大數據,并將其標準化。
從區域來分,我們認為地市級的醫療大數據開發價值更大,也更容易實現。這點從國家推進醫改試點也是從地市級城市開始可以看到,原因有三點:
地市級醫療資源相對豐富,三甲醫療資源和基層醫療資源能有效互補。
就患者的就診行為來看,本地化就診比例較高,區域屬性明顯。
作為買單方——醫保,是地市級管理。

圖29 地市級平臺商業價值最大
我們將地方政府、醫院、醫保的訴求進行了分類,只有滿足了三方訴求,才能真正實現醫療大數據的商業化運營。
地方政府的訴求:1)在新醫改推進下,幫助設計頂層醫改方案;2)建設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更好管理區域居民健康。
醫院的訴求:1)院內信息化建設;2)基層醫療體系信息化建設;3)以藥養醫打破后,公立醫院為了更高效運營,必須形成雙向轉診,所以依賴于區域分級診療體系建設。
醫保的訴求:1)醫保信息化建設;2)醫�?刭M。

圖30 運營醫療大數據必須滿足三方訴求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深度報告分析丨醫改釋放醫療大數據商業價值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support/11121820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