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像我們這樣每年純利潤只有百十來萬的典型小型制造企業來講,最重要的是生存,花大價錢搞管理軟件實施無疑太奢侈了。作為藍光齒輪的主要管理者,我對于管理信息化費用的心理底線是2萬元,2萬元搞定軟件購買、實施和人員培訓,高過這個價格,我不會接受。”這是包頭市藍光齒輪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非常鄭重地說出的一段話。李威認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制造企業運作流程相對簡單,比較不需要太復雜的管理信息系統作支撐,這就像小家庭不適合開大轎車一樣。
而目前適合于藍光齒輪這樣的小型制造企業的管理軟件又非常有限。雖然李威也強調,不論規模大小,企業都必須具備遠見,要有不斷跟蹤信息化前沿技術的熱情和興趣,但毫無疑問,李威并不愿意為信息化付出過高的成本和代價,因為在他看來,這樣做“根本不值當”。
雖然在此次內蒙古之行中,像藍光齒輪這樣員工總數在200人之內,銷售收入只有5000萬元人民幣的典型小型制造企業只有一家,但毫無疑問,在制造業生態環境與東部發達地區截然不同的內蒙古(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內蒙古仍然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地理環境相對封閉,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資金及技術儲備不足,商業環境欠佳等不利于地區制造業整體騰飛的制造業生態劣勢),像藍光齒輪這樣的小型制造企業不僅為數眾多,而且具有十分的典型性,這些企業的管理者雖然也能意識到信息化對于身處21世紀競爭環境下的制造業企業的特殊重要性,甚至也有運用信息技術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但面對動輒數百上千萬的信息化費用,這些企業只有知難而退。正如藍光齒輪技質部部長呂杰所說: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組織機構相對不夠完善,企業處于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對于企業來講,生存和發展是第一要務,而需要支付高額成本的創新需求是第二位的,這個特點決定中小企業在信息化方面不可能有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中小企業更看重的是信息化的投入產出比和時間成本,需要的是易用、速成而且投資回報率高的軟件產品。
然而,目前國內的實際情況卻是,在絕大多數IT供應商的中小企業市場策略中,所關注的都是具備一定規模和相當購買力的企業,像藍光齒輪這樣的典型小企業并不在IT供應商的策略重點之列。長此以往,無疑就形成了小企業購買能力不足,IT供應商不開發——IT供應商不開發,中小企業無從購買的惡性循環。
在此,我們希望代表在國內、特別是廣大中西部地區具有典型意義的小企業向IT廠商呼吁,小型制造企業市場其實是一塊未被很好開發、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的處女地,關注這塊市場,深耕這塊市場,不僅對數量眾多的小型企業意義重大,而且IT廠商自身也可以收獲豐厚。
多數內蒙古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還很落后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多數中小企業主要以當地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為依托,集中在資源開發類領域,特別是煤炭開采及洗選、金屬礦采選、金屬冶煉、煉焦等重化工業和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食品制造業等輕工行業,產品屬于粗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
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總體來說,內蒙古自治區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很落后,網絡尚未普及,信息化發展很不平衡,除少數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效外,絕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信息化還僅僅停留在電子郵件和信息搜尋的低層次上,90%以上的中小企業沒有建立網站、注冊域名,大多數企業沒有專業信息化機構,沒有建立CIO(信息主管)制度,從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員也很不專業,很少有企業能夠對互聯網、網絡營銷等現代信息化渠道加以利用。同時,中小企業往往壽命短、長不大,而且90%左右以家族形式經營,企業的決策通常是老板的“一言堂”,而企業老板由于受到文化程度和專業的限制,對信息化知識的吸納和處理能力較弱,企業信息化建設不能同企業的發展戰略有機結合在一起。
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目前,內蒙古中小企業對于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其一是認識不足,對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概念非常模糊;其二是雖然認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切入,對于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手段沒有明確的定義;其三是已經開始信息化建設,但由于切入點選擇不合適,同時信息化沒有和改造、重組企業業務流程相結合,所以雖然投入了幾十萬、上百萬資金,卻沒有達到理想的信息化效果,進而挫傷了信息化積極性。
隸屬于國有大型企業集團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特點
不過,在內蒙古最重要的工業城市包頭,除了藍光齒輪這樣的典型小型制造企業,像富成鍛造和北方重型汽車這樣隸屬于國有大型企業集團,或者股東單位是國有大型企業集團的中小制造企業同樣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富誠鍛造隸屬于內蒙古一機集團,北方重型汽車的控股單位是內蒙古北方重工集團(也就是原來的內蒙古二機集團),而內蒙古一機集團和北方重工集團都是擁有幾十年歷史、實力雄厚的大型軍工企業。
事實上,經過建國50年來的集中建設,包頭市已擁有相當一批在國內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國有大型制造企業,除一機集團和北方重工外,還有包頭鋼鐵稀土集團公司、包頭鋁廠、鹿王羊絨集團等重要的大型企業。目前,包頭市已經形成了以冶金、稀土、機械、重型汽車、電子電力、化工、輕紡為骨干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制造業基礎相對扎實,而且幾大軍工企業在國內軍工行業中也都具有重要地位。
也正因此,像富成鍛造和北方重型汽車這樣的中小企業與那些沒有大型企業集團背景的一般中小企業相比,無疑擁有得天獨厚的信息化優勢。事實上,2002年,包頭市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全國46個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示范城市之一,而一機集團、北方重工和北方重型汽車公司都在包頭市首批6家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示范企業之列。
不過,同屬擁有大型國有企業背景的中小制造企業,富成鍛造和北方重型汽車的信息化特點卻截然不同,北方重型汽車運用的是主流的國外先進管理軟件系統——Oracle ERP,而一機集團和它的分公司富成鍛造卻選擇由金航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為其定制化開發ERP系統,談到選擇金航數碼進行定制化開發的原因,一機集團信息網絡公司運維管理部主任馬小麗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出于安全保密的考慮。
為了確保軍工企業的信息化安全,兵器工業總公司特別框定了金航數碼、和佳、利瑪等5家國內IT廠商作為兵總系統企業的ERP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一機集團和富成鍛造的信息化實施到目前為止一直比較順利,但客觀地講,軍工企業的現實身份限制了像富成鍛造這類隸屬于軍工企業集團的中小制造企業的信息化選擇,因此,其信息實施也顯現出一些不同于其他中小企業的特點。從實施廠商的對比來看,在實施經驗和技術實力上,金航數碼等廠商,應該有更長足的進步,才能更有力地支持我國軍工企業的發展。
典型 “特色資源依賴型”中小企業的網絡化生存
內蒙古的制造業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以“資源依托”為特色的,而以生產沙棘產品為主業、總部設立在呼和浩特的宇航人是一家典型的“特色資源依賴型”中小企業。與此同時,它也是今年以來《e制造》中小企業研究欄目采訪到的唯一一家依靠“電子商務”成長起來的中小企業,目前,宇航人已建成了有四種語言同時獨立運行的大型網絡平臺,借助網絡營銷,宇航人的海外銷售額正在以每年200%的速度遞增。
應該講,在“信息相對閉塞”的西部省份,宇航人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也是非常值得其他中小企業(不只是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也包括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學習的,因為對于資金實力相對薄弱的中小企業而言,網絡營銷不僅可以極大地降低產品宣傳成本,而且可以方便地擴大營銷范圍,把產品賣到更多、更遠地地方。
不過,與其開展得紅紅火火的網絡營銷極不相稱的是,與絕大多數和它同等規模的內蒙古“資源依托型”中小企業相類似,宇航人在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方面還只是剛剛起步,不僅沒有上ERP,而且連簡單的辦公自動化系統也沒有,排產依然需要人工進行。不過,這種現象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像宇航人這樣的中小企業在信息化方面是“急功近利”的,總是從最能為企業帶來現實效益的方面入手開始信息化。
人才難求、人才難留
的確,與我們之前所采訪的其他省份中小企業抱持相似的態度,當被問及中小企業信息化應該堅持的原則時,此次進入我們研究范圍的4家內蒙古中小企業同樣認為,中小企業信息化應該“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兒,講究實惠,不要追新、求高”(北方重型汽車戴有康),“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堅持由低到高逐步應用的原則,一開始可選擇易用、速成、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進行應用,隨著應用水平的提高和企業條件的成熟,再逐步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藍光齒輪呂杰),“信息系統推廣不能急于求成,基礎功能和模塊的實施比較容易,難度小,所以應先易后難,逐步深入”(宇航人陳杰)。而這四間企業的信息化實踐中也一再證明,它們所堅持的都是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信息化道路,沒有一間企業好大喜功、貪大求全,期望一步登天。
不過,與今年我們所采訪的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非常不同的是,此次采訪的內蒙古中小企業全部認為,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信息化面臨的最大困境與難題既不是資金不足,也不是信息化基礎薄弱和領導重視不夠,而是人才難求、人才難留。事實上,這些結論與西部地區的現實處境十分符合,對于各方面條件都比較有限,薪資待遇尤其較低的西部地區來講,人才流失問題本來就十分嚴重,更何況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更難招募并留住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
可以說,人才問題已成為內蒙古中小企業信息化難以克服、又必須解決的關鍵癥結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典型小型制造企業的ERP信息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