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每天的經營活動和每筆交易中都會產生大量的原始數據,包括合同、訂單、庫存、客戶檔案、供應商資料、同業競爭者的數據,數據經過加工以后成為信息,信息是企業的主要資產之一,但狹義信息往往被裹挾在汪洋大海般的廣義信息之中,正確取舍信息才能讓企業決策者對特定的問題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改善企業績效,提高企業生產力。
如何對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如何發揮信息的實際使用價值?如何把信息轉變成有用的決策依據?這些需求導致了一項新技術的誕生,這就是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簡稱BI)。
一、商業智能的概念
商業智能運用在線分析處理(OLAP)、數據挖掘(DM)、數據倉庫(DW)等技術,從企業運作系統的數據中提取有用的數據,經過拙取、轉換和裝載(ETL),合并到一個企業級的數據倉庫里,從而得到一個企業過去、現在、未來運作的全局視圖,在此基礎上利用合適的工具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把信息轉變為輔助決策的知識,商業智能被視為二十一世紀幫助企業處理分析數據和支持決策過程的主要技術之一。
二、商業智能方法和工具
商業智能系統提供的是一系列整合的工具、技術和軟件產品,意義在于改善企業績效,通常應用于:
1.績效衡量
確定經營目標的績效指標,使決策者隨時了解目標實施的進度,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并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改進措施,使企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涉及工具包括門戶網站、記分卡或儀表盤,例如,平衡記分卡不但反映財務指標,還在此基礎上加上生產力、組織學習和成長指標。
2.分析預測
開發量化流程,優化決策,實現經營知識發現。財務部門可以分析預算、開支、財務執行情況;市場部門可以進行市場調查分析、銷售預測、發展分析、顧客群分析和市場占有率等分析:而制造部門可以做產品計劃、過失分析等,通過分析找出海量數據深處潛在的規則并對關鍵因素進行改進。分析活動涉及數據挖掘、統計分析、預測分析、預測建模和業務流程建模等工具。
3.編寫報告
建設基礎設施,編寫戰略性報告,商業智能不能產生決策,而是利用處理后的數據支持企業戰略決策機制,用戶可以通過前端界面對歷史數據進行特殊的查詢和分析,找出一些有用的決策信息。涉及的工具包括數據可視化和在線分析處埋等。
4. 協同活動
通過電子郵件、信件系統和交互顯示實現數據分享和電子數據交換,不同部門或不同地區的員工可以一起開展工作。
5.知識管理
對戰略和運營數據進行辨識、創造、展示、發布,把見解和經驗轉換為真正的知識。
執行商業智能任務最常見的工具有:在線分析處理(0一LaP)、數據挖掘(Data minitLg)、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數據超市(Data marts)、數據抽取、轉換和裝載(ETL)。
圖1商業智能系統
三、商業智能對提高企業生產力的作用
企業生產力是指一個企業創造財富的能力,也就是說,能夠創造財富、參與創造財富、為創造財富提供了條件的要素都是生產力。提高企業生產力是企業經營者最重要的工作目標。
商業智能系統一開始只被視為支持制定戰略決策的工具,經過幾年的實踐,機構開始意識到商業智能系統可以支持更多的經營活動,例如,通過客戶分析、銷售渠道分析、供應鏈分析,發現市場新機會,可見,商業智能對提高生產力大有裨益。在2010年11月召開的第十六屆世界生產力大會上,商業智能促進生產力的成功案例引起了關注和思考。
德國一家專門為航空公司和公用事業部門生產高科技紡織品的制造商,其七家分公司位于全球四大洲,各公司之間有時差,影響了聯絡和協作的效率,逐漸地,每家分公司開始我行我素,造成公司內部的銷售數據和業務數據很難共享。公司管理高層希望制定一套全球各分公司統一執行的業務流程,以加快全公司的信息流。這套標準化方案的核心部分就是建立單一公司級數據倉庫及配置商業智能工具。這些工具提供一個儀表盤,可以查看各種報告,幫助管理人員了解業務的最新狀況,預測趨勢。普通員工也可以看到跟他們最有關的信息,馬上知道自己要注意的方面。公司的銷售人員從各種最新的報告中快速得到對手最近的銷售數字及歷史數據,他們根據每月或每年的銷售收入變化的百分比,對業績進行分析,馬上做出更切實可行的反應。
土耳其一家銀行需要管理日常運作產生的海量信息,還要對數據進行分析,現有的系統已不能滿足要求,需要進行平穩快速的遷移,于是,實施了一個商業智能工具,有了這個工具,銀行各個部門很容易看到客戶數據,快速簡便地完成復雜的現場查詢。應用商業智能后,銀行增加了客戶量,營銷活動的效果也有所提高并推出了新的信用卡產品和服務。結果,這個商業智能系統的投資回報率是154%。
四、實施商業智能的時機
今天,商業智能不再是國際大公司的堂前燕,也飛入了各種規模的企業,包括中小企業。對于組織文化較弱的企業,可以參照下列指標確定是否有必要實施商業智能:
1.是否收集和儲存了巨量的數據但只有小部分信息被利用?
2.查找經營歷史記錄是否顯得越來越重要?
3.管理層有否催促信息技術部門提供更及時更明智的報告?
4. 有否意識到改進業務流程可以獲取更高利潤?
5.將數據組織到數據庫是否有困難?提取和分析數據的效率是否太低?
6.實際信息是否比現有信息系統更有效支持決策?
投資商業智能系統的企業日漸增多,有效利用是最重要的。企業在建立有效商業智能系統前應先分析自身的環境和業務系統,區分業務系統中每個流程適用的方法。
五、結語
商業智能是管理信息系統發展中的嶄新概念,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總部位于美國的著名IT咨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 Group)于1996年提出來的,現有的工具多是由歐美國家提供。商業智能在國外特別是歐洲國家制造業企業的應用比較多,其基本的職能已經經過實踐檢驗,被證明能夠帶來回報而風險又低。但實施商業智能應用也對企業的條件有所要求,企業要分析自己的業務系統,確定經營目標,設置合理的績效指標,特別是關鍵績效指標,只有在企業建立了綜合全面的信息體系后,商業智能系統才有可能查詢那些戰略的、戰術的和作業層面的指標,才有可能發揮數據存儲整合構建、編寫信息、提取知識的功能。目前國內應用商業智能的企業為數不多,主要是鋼鐵集團、電信公司、海關和銀行,相信隨著對商業智能認識的逐步加深,數據的累計,ERP的成熟,商業智能也會幫助中國企業有效地運用信息,做出正確的業務經營決策,成為知識時代提高生產力的利器。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借助商業智能BI提高企業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