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勢必推進國內企業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的步伐。然而,就目前的治理現狀與經營水平來說,我國企業與世界先進企業相比尚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鑒于此,我國企業必須要敢于面對現實,積極研究對策,不斷改善經營,進步治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才是惟一出路。
眾所周知,供給鏈治理已成為制約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要素,其中,如何有效地運用企業的物流采購供給鏈及其資源是現代企業面臨的重大困難之一,并且在企業經營戰略中占有攸關置要的地位,是全面改善和大力提升企業整體治理水平的重要環節。建立采購招標治理平臺,規范采購業務流程和采購職員行為,杜盡采購“黑箱”操縱和采購腐敗是極為有效和完全必要的。
對于技術性一般的企業,其物流采購本錢比例在30%~80%之間;對于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其采購本錢比例一般為10%~30%;對于多年景熟的簡單技術,采購本錢比例可能高達90%。由此可見,如何使企業在白熾化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不僅要在研發、銷售、制造上尋找改進點,而且也需要在物流采購供給鏈上挖掘潛力。采用一套科學、系統、有效的物流采購治理操縱平臺往指導、改善和實施物流采購運作,形成企業獨占的物流采購上風,以促進研發、保障生產需求供給,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獲得持久發展提供動力。同時,也是杜盡采購腐敗的一劑“良藥”。例如TCL移動通訊有限公司自往年9月導進采購電子招標系統后,至今已節約采購本錢300萬元,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建立現代企業物流采購治理平臺可按照“強化治理,理順職能;明確職責,規范業務;杜盡腐敗,降低本錢;高效運作,增加收益”的原則。物流采購治理操縱平臺(系統)由以下七部分組成。
采購計劃與預算子系統 采購預算是采購部分為配合公司年度銷售猜測或生產計劃(包括產品品種、數目),對所需求的原料、物料、零件等數目及本錢做詳實地估計,以利整個企業目標的實現。采購計劃與預算是企業年度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立要以年度生產計劃、用料清單和存量管制卡為依據,設定物料標準本錢指標體系和監控價格漲跌變化之規律,針對現實狀況進行必要調整,實行動態轉動治理方法,進步采購計劃與預算子系統在實際過程中的正確性、實用性和可操縱性。
供給商開發治理子系統 正確考查、評估、認證和選擇合適的供給商,是物流采購工作成功的關鍵。采購最怕找錯供給商,不管價格如何便宜,假如供給商選擇不當,日后會后患無窮。供給商的開發為今后采購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供給商的確立必須成立評選小組,確定科學、公道和系統的評審項目,一般包括經營狀況、企業資信、制造能力、技術水平、品質性能、治理績效等指標,將合格廠商按A(最好)、B(良好)、C(較好)分級建立檔案。每半年重審評估1次,根據《供給商評估制度》,從品質、本錢、價格、服務水平、交貨周期、履行合約的承諾與能力等得分高低重新劃分調整,進行動態治理,沒有終身制,把供給商開發與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采購環境的最佳選擇。
采購物流子系統 是指任何物品從賣方(供給商)到買方場所(公司)進行的轉移活動,包括:包裝、裝卸、運輸、存儲、配送、信息、治理等方面。采購物流子系統由包裝運輸物流、暫存檢驗物流和物料進庫物流三部分組成。采購物流子系統的結構是由位移載體、存放載體、位移路徑構成。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采購物流子系統,并且使之運作富有成效,是現代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戰略題目之一。優化采購物流子系統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送貨計劃性強,批量規模采購公道,協作配送效率高,物流路徑最優,信息電子網絡化治理,終極建立企業的采購供給鏈模式,從而使之快捷高效地運作。
采購績效評估子系統 在建立采購績效評估子系統時,要正確、重點設定與選擇最能反映和代表采購績效的指標體系,明確績效考評的目的、原則、程序與方法,公道選定考評職員和設置考評機構,正確及時反饋考評結果和認真搞好考評工作總結,保證考評內容重點化、考評指標定量化、考評手段科學化、考評結果客觀化。一般來說,采購組織績效指標體系包括采購(計劃完成及時率)、物料質量(來料合格率)、采購本錢(價格差額比率)、采購周期、供給(供給正確率)、庫存(庫存周轉率)、服務滿足度等。企業如能建立部分績效子系統,并持續進行評估,就能及時有效地發現工作中存在的題目,制訂改善的措施和解決的方案,確保采購目標的實現和績效的提升。
采購(資訊)信息子系統 由資料數據庫存、業務操縱系統、業務治理系統、決策支援系統、電子商務系統五個部分組成。為了迎接全球電子化的挑戰,企業導進或引用電子商務已是大勢所趨,更是提升其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采購信息子系統的全面導進不僅提升采購效能,更為重要的是給采購部分及整個組織治理帶來明顯的收益。現在企業經常使用的是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這能使我們獲得更多、更新、更全面、更精確、更及時的資訊,利用這些資訊拓展采購視野,以便在與供給商談判時把握主動權,進步工作效率和改善作業流程,從而將更多的時間放到采購策略和績效提升等重要工作上往。
采購治理制度、工作標準、動作程序與作用流程子系統 為了全面、準時、有效地完成物流采購工作,實現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同物料采購三者之間的同步運作與均衡制造,達成整個組織的目標,條件是必須要有完善的治理制度,明確的工作標準,適用的運作程序和公道的作業流程。在這里我們把采購治理組織分成四個層次:一是治理制度,主要是制定解決采購組織部分的方向,解決關鍵與重大的治理題目;二是工作標準,按工作崗位擬訂、衡量工作做得好壞的基準,是用于檢驗考評工作職員是否稱職的依據;三是運作程序,規定物流采購工作層面各接口環節的運作程序;四是作業流程,更為具體地制定出各項具體業務的作業流程圖,明確指導采購職員按作業流程正確執行工作指令,及時完本錢職工作任務。這些都是物流采購系統規范化治理的基礎,有利于采購治理工作全面走上正軌。
采購策略規小船系統 包括采購政策(大政方針)策略規劃、本錢價格策略規劃、采購品質策略規劃、支持供給策略規劃、環境變動策略規劃和存儲策略規劃等。實施采購策略規劃之目的是通過策略性的規劃治理,從企業長期經營的目標出發,結合外部采購環境的變動,分析企業所處的內外環境優劣因素,以求利用自己的優點和捉住外部的機遇,克服自身的弱點和規避外部的風險,采取積極的對策迎接挑戰,使企業采購活動由被動變主動,化劣勢為上風,從而使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獲得良好的采購收益。
備注:
本文所談供給鏈治理僅指從開發供給商,下達采購計劃,跟蹤采購進程,采購貨物投遞公司和檢驗合格進庫為止,不包括生產的產品再配送到市場和服務客戶,是相對的、狹義的概念。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如何建立現代企業物流采購治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