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標準成本法如何強化管理
當“管理創造價值”被企業深刻理解時,企業對各個部門提出了很多要求,如管理創新,加強各業務環節的管理。財務部門作為企業重要的一個管理部門,加強財務管理、業務管理應是理所當然。標準成本系統剛好可以滿足財務管理的需要。標準成本系統就是為了克服實際成本計算系統的缺陷,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確切信息,不能很好的衡量各業務部門的工作績效的缺點而研究出來的會計信息系統和成本控制系統。下面就結合ORACLE ERP 標準成本法系統來說明標準成本法在強化管理上的一些優勢。
3.1 在采購環節
接收材料時:借:物資采購 采購訂單價格
貸:應計負債 采購訂單價格
材料入庫時:借:原材料 標準成本
貸:物資采購 采購訂單價格
借/貸:采購價差 采購訂單價格-標準成本(正數借方,負數貸方)
從上述采購環節標準成本法核算分錄可以看出,標準成本法核算時,增加了一個核算差異的科目——采購價差。采購價差屬于管理差異,它是由于采購價格背離公司標準成本而形成的,采購部門需要對此差異負責并進行分析。標準成本法在核算時就揭示了公司在采購環節的管理差異,對采購部門有很好的目標導向和業績衡量作用,采購差異作為企業關鍵的一個指標可以促使企業加強各方面的管理而努力降低此差異,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
3.2 在生產環節
領用材料時:借:生產成本 標準成本
貸:原材料 標準成本*實際數量
工序移動時:借:生產成本 標準成本
貸:應付工資 標準費率*實際工時
任務完工時:借:產成品 標準成本
貸:生產成本 標準成本
任務關閉時:借/貸:任務關閉差異
貸/借:生產成本
從上述生產環節標準成本法核算分錄可以看出,標準成本法核算時,增加了一個核算差異的科目—任務關閉差異。任務關閉差異屬于管理差異,它是由于生產耗費成本(領用材料、使用工時)背離公司標準成本而形成的,如領用材料數量超過公司標準數量,實際消耗生產工時大于公司標準工時。生產部門需要對此差異負責并進行分析。標準成本法在核算時就揭示了公司在生產環節的管理差異,對生產部門有很好的目標導向和業績衡量作用,任務關閉差異作為企業關鍵的一個指標可以促使企業加強各方面的管理而努力降低此差異,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
3.3 在銷售環節
在銷售出庫時:借:發出商品 標準成本
貸:產成品 標準成本
確認收入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 標準成本
貸:發出商品 標準成本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銷售訂單價格
貸:應交稅金-銷項稅 稅金
從上述銷售環節標準成本法核算分錄看,跟平均成本法(實際成本最常用的一種)相比,標準成本法也沒有什么特別的,這里也沒有增加管理差異科目來揭示管理的不足。標準成本法在銷售環節最大的優勢是產品銷售成本使用公司標準成本,銷售毛利、銷售毛利率計算簡單,可以實時知道每一個銷售訂單的毛利情況,很容易計算與公司目標的差異。使用平均成本法時,只有月末才清楚產品的銷售成本,不能實時得到訂單的毛利情況,且核算數據與公司目標關系不清晰、時間滯后,不利于銷售部門工作。
使用標準成本法時銷售毛利=銷售收入-標準成本,銷售部門對此項指標負責并進行深入分析。銷售毛利是衡量銷售部門的重要指標,企業各部門通過不斷關注、分析銷售毛利而促進公司管理的持續改善,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
綜上所述,標準成本法通過設置管理差異科目如采購價差、任務關閉差異來核算實際與公司標準之間的差異,通過分析差異來發現管理不足進而持續改善公司的管理。標準成本作為公司目標成本具有很好的導向和績效衡量作用,這些都有助于強化公司的管理。在“管理創造價值”的信息化社會,我們有理由相信標準成本法憑借其“簡化核算強化管理”的優勢在企業中一定會有所作為。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標準成本法,你的優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