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這樣的詞匯,于中國的制造業已經不再是新的命題,從幾年前就開始的中國制造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提升的風潮,中國制造業要由低端產業鏈要高端產業鏈的呼吁,都是中國制造業在轉型升級道路上留下的足跡。
然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卻像是一張驗收中國制造業數年來轉型升級成果的考卷,一大批倒下的企業提示了一個殘酷的答案,中國制造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金融危機嚴寒的洗禮下,一部分處于產業鏈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高耗能高污染的中國企業夭折在了轉型路上。這也使得大多數依然在進軍高端產業鏈之路上拼搏的中國制造業企業,在金融危機的提醒下,加快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如亞洲制造業協會秘書長羅軍在2008年底接受訪問時提出的,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從整體來講,對中國制造業也有有利的一面,它可以促進中國制造業參與全球化的進程,可以促進國內產業的升級換代,可以推動中國工業化進程。
作為支持制造業管理提升和創新的信息化,在專家們為化解危機支招時,一再被提及。在2008年央視《對話欄目》應對危機系列訪談中,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提出的建議之一就是,企業需要盡快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降低成本"這似乎是多年來大家在談到信息化作用時,經常提到的內容。但對于中國的制造業來講,在謀求快速占領產業鏈高端,化危機為機遇的當口,對于信息化的需求也有了更新的解讀,要使得信息化成為其在升級路上的加速器,必須要能迎合和催化這些需求。
壓力和機遇醞釀的創新需求
幾乎是與金融危機導致的市場萎縮同步,中國的企業還經歷了新勞動法頒布、能源價格上漲等考驗。在這個過程當中,企業對于降低成本的思路,重點放到節省生產、物流、銷售等成本環節上。將生產基地慢慢轉移到勞動力及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或者地區、物流等環節采用外包等等模式,工業化與信息化催生的制造服務業,也給企業提供了將研發、技術創新等業務外包的可能。在此過程中,企業的業務模式和管理思路逐漸由此前的一元化向多元化轉型。
而同樣是在《對話》欄目中,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提醒廣大出口型企業,出口市場要多元化,當美國、歐洲市場遭遇挫折的時候,企業可以開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當然, 正如不少經濟及管理學者樂觀的觀點,危機對于中國的制造業來講也是一個機遇。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甚至談到,日本幾家大型的跨國企業,就是抓住了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危機的機遇,而一躍成為全球性的企業。這無疑是給中國的制造業打了一針強心劑。僅用20多年的時間就使得中國躋身世界制造業大國前三甲,這其中雖然有諸如處于產業鏈低端、勞動力密集、高能耗高污染等不少的問題,但也使得中國的制造業有了經驗、人才和資金上的積累,由制造業大國進入到制造業強國的行列,中國的制造業已經有條件去實現這個夢想。
至于實現這個夢想的方向,著名經濟學者朗咸平極力號召中國的制造業要打破處于"1"產業鏈的格局,實現"6+1"的高效整合系統。除了注重制造業技術、開發等軟環節人才的培養,朗咸平也建議中國的制造業可以積累資金,通過收購的方式直接獲取高端產業鏈。
無論是壓力還是機遇,當前形式催生的創新,凸顯了多元化的需求特點。而這種創新的需求的重點也不再主要表現在企業內部管理,外延到產業鏈以及實現多元化服務模式管理的需求越來越明朗。
而更重要的是,在轉型升級要求如此迫切的前提下,創新實踐的速度也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在邁向管理模式多元化、業務模式多元化的過程中,不再適用中國那句"船小好調頭"的古話,具有高速成長性的中大型企業同樣也要保證商業模式的靈活和不斷適應企業發展的管理思路。
SOA+多組織 重塑企業業務架構
管理軟件業似乎一直在為中國制造業創新升級做準備。從SOA被當作一種技術理解,到如今作為一種思想被認知,越來越多的管理軟件企業爭先恐后地給自己的產品或者方案貼上SOA的標簽。在中國企業越來越成熟的市場前提下,SOA已經不再作為一個噱頭,而是真正被實踐檢驗的一種信息化的方式。
五年磨一劍的用友U9,號稱全球第一款完全基于SOA架構的管理軟件平臺,伴隨著濃重的SOA氣息,在2009年初終于進入大規模銷售。一個產品的成功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U9無論是從商業創新的理念還是將SOA作為技術架構,多組織作為應用架構的闡釋,似乎的確迎合了市場的風向。
"多組織企業",在U9推廣過程中被定義為以下幾個特點:
1. 真正以業務為中心,業務單元與行政屬性無關。
2. 可以隨時將一個或幾個業務單元按虛擬企業的方式進行管理和運作。
3. 每個業務單元的職能盡可能唯一性。
4. 實現業務單元之間的共享與服務。
將這些較專業的術語通俗化,可以歸結出一個核心,那就是無論企業是出于降低成本的需求,還是基于向高端產業鏈發展的升級需要,只要采用多元化的商業創新模式,并能實現各個單元之間的協同,這種企業就可以被稱之為多組織企業。這其中"多組織"的涵義指向并非是企業真實的結構組織,而是一個職能上的定義,這種"組織"元素可以是子公司、事業部,也可以是合作伙伴。這被稱之為SOA業務組件化的體現。
在當前危機形式下,能迎合企業快速實現組織架構和業務模式創新的能力,SOA多年來一直為人們認知的靈活性使其優勢已無庸置疑。
而在基于SOA架構管理軟件產品的開發實踐過程中,將SOA理念定位于業務架構的特點,使得U9不再強調產品功能的核心,而重點指向商業創新的屬性。
早在幾年前,"最佳業務實踐"的提出,強調了管理系統的引導性,雖然引發了管理系統是該迎合還是該引導企業管理的爭議,但爭議的塵埃落定之后,還是有不少的主流企業認同并推廣管理系統業務引導的功能,畢竟信息化的前提是要提升管理而并非是用系統管理取代人工管理。
對于基于SOA架構的管理軟件來講,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長路上,也許會在迎合和引導的功能的交替中體現其價值。但在2009年,這個對于中國制造業至關重要的年份,在推廣管理系統的過程中,能強調SOA的商業屬性,使之更大的發揮對企業業務模式創新的引導作用,這是用友U9對中國制造業更大的貢獻和支持。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用友U9 ERP系統重塑企業業務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