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江漢石油管理局第四機械廠是國內生產大型石油鉆采設備的主要生產廠家之一,產品主要有鉆機、修井機、固壓車、高壓管匯配件等四大類十二個系列,兩百多個品種;由于客戶的個性化需要,導致了四機廠多品種、小批量、按訂單生產的特點。這種典型離散制造的特點決定了四機廠生產模式的多樣性,形成了客戶選擇設備所用外購件、零部件的差異需求以及個性化設計BOM(產品結構樹)。因此企業的物料品種繁多,存貨增長較快、各類外購件、外協件、自制件品種達二萬七千個,降低企業存貨總量,減少企業存貨資金占用,同時又能高效、準時、均衡的保證企業生產物料的供給,一直是四機廠努力和探討的課題。
2 寄售業務的導入
SAP-ERP系統業務技術的運用,給四機廠存貨管理,帶來了新的生機,2006年是四機廠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深化、騰飛的一年,SD、PP、MM、FI、CO五大模塊在企業業務管理中的運用,實現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集成。這種集成給物料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變革,四機廠由此將原來供應、銷售、生產、以及各車間小庫合并,成立了新的物料管理部門——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成立后,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生產周期縮短,要保證生產供給,對于一些采購周期長的物料(如:進口件采購期長達半年以上)必須有一定的儲備, 否則供不應求,影響交貨期;二是企業總體庫存過大,占用資金多,如不壓低庫存,又影響企業資金周轉。為此2008年上半年四機廠提出了“小批量、小庫存、多批次、快節奏”的拉動式生產組織方式。這種理念的提出,給四機廠SAP項目管理實施組提出了新課題。項目組決定在SAP系統中,對大多數外購物料和生產外協中帶圖加工采購的物料全部啟用寄售庫存的管理方式。
寄售庫存是一種供應鏈協作方式,指供應商將物料(原材料、半成品)存放在工廠的庫存中,在物料沒有被工廠使用之前,物料的所有權歸供應商所有,工廠只有在使用物料時才支付費用。工廠不必支付訂貨成本、不必支付庫存的資金占用成本,供應商可以更加貼近工廠,更準確的獲得工廠物料需求的最新信息;供應商不必支付倉儲管理費,并可以根據需求波動情況更合理的組織貨源或組織生產;因此,采用寄售這種方式,對供需雙方來說是一種雙贏的結局,可以使整個供應鏈系統的成本得到削減。
寄售庫存管理的方式與自有庫存管理的方式基本一樣,但是寄售儲存也不是越多越好,雖然可以減少缺待料發生的概率,但它受到儲存場地、物料儲存期限及管理費用的制約,也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儲備定額。這就要求在啟用寄售管理的同時,又要求生產計劃部門注重經濟批量和進貨節奏,不能因寄售而放大需求計劃;要求計劃人員在SAP系統中設置合理的采購經濟批量,降低采購成本,對難采購的物料還要求設立合立的安全庫存,對進口件等采購周期長的物料要求在SAP系統中做好中長期計劃。
3 ABC分類、經濟訂購批量及儲備定額
在保證生產用料的同時,怎樣才能杜絕因寄售管理而出現的過量采購呢?對寄售物料如何進行定額管理呢?如何準確及時地將儲備定額下達到物流中心呢?這一連串的問號又擺在項目組面前。經過反復論證,項目組決定采取ABC分類重點控制模式。ABC分類重點控制模式是把物料按品種和占用資金大小進行分類,再按各類物料重要程度的不同進行分別控制,抓住重點和主要矛盾,進行重點控制。具體做法:按照分類標準及物料的實際狀況,把A類物資定義為品種約占15%左右,庫存資金占75%左右,對整個生產、采購計劃起關鍵影響作用的關鍵產品(如發動機、底盤車、變速箱等),B類物資,品種約占30%左右,資金占20%左右;對生產計劃起重要作用的產品。C類物資,品種約占55%左右,資金占5%左右,鎖定在價值較低、用量較大的通用物料(如螺栓、管接頭等);C類物料由于品種繁多復雜,資金占用又小,如果訂貨次數過于頻繁,不僅入庫交檢的工作量大,系統內的收料頻次增多,而且因采購次數增加,必然會造成運費等采購成本上升。C類物料庫存也并不是越少越好,庫存過少,待料情況發生時,雖然是一顆小小的螺栓,但有時可能影響生產進度和設備出廠的交貨時間,并因此給客戶帶來不良的印象,甚至可能因延期交貨而支付高額賠償金。根據反復論證,生產計劃部門根據現有的儲存條件,對C類物料在系統中設定了最高儲備量和最低儲備量;在SAP系統中按固定量參數運算,通過SAP系統運算產生物料需求計劃,即當儲備量降到最低儲備量時,系統按最高儲備量產生需求計劃。這樣既降低了C類物料對BOM(產品結構樹)的依存度,又減少了物控員MRP檢查的工作量。通過系統運算的改變,這就為抓住重點,照顧一般,提供了數量上的依據。物控員把精力集中在A、B類物料上,重新調整了自制件的生產周期及外購件的采購周期限,提高了計劃的準確性。計劃準確性提高后,生產計劃部門及時把儲備定額下達到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按儲備定額控制進貨節奏,加快了庫存周轉,減少了庫存積壓。
4 寄售業務在SAP系統中的實踐
4.1 對物料主數據的要求(見圖1)
圖1
主數據維護員,對需要寄售的物料的主數據MRP2視圖中的特殊采購類型進行維護,將特殊采購類數據全部維護成10寄售。
4.2 寄售庫存參與MRP運算的要求
生產管理部門的主計劃員負責MRP運算控制,將供應商寄售庫存設定為參加MRP運算的有效庫存。
4.3 生產計劃部門采購申請的下達與控制
計劃員下達采購申請前,應檢查文本項類型(I欄),是否顯示的是K寄售,如系統沒有自動帶出,物控員應查看主數據MRP2中的特殊采購類是否顯示的是10,如該物料確系寄售物料,物控員用ME52N對采購申請進行修改,把I欄類型的空改為K寄售。(詳見圖2)
圖2
4.4 信息記錄的維護
1、物資采購部、生產外協部價格員負責在SAP系統中創建寄售信息記錄,如既有標準又有寄售又有分包業務的,價格員應按照不同的信息類別進行維護。這里與標準業務不同的是,價格員既要維護標準信息記錄(采購價格),又要維護寄售信息記錄(標準價格)。由于信息記錄是由價格員專門負責維護時,必須有詢比價的依據及記錄;這為價格控制提供了業務保證。(寄售信息記錄維護見圖3)
圖3
2、當寄售物料的采購價格發生變更時,根據合同協議,價格員在SAP系統中對信息記錄及時進行信息更新。
4.5 寄售采購訂單的創建
采購員負責將采購申請轉為采購訂單,采購訂單的文本項目類別欄(A欄)應顯示為K。(見圖4)
圖4
4.6 質量管理在SAP系統中的應用
把需要質量檢驗和復檢的物料的質量管理視圖打開,所有需檢驗或復檢的物料質量視圖打開后,料賬員在系統中收貨后,會自動產生“檢驗批號”,檢驗人員對物料檢驗或復檢合格后,在SAP系統中根據檢驗批號,在系統中對物料的檢驗情況、檢驗數據進行填制。判定合格后,檢驗人員在系統中將質檢狀態的物料轉入寄售庫存中,這樣既保證了寄售物料的數量,又保證了寄售物料的質量。
5 寄售物料的庫存管理
寄售物料到庫后,保管員根據采購訂單,驗收實物清點數量并記錄供應商到料的情況,在質量驗收方面與自有庫存的物料驗收方式一致。該復檢入庫的物料,保管員填寫“復驗申請單”及“質量自檢單”,及時按“入庫通知單”中的訂單數量清點物料數量,并目測物料外觀的完好情況,對物料有外觀尺寸要求的要測量外觀尺寸;自檢完成后,料賬員在SAP系統中收料,先將物料收到寄售質檢庫中,待計量檢測及質檢部門完成檢測,檢驗人員依據國標、美標及技術協議來判定檢測報告中的數據是否達到相關標準。核準達標檢驗合格后,由檢驗人員在系統中根據“檢驗批”做收貨檢驗的結果記錄,合格物料的記錄保存后,SAP系統把把寄售質檢庫存變成寄售庫存。
相同規格型號的寄售庫存物料和自有庫存物料采用同一物料編碼,上架擺放時,寄售庫存和自有庫存放在一左一右兩個貨位上,用不同的標簽分開進行管理。保管員在寄售庫存標簽上加蓋“寄售物料”章,標簽分別撥動各自的數量,這樣方便保管員盤點。對寄售轉自有庫存,也對料賬員提出了要求,在做寄售轉自有庫存業務時,85%的物料要求發多少轉多少,自有庫存始終保持為零。對于進口物資和生產外協物資中特定物資,根據相關規定,對使用到80%,儲存到一定周期的物料,進行寄售轉自有,這樣也兼顧了供應商的利益。每月末保管員對寄售庫存進行盤點,確保賬實相符,并將清單導出,報采購員,采購員每月末及時與供應商核對寄售庫存數量,保證了寄售庫存數量的準確性。
6 寄售業務核算
1、財務部門每月末向物流中心以電子文檔方式提供截止當月寄售未結算物資明細表。物流中心接到明細表后在2個工作日內對表中寄售物資進行確認,并分別編制截止當月寄售未結算物資明細表和當月寄售物資收料明細表,簽字確認后傳遞給財務部門。
2、采購部門收到供應商開具的發票后,連同掛賬申請單、合同到財務科辦理掛賬手續,財務審核無誤后,進行發票校驗。
7 存貨分析
存貨分析工作,在整個物料管理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存貨分析,可以為生產計劃部門提供物料需求的依據。從08年開始,存貨指標作為四機廠內部經濟責任制考核內容下達到與存貨相關的各個部門,并進行嚴格考核,超過規定的將扣除單位和個人的月度獎金。物流中心每月對庫存情況進行分析,并將庫存分析情況上報相關部門,在公共信息交流平臺上,建立存貨分析報表,每月末將庫存三個月以上半年以下及半年以上無動態庫存明細表,發布在交流平臺上以便各部門及時掌握存貨狀態,為生產計劃部門提供一個物料使用和安排生產的一個優先參考的依據,避免物料的浪費,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真正增加企業效益和競爭力,尤其對于預測生產起到了決策作用。
8 采用寄售業務后收到的效果
寄售業務項目實施以后,外購件自有庫存由2008年的2.92億元,減少到現在的0.78億元,外購件自有庫存整整減少了2.14億元。這就是將寄售業務、物料管理、生產計劃及SAP系統有機結合產生的經濟效益。
9 總 結
ERP系統是依靠IT技術和手段,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于一體的應用平臺,寄售業務是我們利用ERP系統中的這一功能,加強管理和控制,提高倉庫營運效率,達到既保生產供給,又降庫利庫目標的一種實踐,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今后我們還將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始終把提高保供降本能力、提升規范管理水平做為深化ERP應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深入地挖掘ERP系統的應用功能,立足于流程優化、管理創新,減本增效 立足于提高物資供應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推動ERP系統的深化和更廣泛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