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系統或ERP系統是制造企業管理所必需的“基礎設施”。不過,平均起來,這些系統只有不足28%的已有功能得到企業利用。
因為ERP被認為是基礎架構,所以管理層可能不會要求系統采購人員嚴格量化預期收益。但是,如能量化,則會更好。
目前,約14%的制造企業正在選定工廠中實施ERP替代策略。其中60%多一點的企業表示他們需要“ERP集成”,好像集成的需要非常迫切,無需其他解釋。
這些發現來自于美國波士頓Aberdeen2006年8月份的《制造業ERP基準報告》,該報告對1000多名企業管理人員、運營人員和IT管理人員進行了調查,試圖了解當前人們對企業資源規劃的態度和采取的策略。
或許企業軟件市場最大的矛盾是,盡管軟件商數量驟降,但制造業ERP需求看起來比過去這些年健康。中型制造企業的IT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高于1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這與前幾年正好相反。除了14%的企業正在更新ERP系統之外,還有44%的企業計劃來年把系統升級到最新版本。
“盡管14%這個比例并不高,但它導致的ERP替代數量是巨大的。”Aberdeen主管制造業和ERP研究的副總裁CindyJutras說,“替代策略最常見的推動力量是需要集成ERP系統。約70%安裝了不止一個ERP系統的企業,需要系統整合。”
Jutras說,70%的大型企業和42%的中型企業,ERP系統都不止一個。更有26%的大型制造企業的ERP系統超過了4個。這些企業當中,有一半是因為合并或購并其他企業而導致了多個ERP系統。
此外,30%的ERP系統已經用了十多年了。“即使不到七年前,也就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因千年蟲問題而一度混亂之時,解決方案就已經和今天完全不同了。”Jutras說到。
和那時候相比,今天的ERP系統擁有多點規劃性能和倉庫、客戶、產品、供應鏈管理等延伸功能,充抵了對最佳策略的需求。與工作流以及其他新興技術相結合,更使ERP系統增加了靈活性。
“年代久遠的系統,技術過時。因此,雖然企業希望在全球化的壓力下興旺起來,但業務流程的發展卻受到了限制。這幾年,企業自己開發的或定制的軟件,彌補了過時ERP方案留下的鴻溝。”
修改軟件,適應業務需求,會遇到定制問題。而改變流程,適應軟件,也會遇到重新設計業務流程的問題。因此,企業要在這兩者之間努力尋求平衡,同時還要控制因升級和集成問題而導致的成本上升。
當認知不一致加劇到相當程度的時候,只有這時候,管理人員才會決定替換原有ERP系統。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生產力:矛盾中的流程重組與系統整合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5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