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計一級集中核算系統
大慶油田是中石油股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并隨同母公司一起在美國、香港及滬市A股上市。按三者監管的要求,大慶油田需要}H具符合國際會計準則和中國會計準則的母公司報表和合并報表。目前,油田公司經營業務分為4大板塊,擁有35家采油廠、分公司、科研機構和子公司,255家三級單位。每家單位都有獨立的會計機構,需要獨立的會計賬套能夠反映其財務、經營管理等信息。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同時滿足監管機構對會計信息及時性的要求,大慶油田創造性地提出了會計一級集中核算系統(FMIS),即公司制定統一的會計制度、統一的會計科目及業務處理方法,規范會計核算,分公司、子公司采用同一會計核算制度,使用一套會計賬簿分別記錄各自會計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公司總部實時監督、管理下屬單位會計核算,實現會計數據一次錄入、內部交易實時抵銷及會計報表一鍵生成。各分、子公司以責任中心的形式形成相對獨立的賬套,出具單獨會計報表;同時,利用虛擬責任中心和抵銷責任中心,公司總部能夠分別生成符合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的母公司報表和合并報表。
會計一級集中核算后,統一的賬套、科目、報表,統一的財務信息采集和歸集方式為規范會計核算提供了良好基礎,減少了差錯發生的可能性,確保了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公司總部可以實時了解和掌握最基礎的作業單元所發生的各項支出,隨時編制、出具公司的各類報表和資料,提高了財務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以編制財務報表為例,大慶油田同時需要編制中國準則和國際準則口徑下的母公司報表和合并報表,月報時間由2000年的10天減少到2010年的4天,年報則由2000年的60天減少到2010年的15天,達到年度報表與月度報表出具時間基本一致。
會計一級集中核算系統讓財務人員從繁重的會計核算丁作中脫離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成本管理及財務分析中去。
2 ERP系統與作業成本法
從近幾年大慶油田成本運行看,低成本戰略取得顯著效果,無論從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還是管理人員成本控制方法都有很大提高。隨著會計一級集中核算的推進,財務人員對成本控制的手段和分析方法相對薄弱,成本管理向生產延伸還不夠等諸多矛盾日漸突顯出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成本控制,大慶油田先后啟用了基于作業成本法的成本管理系統(CMIS)和ERP系統。
由于油氣田企業最終產品(原油和天然氣)與資源消耗的線性關系非常復雜,很多資源的消耗都和間接費用一樣,無法直接按照最終產品數量進行成本控制。而且,油氣開采也需要經過非常復雜的流程,主要包括驅油物注入(注水、注聚合物)、采出作業、油氣處理、井下作業、測井試井作業、天然氣凈化、維護修理作業、風險作業及廠礦管理費等。因此,油氣田企業的成本管理需要解決如何在復雜的油氣生產作業中抽取出成本控制點,并把成本費用歸集到相關的資產、設備及作業上。2006年,大慶油田采用作業成本法為理論基礎,設計了作業成本管理系統——成本細化系統(CMIS)。CMIS系統通過與生產數據系統及FMIS系統相連,可以提供任意油井、注水井和計量間資產注入、產出、處理等作業工作量及成本,可以把成本費用核算到單井、單站、單車及人員上。
油氣生產過程及資源耗費的復雜,使會計核算工作量成倍增加。許多費用都要通過財務人員的工作核算到具體的資產及作業過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整合企業資源,大慶油田啟用了ERP系統。借助ERP技術平臺,會計監督、控制的范圍從局部控制擴展到油氣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包括物資采購、倉儲、發料、油氣生產及油氣銷售等;控制對象延伸到企業每一個生產部門和每一項資產、設備,真正實現了在線監控;在每一項成本費用發生時,ERP系統就能直接確認到單項資產,甚至具體到每個人上,控制形態則真正實現了從事后控制到事中控制的重要轉變。
在實施作業成本法與ERP系統的過程中,大慶油田把復雜的油氣生產劃分為較簡單的作業過程,從作業過程角度考察資源消耗的動因,通過對動因的分析和有效控制,改進企業的作業鏈,減少低效和無效作業鏈,整體提高油氣生產作業效率,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該法保證了成本信息更加客觀、真實,有利于加強企業的預算管理,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整體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3.應用與分析
目前,大慶油田利用ERP和CMIS兩個系統,把成本信息記載細化到油藏區塊及單井、單站及單車等最小實物載體和作業過程載體等,縱向覆蓋公司總部、廠(分公司、子公司)、礦(大隊)、小隊(班組)等4個級次,橫向包括業務管理、決策分析2個層次,為成本管理各階段提供手段,為成本管理向生產延伸提供支持,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以某采油廠電費預算指標測算、實際支出分析這一過程為例,ERP與作業成本法的應用要注意以下問題:①認真分析每一個作業過程中主要設施、主要成本及主要動因,為預算指標的測算提供依據;②根據主要作業設施的作業定額、生產基礎數,確定電費預算消耗量指標;③通過ERP系統與CMIS系統,在日常成本核算中把電費核算到油井、注水井、注水站、聯合站及其他相關單位、設備、設施上,為下一步預算、成本分析提供數控支持;④通過相應的作業過程,分析電費超支發生在哪個作業鏈,超支的原因是什么,為下一步管理提供相應的措施。
最終分析結果如下:
(1)采出作業電費支出分析。主要是由于實際開井數比預計增加,冬季電加熱設備廣泛的使用,對部分油井由機采井轉換為電泵井采油,以增加產油量。通過這些舉措,使該采油廠的年產液量增加,產量比預計有所增長,同時也導致電費的增加。
(2)驅油物注入電費支出分析。由于注采結構調整,完善注采井網和注采對應關系、細分注水、周期注水和化學調剖等工作,使注水工作量增加,注水井開井數比預計增加,聯合站注水量增加。由于上述原因,導致電費支出增加。
(3)油氣處理電費支出分析。由于產液量的增加,致使聯合站處理液量工作量的增加,最終導致電費支出的增加。
(4)其他作業電費支出分析。其他作業主要是指輔助生產單位及管理部門發生的電費支出,這些部門支出主要與管理機構的數量及辦公場所的多少有關。由于加強非生產性用電的控制,開展節水、節電等措施,電費支出有所下降。
通過對電費的分析得出結論:在采出作業過程中為增加產量,增加開井口數,改變部分油井的開采方式,使得電費支出比預算超支;由于產液量的增加,使得注水量、處理量增加,導致其他作業鏈電費支出的超支。在產量完成的情況下,應適當對油井采取間開方式,減少電泵井開井口數,減少電費的支出。
4 結語
隨著會計一級集中核算、ERP系統與作業成本管理系統在大慶油出的深入應用,要求財務人員必須深入了解生產中的井、站、設備及所有作業過程,并掌握每一個作業過程需要消耗的資源、動因,從根本上分析成本增減的因素。通過對每個作業過程的分析,掌握成本超支在哪一個環節,不斷改進工藝流程,或采取一定的措施,達到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可促進財務工作向生產延伸。
同時,會計一級集中核算、ERP系統與作業成本管理系統的應用,也提高了大慶油田預算管理水平。在編制預算時應用測算的作業定額,使預算編制更加具有科學性、操作性,易于激發預算執行單位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控制成本的意識。由于預算的編制趨向合理性,使預算的剛性考核能夠逐步得以實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5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