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回收與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的產生導致供應鏈結構從單一的正向供應鏈發展為包括逆向供應鏈在內的閉環供應鏈系統。閉環供應鏈的目的是對一些物料的流動進行封閉處理,減少污染的排放和廢料的剩余,與此同時以較低成本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因此閉環供應鏈除了具有傳統供應鏈的內容與特征,還對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除去一些特殊情況需要調整外,傳統的供應鏈設計原則也適用于閉環供應鏈。閉環供應鏈在企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市場需求不斷增大,成為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閉環供應鏈管理需要信息技術的強力支撐,信息系統的架構及其運行模式直接影響著閉環供應鏈管理的實施。Chouinardl和Ferguson認為要有效進行閉環供應鏈管理,企業應重新設計與完善其原有信息系統,并應對以下6類信息進行管理:
(1)產品組成結構信息。
(2)回收流的類型、數量和具體位置信息。
(3)產品使用情況的歷史記錄信息。
(4)市場對再生產品的需求信息。
(5)再處理方式和廢棄物管理的實際運作信息。
(6)相關法律法規。
1 閉環供應鏈管理特點
較之于傳統供應鏈管理,閉環供應鏈管理更為復雜,本文主要從計劃、采購、生產、庫存、銷售、財務、質量、物流、信息流幾個方面來描述閉環供應鏈管理與傳統供應鏈管理的區別,見表1。
2 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總體設計
2.1傳統SCM系統業務流程局限性
傳統SCM系統面對閉環供應鏈環境下復雜的業務流程,顯得力不從心。從幾個關鍵功能分析,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a.銷售管理。傳統SCM系統的銷售計劃管理缺乏如何綜合現有市場、二手市場以及潛在市場的需求預測來制訂再制造產品銷售計劃的功能,而且回收產品的再銷售活動也是傳統SCM系統未涉及的。此外,閉環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對銷售服務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b.生產管理。傳統SCM系統的生產計劃管理缺乏再制造計劃、拆卸計劃和回收計劃的功能;生產車間管理缺乏再制造管理模塊。
c.采購管理。傳統SCM系統采購管理模塊不足以應對供應商、分銷商和回收商多種角色轉換以及相關操作復雜性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d.庫存管理。傳統SCM系統庫存管理缺乏對回收產品、可再制造產品、再制造零部件、可再制造零部件和再制造產品等物料的管理。
e.回收管理。傳統SCM系統尚無對實施閉環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環節——回收管理進行信息支撐的功能模塊。
f.財務管理。傳統SCM系統財務管理不足以應對相應角色的復雜性帶來其賬目設置的復雜性的問題。此外回收產品的處理成本和再制造產品的制造成本的復雜性將導致成本管理的復雜性,傳統SCM系統也缺乏解決這類問題的功能。
表1 閉環供應鏈管理與傳統供應鏈管理的區別
g.其他方面。如傳統SCM系統未對逆向物流的數據信息進行管理,無法為研發設計提供參考;缺乏對逆向物流相關數據的統計分析,無法為決策層提供支持。
因此,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具有其現實與理論意義。
圖1 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總體框架
2.2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總體設計
根據總體結構設計原則,結合閉環供應鏈管理特點,設計出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的總體體系結構邏輯模型,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閉環供應鏈MIS系統是以網絡、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等為基礎,共有10個分系統,即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統(PLM)、基礎數據管理子系統、銷售管理子系統、生產管理子系統、采購管理子系統、庫存管理子系統、回收管理子系統、財務管理子系統、客戶關系管理子系統(CRM)和決策支持子系統(DSS)。
3基于SOA的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體系結構
3.1傳統SCM系統架構局限性
傳統SCM系統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a.傳統SCM系統架構中業務流程缺乏柔性,不能適應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變化。傳統SCM系統的業務流程大多是針對本企業具體事務的流程,大多是固定的,功能不易擴充,如遇企業組織架構、經營管理模式的變化,傳統SCM系統很難迅速根據企業環境的變化來快速地調整業務,會導致原有的SCM系統要重新開發或做較大的改進,使得成本增加和資源浪費。
b.開發框架集成效果不理想,系統間緊密耦合,集成成本高,不能靈活地支持供應鏈管理功能,不能實現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分銷商之間的信息集成,以及不同軟件之間的相互操作。
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采用一個良好的系統架構,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系統間的耦合,提高可重用性,同時又能很好地和現存的系統兼容,降低開發成本。
3.2 基于SC)A的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體系結構
面向服務架構(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種粗粒度、松耦合面向服務的企業應用體系結構,是一種分布式的軟件架構模型。在該模型中,任何業務功能都被作為提供的一個服務使用,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單元(服務)通過這些服務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契約聯系起來,把應用功能用服務的形式交付給終端應用者或者其他的服務進行調用,接口的定義是基于標準的,它獨立于服務實現的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這使得構建在各種異構系統中的服務可以以一種統一和通用的方式進行交互。
傳統軟件架構與SOA架構的優勢對比見表2。如圖2所示,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總體框架模式是由一系列子系統模塊構成,而采用SOA架構可實現如下目標:(1)把該系統的模塊表示成粗粒度服務,所謂粗粒度是一種復合服務,而將復合服務分解劃分為一系列的較小粒度的可重復執行的獨立服務則稱為細粒度。將子功能作為細粒度服務發布,通過細粒度服務的不同組合可實現該系統的不同業務功能和業務流,從而達到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目的。(2)支持異構集成柔性化,實現企業之間的業務交互,保證企業之間的合作能在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中順利實施。
表2傳統軟件架構與SOA架構優勢對比
圖2基于SOA的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體系結構
基于S0A的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體系結構中各個業務模塊的功能作為粗粒度服務發布,而每個模塊的功能又是由多個子功能組成,這些子功能作細粒度服務發布。一個粗粒度服務由多個細粒度服務組合而成,如生產計劃管理服務就由主生產劃、閉環物料需求計劃和能力需求計劃等細粒度務組合而成,每個細粒度服務利用數據訪問邏輯件對數據庫表進行查找、更新、保存等操作。
該系統的工作流程可分為以下步驟:
a.本地企業(即本地服務提供者)將自己提供的服務以標準接口的格式發布到本地UDDI和公共UDDI,以便服務請求者查詢調用。
b.服務請求者通過標準的接口格式到本地UDDI查詢,如果查詢到自己所需相關信息,轉到步驟c;否則到公共UDDI查詢,如果查詢到自己所需相關信息,轉到步驟c;否則查詢失敗,退出。
c.請求服務的客戶端通過Web環境顯示用戶界面,利用SOAP客戶接口實現與服務提供方和服務注冊中心通信,達到查詢服務和綁定服務的目的。
4 結束語
基于SOA的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體系結構研究,一方面彌補了現有SCM系統處理閉環供應鏈事務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采用SOA架構能實現更多的復用和集成,支持異構集成柔性化,實現企業之間的業務交互,具有很高的業務敏捷性和投資回報率,可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本文的研究對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閉環供應鏈管理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筆者相信隨著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研究的發展,SOA理論和技術實現的成熟,該系統將日趨完善。構筑在SOA架構基礎上的閉環供應鏈管理系統將極大地促進我國閉環供應鏈建設和循環經濟體系的發展。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