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Gartner報告令華為存儲引起業界和媒體的矚目:
根據Gartner 2013年第一季度所發布的全球存儲市場份額報告,華為存儲在中國區發貨套數超過惠普與戴爾奪得第一,中國區銷售收入僅次于EMC和IBM排名第三,同時憑借中國區與全球市場的雙線增長,成為首家進入“Gartner全球主流存儲廠商”名單的中國存儲公司。
華為存儲何以取得如此令人振奮的成績,未來它又持怎樣的前進方向?近日,記者有幸參觀了華為存儲成都研發基地,不僅親身體驗到了華為存儲人日常工作奮斗的場所,更是通過與華為存儲負責人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了關于華為存儲發展歷史與現狀,以及未來戰略規劃的第一手資料。
美麗的成研所
華為存儲成都研發基地隸屬于華為成都研究所(以下簡稱“華為成研所”)。華為成研所位于成都高新區,占地515畝,完全建成之后將是華為在國內規模最大的研究所。除了華為存儲,無線與網絡產品線部分產品的研發也根植在此。
由于地理位置緊鄰以豆瓣醬聞名的郫縣,因此華為成研所又被華為人在私下戲稱為“郫研所”。雖然“郫研所”這個綽號聽上去有點下里巴人的感覺,但華為成研所和華為深圳坂田研發基地一樣,都屬于花園式園區:十多座既現代又雅致的辦公樓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精心規劃和綠化過的園區內,走在其中令人倍感賞心悅目,華為竭力為員工創造一流工作環境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見一斑。
厚積薄發自研路
“現在還是有客戶見到我們說‘啊,你們華為也做存儲啊’?這讓我們還是有點小受傷。”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存儲產品線總裁范瑞琦笑著對記者說。
盡管有客戶對華為存儲業務不熟悉,但實際上,華為早在2002年就開始將目光投往存儲,開展一些存儲方面的基礎研究,諸如RAID算法、接口技術等,逐漸開始了小規模的存儲產品化,并于2004年正式發布國內品牌第一代2Gb光纖SAN存儲,隨后持續地發布了新產品。只不過該階段存儲產品集中應用于電信解決方案的配套,并未在企業市場上大力拓展。
2008年,華為與賽門鐵克成立合資公司——華為賽門鐵克(“華賽”),主要致力于存儲產品與網絡安全的研發、銷售和服務。在成立后的三年里,華賽不負眾望,保持了80%的年復合增長率,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企業級存儲與網絡安全產品線。
為了進一步在企業市場開疆辟土,2011年11月,華為宣布以5.3億美元收購賽門鐵克持有的華賽股權。至此,華賽徹底姓“華”,其中存儲產品線整合至華為IT產品線。
2012年,勵精圖治多年的華為存儲迸出光芒,發布了一系列重磅產品:
7月,發布了OceanStor T系列統一存儲產品。該產品融合華為在存儲軟件上的積累——Smart系列智能軟件,可實現數據智能流動、智能訪問加速、空間智能利用、數據重復刪除等,為客戶提供智能高效的存儲解決方案。
9月,在華為
云計算大會上,華為推出高端企業級存儲OceanStor HVS系列,以及擁有EB級擴展能力的UDS海量存儲系統。其中,華為UDS海量存儲系統通過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 OpenLAB的性能和擴展性測試。高端存儲HVS更是反響不俗,上市半年就突破了4大行業,贏得20多家客戶,最新消息還顯示華為HVS85T中標了中國電信2013年IT產品集中采購項目。
10月,華為宣布基于創新的RAID2.0+技術,其存儲系列產品支持業界最大容量企業級4TB硬盤,成為首批支持最大單盤容量達4TB的存儲廠家。也是在本月,華為宣布其OceanStor N8500集群NAS產品在標準性能評估機構SPEC的SPECsfs2008基準測試中再次刷新NFS記錄。這也是華為N8500產品自2009年、2011年兩次獲得最高測試結果后,第三次刷新SPEC基準測試記錄。
12月,華為發布了第二代固態存儲產品OceanStor Dorado2100 G2。這款全閃存陣列能夠滿足大型數據庫、高性能計算、VDI等時延敏感型業務對存儲系統的苛刻要求,它還獲得了VMware ESXi5.1/5.0認證,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獲得
SAP存儲認證的固態存儲產品。
今年5月,華為面向大數據存儲又推出全新的OceanStor N9000存儲系統。該系統支持從3節點起配擴展到288節點,融數據在線存儲、數據分析、歸檔三大功能于一體,實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性能方面,雖然要等到秋季的2013華為云計算大會前后,華為才會透露N9000具體性能,但透過華為人言語之間對N9000的自信,N9000應該和N8500一樣獲得優異的測試成績。
從上述產品可以看出,華為存儲在統一存儲、高端存儲、大數據、云存儲、閃存等各存儲細分市場已經具有與國內外存儲大廠同臺競技的能力,而Gartner的報告無疑是最好的證明。
同時,更值得指出的是,華為存儲走的路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自主研發之路。通過自主研發芯片、SSD盤片、硬件和軟件,華為已經具有全產業鏈的自主研發能力。這是華為存儲的靈魂和驕傲所在,也將是該公司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安身立命之根本。
堅持客戶需求導向的創新
“從產品層面來說,我們的經驗是,真正受客戶歡迎的還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并有一些差異化的特性。因此我們追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創新。”范瑞琦說。
就具體的產品研發而言,除了大數據、云存儲,SSD是其重中之重。
SSD如今其實是各大存儲公司的重點:NetAPP有個“火星計劃”(指設計一個全新的架構,專門用于可擴展的全閃存陣列);EMC的閃存戰略涵蓋了服務器、混合陣列和全閃存領域;IBM則宣布投資10億美元用于研發新的閃存技術。不過,相比這些傳統存儲大廠,華為存儲的步伐并不慢,OceanStor Dorado2100 G2已經是華為第二代固態存儲產品。對于該閃存陣列,華為在官方新聞稿中敢于用“世界上可靠性最強、性能最高”來形容它,由此可見華為對自家產品的自信。同時,這也充分證明,在SSD這條新跑道上,華為正在力圖上演一出“彎道超車”的好戲。
談及當下時興的軟件定義存儲(SDS),范瑞琦給出了個形象解釋:“給一個盒子,刷成A軟件就是SAN,刷成B軟件,就是NAS,刷成C軟件,可能就是統一存儲。這是我們眼中的軟件定義存儲,它應當是基于業務來驅動的,可以快速地滿足客戶業務的需要,是彈性的。”
這隨即引發出華為存儲對待存儲軟件的態度。范瑞琦表示,存儲硬件雖然一直是華為存儲的強項,但是存儲軟件也是該公司現在及未來奮力揚鞭的領域。從幾個角度可以感受華為存儲對軟件的重視——
就工程師數量來說,整個華為存儲產品線有近2800人,硬件工程師卻只有200多名,剩下絕大多數屬于軟件工程師。就軟件代碼量而言,華為存儲在存儲系統軟件、主機軟件和存儲管理軟件方面編寫的代碼總量已超過1700萬行。在具體產品而言,華為自主研發的T系列統一存儲Smart系列軟件的確具有諸多亮點,彰顯了華為在存儲軟件上的實力。
“在存儲軟件的研發上,我們希望給予用戶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與上層的一些應用,和整個生態系統里面一些軟件進行緊密結合,而不僅僅關注存儲產品本身的硬指標。其實用戶對存儲只關心用起來怎么樣,穩定性和易用性如何。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倡導‘存以智用,融以致遠’。存儲的價值不僅僅是保存數據,也是讓數據能夠被上層應用等輕松地用起來,在產品技術上我們促進多維度的融合,應對復雜企業IT環境和數據快速增長等不確定性的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管理上的難度”范瑞琦說。
渠道建設也是華為存儲目前關注的重點。
“我們想告訴渠道,華為存儲產品做得很好,我們也留給渠道足夠的吸引力。同時,華為在全球有三個GTAC(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和十二個TAC(技術支持中心),有成熟的支撐體系。”范瑞琦說。
目前,華為有專門的渠道部來進行渠道的統一管理,范瑞琦坦言產品線還要加強與渠道的緊密銜接,尤其對于專業性很強的存儲產品,渠道的專業化是必然趨勢。
光榮荊棘路
采訪結束后,記者無意中聽聞范瑞琦在安排第二天,也即周六的工作,便問:“周末仍然不休息嗎?”
范瑞琦笑笑,答道:“奮斗者,哪有周末。”
這個小細節令記者不免感動,其實在一天的采訪過程中,記者已經聽到多位華為存儲人自稱“奮斗者”了。客觀地說,相比國外那些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存儲大廠,華為存儲還很年輕,還有很多不足,未來的路也許是漫長而又曲折的,但一個從普通員工到高層主管都一直秉承奮斗者精神的公司,應該能走出一條光榮荊棘路。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華為存儲速度之謎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support/11121510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