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ERP市場發展迅速,企業的需求逐年增長,ERP產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把握這一領域的未來,不能不從當前的問題來思考。
走過企業頭痛的地方
目前制造企業的訂單越來越小,品種越來越多、交貨期越來越短,管理也越來越復雜。這種情況下,ERP具有的以精細化管理代替粗放式管理的思想方法,顯得非常重要。
制造企業在銷售、采購、生產、財務等各環節嚴重脫節,是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成長較快的企業,脫節更為嚴重。如采購和生產之間的不協調經常造成停工待料;有時候財務和銷售環節銜接不良,造成應收帳款收不清等。在這種情況迫切需要企業整體考慮問題,集成“三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統一計劃與控制,協調各部門業務,提高經濟效益。
第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使企業的利潤空間非常小,在微利的背景環境下,圍繞企業的目標,提供成本模擬、成本預算控制等成本管理和控制工具顯得非常重要。
為企業輸入執行力
企業的管理基礎比較薄弱,實施ERP困難比較大。在這種背景下,作為軟件提供商來講,必須加強培訓,同時,對管理咨詢要求也很高。
有些企業已通過了ISO9000等,但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充分發揮企業管理效能。在這種情況下,需要ERP廠商能夠固化流程,加強質量保證體系的執行力,同時能夠支持數字化的ISO9000等體系。
在變化中生存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變動大,變化快,大量中小企業成長快,管理結構、模式變動大。所以需要支持企業動態建模,幫助企業流程重組和優化。
事實上,中國企業實施ERP比國外更難些。變動,造成了應用實施過程中的復雜化。所以提供流程重組的工具以及企業動態建模的工具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企業最終建模的效果。
把信息“推”給用戶
企業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不夠規范。社會化大生產程度不夠發達。在這種情況下,實施ERP有很大的難度。往往企業生產模式、運作模式需要多樣性,復雜程度也要把握好。所以對于軟件來講,需要充分考慮系統的多樣性,對同一業務提供多種業務模式,供用戶選擇。比如生產產品,在目前的企業當中,絕大部分企業不是以單純的生產模式進行,或需要“推”的模式,或需要“拉”的作用,只有綜合起來才能滿足企業的生產。
從另一方面來看,現代企業的運作在趨于國際化,這時提供的ERP產品,在具有本地化的“外觀表現”之外,還支持多語種的在線切換。但讓企業產生的一個普遍的困惑是,剛跳出了傳統企業的信息沙漠,又很快陷入到信息爆炸的海洋中。企業被大量的信息淹沒,成為信息的奴隸。ERP產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支持“推式”訪問機制,按用戶的需求把信息“推”給用戶,把不相關的信息過濾掉;同時提供狀態監控和預警機制,能夠及時地讓用戶捕捉到它所需要的信息,及時地處理他所需要處理的問題。讓管理者一覽全局,輕松面對各種問題。另外,企業決策過程有思想、無工具是較普遍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產品能夠提供聯機數據分析工具,進行有效決策。
企業普遍缺乏二次開發能力,這是現在應用企業普遍的現象,也是中國的特色。這時,作為ERP產品必須提供可視化的定制功能和報表工具,并配套強大的二次開發工具。企業投入建設若干個孤島式信息系統,信息效益不能發揮,這里作為我們產業技術聯盟要做很多工作,這個時候要建立一系列的標準,能夠支持大量的系統順利地集成。因為我們現在做的事往往把集成任務交給企業,集成過程是很艱難的。如果我們的廠商能夠實現預集成,在技術研究上形成一定的規范、標準,這樣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效益。
內省項目實施難點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以下問題。
目標不明確,內容、范圍、進度不切實際。ERP能處理的問題很多,但不是萬能的。
重組難到位:用戶企業流程重組很難一步到位。我們采用漸進式流程重組方法,在實施過程中通過這種方式過渡逐步達到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業務的組合。
項目難管理:實施ERP項目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跟其他項目比涉及到能源多、業務多、范圍大,實施過程如果沒有有效的管理,項目很難做好。而這一點對目前的項目實施顯得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采用WBS方法進行項目管理,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個人。
忽視標準化建設:缺乏企業標準,編碼不當,基礎數據混亂。這是實施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直接影響到ERP項目的好壞。這一點用戶重視得還不夠,實施廠商有待加強。在初期的信息化應用中,如果企業數字、標準和程度不高,影響不會很大。但隨著應用需求的擴大,將會直接影響到應用深化甚至深化不起來。所以ERP應用過程中最大的工作量(70%~80%)是花在目前的中國企業建立企業的數據標準、并將這個數據標準落實下去的過程中。
各方面要重視的對策是,建立企業標準,把編碼工作看成是建立企業標準的過程,基于標準整理基礎數據。
此外,用戶需求不斷變化,經常要不斷調整一些局部功能,這在中國是普遍現象。需要采用組建技術,劃小組件單位,實現系統的漸進式升級。
管理信息化產品
在信息化項目中,如果一個產品對應一個項目,那就不是一個產品。因此ERP產品的首要特點應該是隨需應變,因此產品的柔性直接影響產品的使用效果。面對這一問題,組件技術很關鍵。沒有一個企業的組件是完全相同的,通過組件結合,滿足不同企業的多樣化需求。
第二個問題是,ERP產品如何適應不同應用深度?每個企業的應用程度不同,而實現管理信息化是個漫長的過程。信息系統如何伴隨用戶的發展變化而發展?版本管理、再配制技術,可以支持管理力度逐步精細化的過程。
第三,管理軟件如何與管理接軌?這是目前管理軟件需要解決的非常關鍵的問題。這方面我們采取的對策是,通過企業管理建模工具“讓管理看得見”,讓管理思想變成看得見的籃球;集成建模工具與產品管理“讓產品可見”。
第四,如何平衡信息技術、開發速度、軟件質量管理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們的對策就是采用軟件工廠的模式,把軟件設計、開發、測試相分離,培養職業化的分析員、程序員、測試員。通過協同開發平臺,建立組建庫,從而使軟件開發過程可追溯,質量可管理。同時,對用戶來講,幫助他們對界面滿意,并提高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為管理信息化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