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在作業、管理、經營等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選擇先進適用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和軟件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充分開發、廣泛利用企業內外信息資源,逐步實現企業運行的全面自動化,伴隨現代企業制度的形成,建成對市場快速反應的現代企業的過程。企業信息化是改善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水平,提高優化企業資源的一種手段。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類邁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面臨更復雜更加快速多變的開放的經營環境,對企業的應變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種能力的提高又取決于企業對其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此,加強企業信息資源的管理,加快企業信息化的建設,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和巨大的作用。信息化水平也已成為一個衡量國家(地區)的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因此,世界各國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設作為其優先發展戰略。20世紀90年代美國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和“數字地球”概念,從而引發了其經濟的新一輪快速增長。
1 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面對信息革命的歷史機遇,我國也適時提出了信息化發展戰略。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就明確提出了“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把信息化建設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我國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十五”期間信息產業增長速度超過30%,始終保持了3倍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2006年信息產業市場規模超過3.4萬億元,比2000年初擴大了3倍,信息產業已然成為新世紀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與此同時,我國企業也在為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信息系統,在信息化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勝利而不斷努力。目前,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已初見成效。
(1)從信息化基礎建設方面看,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08年8月至10月的調查表明,被調查企業的近96%已實現會計電算化。86%的企業采用了“辦公自動化” (OA),近74%左右的企業建立了企業網頁,近1/4左右的企業還設立了企業網站。
(2)從信息技術的應用深度上看,企業已從初期的單項應用,如“工資管理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正朝集成化、綜合化、網絡化應用方向發展,如有些企業就有效地運行了“管理信息系統(MI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OMS)”、“企業資源計劃(ERP)”等。
(3)從信息化效果方面來看,信息化改造已經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效益。有調查顯示,77.5%的企業降低了成本,如采購成本;67%的企業縮短了生產周期和作業時間;64.6%的企業擴大了產品銷售收入;66.3%的企業提高了流動資金周轉率;36.7%的企業提高了按期交貨能力。
但總體看,目前我國企業的信息化整體水平偏低,國內企業信息化改造真正獲得成功的企業仍在少數,很多企業信息化程度還只是停留在利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和財務報表處理這樣的辦公自動化層面。大部分企業發現自己的信息化投資并沒有獲得預期的收益,個別企業的信息化改造不僅沒能理順業務關系、提高效率,反而還帶來了管理上的混亂,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作。
2 信息化建設進程中業務流程重構的必要性
信息化建設和推進過程中所突顯出來的問題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都引發了熱烈討論,一些建設性的分析和建議也被提了出來,但總體看意見尚未統一。我們認為,信息化改造失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多數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過多地注重了設備投資和技術更新,而往往忽視與之配套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的變革,沒有從企業管理體制這一基礎層面入手進行改造以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落后的管理方式嚴重影響了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運用,最終影響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西方發達國家近些年來無論是在管理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在企業管理實踐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概念與模式,比如業務重構、學習型組織、第五項修煉、精益生產、虛擬企業等,這些管理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為后來的企業信息化改造準備了條件。而我國的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應該說都相當滯后,因此單純的依靠信息化軟件的引進,其運用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象MRP/ERP這樣的信息化管理軟件在西方企業的應用比較好,而在我國企業的應用效果就不十分理想,原因就在于MRP/ERP系統本質其實就是業務流程重構這一新型管理思想的一種貫徹和實現手段。業務流程重構要求打破原有基于分工思想的部門化分工,主張“徹底”打破企業傳統生產組織方式,變任務(職能)導向為流程導向,全新地構建適應“3C”特點的新型市場競爭條件的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
業務流程重構思想的倡導者邁克爾·哈默曾一再強調,組織在引入信息技術之前,首先必須保證其流程的正確無誤。而處于轉軌期的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流程還是以部門為基本單位來組織的,以此為基礎的信息系統必然就是一個個部門“信息孤島”的零散集合,信息無法及時、有效和準確地溝通和傳遞,無法發揮信息系統的資源整合功能,導致信息資源的浪費。同時,部門化為基礎的機構設計還導致其他部門無法給與IT部門更多的支持與幫助,最終使得信息系統無法真正更好地為企業其他業務部門服務。因此要想獲礙信息化所帶來的巨大效益,就必須按照信息化對業務流程、組織結構、制度等方面的新要求在前期對企業進行一系列“再造”。
3 企業業務流程重構的原則
企業對自身業務流程進行適應信息化要求的優化和重構,要求采用更寬廣的整體眼光,以客戶為中心,以流程為主線,以系統觀點實現總體優化,真正從業務流程上保證企業以最小的成本,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實現所謂的從面向職能的管理到面向過程的管理。
業務流程重構強調以業務流程為改造對象和中心,以關心客戶的需求和滿意度為目標,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利用先進的制造技術、信息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職能集成,以打破傳統的職能型組織結構,建立全新的過程型組織結構,即要按照顧客的需求將原來分散在各個功能部門、被分割成許多工序的流程整合成單一流程,刪除不能增值的過程和活動,將交叉、重疊、斷裂的流程改為并行的流程。從而實現企業經營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的“戲劇性”改善。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還是沿用舊的管理思想,主要以質量、成本和生產周期這3個方面為核心進行管理,形成縱向一體化的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經營方式,不能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其次雖然在競爭觀念上已經基本實現“滿足客戶需要的市場營銷思想”,但是從企業運用方式來看,對供應鏈的管理的認識尚不夠完整,多停留于“供應商—制造商”這一層面,考慮范圍局限于供應商的選擇與定位、降低成本、控制質量等問題,較少從整個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到終端用戶的完整供應鏈考慮,所以必須要對流程進行相應的改造。
當然,改造和重構流程還要遵循其他的一些基本原則,比如重構后流程要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有效性和成本最小化等。
4 企業業務流程重構的基本步驟
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企業業務流程重構應在企業的信息化戰略指導下進行,在整個企業內部樹立實施流程重構的正確觀念,使員工理解流程重構對于企業管理應用信息化的重要性,并主動配合和支持企業信息化改造工作。
其次,具體到實施過程,流程重構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即在實施前應進行充分的調研分析,考慮行業流程現狀和企業信息化的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提出初步設計方案,同時可借鑒行業中重構較成功的改造的流程,使得重新設計的業務流程真正落實到企業的運營中,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再次,要對流程重構實施的效果進行評估,與事先確定的績效目標進行對照,評價是否達到既定的目標,如在時間成本等方面的改進程度,流程信息管理的效率等。
同時要在企業中建立長期有效的組織保障,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業務流程持續改善的長期進行,具體包括建立專門的流程管理機構,制定各流程內部的運轉規則與各流程之間的關系規則,逐步用流程管理圖替代傳統企業中的組織機構圖。
5 適應信息化的企業業務流程新特點
5.1 產品開發流程
產品開發過程主要涉及加快產品設計、跟蹤產品的狀態、協調產品及各部件間的設計信息、資源的分配和投資決策等幾個方面。而企業實施信息化建設后,其IT系統在產品開發研究過程中將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IT系統的并行設計思想和模型庫為制造業和服務業中組件及過程的快速自動化原型設計提供了可能;其次,在研制開發復雜產品時,IT系統可實現在其繁瑣復雜的開發過程中跟蹤產品或設計在開發周期中的連續狀態,以保證產品的準確開發;第三,在對新產品的開發進行分析決策時,決策者可根據IT系統中企業的資源及財務運作狀況分析產品的市場投放時機或是否應停止開發,進行進一步改進后再投入市場等。另外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企業中的其他組織可通過企業內部的信息通訊系統對產品的開發進行了解,并提出中肯的建議,使得開發出的新產品更好地適應市場。
5.2 生產流程
在生產流程中,主要借助企業的信息系統可達到生產的“雙零”控制,即零缺陷和零庫存。零缺陷主要是指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方面,利用企業的生產信息系統對產品的各項指標進行標準化,并借助信息系統來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質量跟蹤,并及時反饋及修正可能出現的一些失誤。而零庫存主要是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對產品的數量進行控制。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可以動態保持企業計劃接近實際需求,減少盲目計劃造成的浪費,提高交貨率,降低成本,真正實現低庫存或接近于零庫存。
5.3 采購流程
在采購流程方面,通過大型信息系統平臺,實現總部統一采購,可以實現將整個企業的進、銷、存統一在一個系統中。采購部門可以更好的控制采購量和采購時機,形成規模優勢,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另外,由于企業的所有信息都在IT系統中有所體現,采購部門可以通過比價采購,為企業獲得更大的成本節約。
5.4 營銷與財務流程
在企業營銷和財務活動中,企業可通過信息系統達到雙無:無積壓和無壞帳。
首先在前面的生產流程中提到,在企業信息系統的幫助下,企業中所有產品的銷售信息包括銷售價格、日均銷量等在企業信息系統中都有所記錄,企業可以達到或接近于零庫存,這樣在企業的銷售流程中可以自然達到無積壓。另外在財務方面,企業的每筆應收賬款都有詳細記錄,企業在與供應商交易時可以查到過往的每筆交易,從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有效地減少和避免壞帳的發生。
5.5 服務流程
信息化平臺的建立將使得市場信息被反映得更直接、及時和充分,企業能夠更為快捷地針對不同需求不同愛好的顧客提供個性化服務。而顧客也可通過企業提供的信息化終端獲得更為直接的聯系,及時得到服務。現在很多企業可以通過網絡24小時不間斷的為顧客提供支持與服務。其次客戶還可以隨時登錄企業網站查找所需信息、訂購或定制商品,促成了顧客新的消費方式,大大提高其滿意度。另外商品的選配、訂單及支付都可由顧客在網上自己完成,企業可在不增加過多成本的前提下提升銷售。
6 結束語
如前所述,加快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和推進力度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主要戰略任務,必須抓住機遇,使信息化成為推動工業化的有力武器,變“數字鴻溝”為“數字機遇”。新世紀里能取得競爭優勢的企業必然是插上了信息化翅膀的企業。
但必須同時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沒有將信息化與企業自身的業務流程進行充分有效的配合,則信息化內在的巨大潛力注定無法被充分挖掘。因此,如何使信息化效果更好地為企業所利用,將是追求卓越的企業不斷探索的課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論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中的業務流程重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