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幾個月對該公司的觀察和理解,該公司在“銷售推廣、品牌意識、新產品開發”等環節占據一定的優勢,但在“生產管理、倉庫管理、現場管理、采購管理、成本控制、人員職責和業績考核、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需進行提升,解決企業管理的短板,方能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
ERP是個很好管理工具,它實現企業透明化管理,并能促進企業各方面的規范和提升,對“降低庫存、控制成本、各類訂單(銷售、生產、采購)的執行與監控、財務集成”等方面有明顯的管控作用。要想打造百年企業,至少未來制造型企業面對ERP軟件,不是上不上的問題,更多的是如何上,如何使用的問題。換句話說,使用ERP軟件來進行企業管理是必然的選擇。
但ERP用得好不好,關鍵還是在于企業的管理基礎,根據作者ERP使用和從業經驗,確實存在ERP軟件有些功能不支持企業管理的特殊要求,以及ERP實施方的經驗與售后支持力度也與企業能否使用好ERP有很大的關系。但絕大部分ERP上線效果不理想或使用不成功的原因在于:
一、企業一把手的信息化意識與決心
應用好ERP系統盡管有一定的難度;但最難應是在于管理人員的意識和決心。近期作者到寧波一些已上ERP軟件的企業學習參觀,總體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主要在于他們的領導有長遠的發展目標和堅定的改革決心。
例如:奧克斯鄭堅江董事長在上ERP的過程中,下達了總裁令:不換思想就換人。聯想柳傳志說過:上不好ERP,他本人就辭職。
二、企業管理基礎
ERP系統不是萬能的,若本來企業管理基礎差,管理人員整體素質不太高(例如連電腦都不會使用),想通過ERP系統來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這是不太實現的。ERP軟件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所以,企業管理基礎比較好,應用ERP軟件后,就像寶馬開上了高速路。否則就像寶馬在市區開,體現不了它比捷達的優勢,甚至是一種浪費。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時代,ERP系統不得不上,也不得不去想法應用好,這些都考驗著決策者的眼光和變革的意識。
跟蹤該公司幾個月,發現公司存在以下問題:
1.默視企業問題的存在。
存在事情不去做,不做好,也沒有關系的現象;做好了,也沒有激勵;還不如不做的局面,這叫管理不作為;
2.存在推諉扯皮,抱怨的情況(例如:銷售抱怨生產,生產抱怨采購,采購抱怨技術等,請不要對號入座,舉例而已),最終壓力傳遞給了企業,或者老板。
3.遇到問題,首先想的不是解決方法,而是理由和借口,缺少主人翁意識。
之所以存在以上問題,這不是哪個人的問題,根本在于企業的管理機制。
公司目前應加大企業的變革,把市場的壓力傳遞給企業內部,市場是不相信眼淚的,也是十分殘酷的。如果企業管理人員沒有傳遞到危機意識,壓力意識,那這種危機就會發生在企業身上。
所以,企業內部應建立以“績效考核(KPI)”、“制度管理”去替代“人情管理”和“隨意管理”,做到管理人員“有權利、有責任、有利益”。
以下為具體的建議,具體情況應進行討論與調整。
(一)建立關鍵崗位(如部門經理及以上)的關鍵績效考核指標
所謂關鍵指標,一定是要易于統計考核,要與經濟利益(錢)掛鉤的重要指標。開始時不要全員建立考核指標,這樣增加實施難度和統計難度(作者在與該公司高層溝通時,有意推行KPI,但KPI指標定得過細,過多,而且實施范圍太大,幾乎所有的管理人員都納入了KPI考核范圍)。
如生產部門的指標有:1.銷售訂單及時入庫率;2.生產計劃及時完成率;3.車間庫存周轉天數等。
如采購部門的指標有:1.采購訂單及時完成率;2.采購降本金額;3.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等。
如研發部門的指標有:1.新品銷售收入占比;2.新品開發及時率;3.研發設計降本金額等。
如銷售部門的指標有:1.應收賬款周轉天數;2.銷售毛利潤率;3.銷售收入增長率。
建立關鍵績效考核指標的好處,管理人員有“目標、有動力、有職責、有壓力”,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而且能考量管理人員到底稱不稱職。
另外,要定期召開關鍵指標(KPI)評審經營會議,對于指標完成的好的經驗介紹;對于指標完成不好的進行原因分析,措施改進和效果驗證跟蹤。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通過KPI的提高來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而不是為KPI而KPI。
(二)制度建設與執行
相應職能部門需要制訂各類管理制度,總經理辦公室歸檔管理。制度定期更新但不要太頻繁,避免朝令夕改。制度的執行比制度的制訂要困難多,也重要得多。 所以,高層管理者要經常去檢查相關制度,檢查關鍵考核指標,去解決落實制度沒有考慮到的事,去完善制度等等,但也要注意不應越權管理、越位管理,避免隨意性和主觀性的去評價管理者。
考慮到公司的管理基礎與ERP建設的緊密關系,提出以下具體目標,這些事情做好了,ERP才能有用好的基礎。
第一階段:進銷存管理
1.基礎數據管理
目標:由研發或技術部門建立一物一碼的編碼工作;建立完整的產品用料明細表; 建立產品變更完整流程。
以上基礎工作應知會相關使用部門,在后續工作中,如發現錯誤將納入工作績效考核。例如出現一物多碼,或者有物無碼;或者用料錯誤;產品變更時,沒有考慮現有庫存,供應商備料等。
基礎數據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為ERP建設奠定了基礎,也是ERP項目成功實施的關鍵。
2.倉庫管理
目標:帳、物、卡一致。
達到目標,重點在于做好手工臺帳,完成ERP項目中的進銷存管理。具體來說:
2.1 所有的物料建立材料卡,記錄相應的物料編碼、入庫數量及出庫數量。
2.2 所有外協的入庫,例如要有采購訂單、送貨單、檢驗單等。所有的半成品、成品入庫,例如要有入庫通知單、檢驗單。
2.3 所有的客戶的出庫,例如要有銷售出庫通知單;所有的領料,例如要有生產領料單。
第二階段:物流管理
1.生產管理
目標:根據銷售訂單或者生產預測,制定月度、周度、日計劃。
月度生產計劃可用于制訂采購備貨計劃,如開月度生產調度會。周度生產計劃可用于指導近期的計劃,總結上周完成情況,生產中的問題。如召開周生產調度會。有問題,要去找責任人、落實解決時間和檢查人。日生產計劃用于指導當日的計劃。日計劃一定要有人去檢查日計劃完成情況,加重獎罰力度。
這項工作做好了,ERP的生產計劃就做好了。
2.采購管理
目標:根據生產計劃或銷售訂單,制訂月度備料計劃(下發給供應商)、制訂具體的采購訂單。
采購訂單要下發給倉庫,倉庫根據采購訂單的到貨日期進行考核,考核分兩塊,一部分是考核供應商,一部分考核供應主管。這項制度的落實也許有難度,但仍應酌情建立,供應商也是需要遵守企業管理制度的。供應人員也許會說,企業付款不及時等其它原因,導致采購訂單無法按時交貨。先讓所有的理由和借口去一邊,按制度考核下去。供應人員就是要去解決問題的,有客觀理由找領導去減免罰款。
這項工作做好了,ERP的采購計劃就做好了。
3、銷售管理
目標:根據客戶的要求,建立銷售訂單,落實銷售出貨情況,跟蹤應收賬款周轉情況。
銷售訂單沒有按時出庫,直接罰生產部門,按每單多少錢開罰款單。生產部門可能說,采購物料不到位,人員流失太嚴重,同樣,所有的理由去一邊,先按制度考核。
先找理由的人,超過三次以上,建議直接換崗,當上部門領導,就沒有找理由和借口的機會了,應去找解決方法和把問題解決。公司找領導過來是解決問題的,不是來找理由和借口的。當然,客觀的理由導致不能完成的,上層領導應酌情減免,這也是一種適當的緩沖。
這項工作做好了,ERP的銷售計劃就做好了。
第三階段:財務管理
銷售、采購、生產、倉庫做好了,財務的大部分工作就做好了。
同樣,ERP的財務管理就做好了。
在這里不想提太多具體的解決方案,畢竟企業環境不同,目標而異,解決方法也不盡相同。而調動公司現有管理人員的思想,經驗,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才是最重要的。
工作得一項一項去落實,一項一項制訂制度,一項一項去檢查、考核。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找解決方案,有制度的必須按制度考核,這樣企業慢慢就法冶了。
不換思路就換人,不管是誰,不看人,看制度。這樣企業就有前途了。好的企業文化是關懷人,但不容許任何人去犯法(制度)。在制度面前,企業家族人員的管理需特別注意,不能因人而異。
最后,建議該公司在以下方面進行特別關注:
1、目標至尊,制訂績效考核指標;
2、制度保障,制訂帶有獎罰條例的管理制度;
3、合適的人,合適的崗位。
4、執行,執行,還是執行!落實,落實,還是落實!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關于寧波某中小企業ERP建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