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首先是德國提出來的。既然有4.0,就有前面的3.0、2.0、1.0。1.0時代開始用機械設備代替人力, 2.0是電氣化時代,而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電子信息自動化開啟了工業3.0時代。工業4.0,是在工業3.0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全新升級體驗版。
一、4.0橫空出世,工業借力互聯網
按理說德國制造業聲名在外,牛掰哄哄,為何還要再整出一個新版工業4.0呢?因為德國是一個危機意識十分濃厚的國家,雖說穩扎穩打基礎雄厚,但現今世界風云變幻,前有狼后有虎,今日還是生產制造領域一方霸主,不定哪日就被半路殺過來的互聯網巨頭蘋果、微軟、谷歌給攻城略地了,從谷歌大筆一揮收購的機器人公司,便可窺得他們挺進生產制造領域的野心。而從德國自身發展的后勁來看,新興產業成長乏力,又錯失了信息通信產業發展的最好時機,種種問題確實預示著前方道路的艱險,前一陣子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企業家協會上就表達了對德國工業未來的擔憂。不過向來眼光長遠的德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而主動出擊的成果就是華麗麗的升級版工業4.0。
工業4.0,專業嚴防互聯網大咖逆襲。
如何嚴防?辦法就是借力打力。現如今互聯網攜風云之勢席卷世界,所過之處無一物可逃脫,在互聯網的圍追堵截之下,絕大多數人的無手機狀態堅持不到5分鐘。既然躲不掉,那就撲過去。傳統工業別無選擇,只有順勢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同互聯網緊密結合,方有機會完成絕地反擊。
借互聯網之力,最大的福利就是“快”,這個特質對于工業生產來講尤其了不得。今后的產品生產將一改大批量的模式,轉為小批量、多品種,產品生命周期縮短,要在短時期內生產出多樣化的產品,還要盡量地節約資源、降低能耗從而降低生產成本,這要按照傳統的思路、傳統的做法,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互聯網能快速地整合信息,優化決策,提高效率,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有互聯網的加持,生產領域也完全可以體驗一把速度與激情。
所以工業戰略4.0,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工業傍上了互聯網。工業4.0所衍生的一系列詞語,比如智能制造、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數字工廠,等等,都與互聯網相關。
當然,工業4.0還有一個更加技術性的說法,首先它是一個信息物理系統CPS (Cyber Physical System),利用這個系統來監控生產的物理過程,將供應、制造、銷售等信息數據化,建立一個物理世界的虛擬拷貝,并實施分布式決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無論哪一種說法,都可以斷定,工業的互聯網時代來臨了。
二、中國為什么要趕這個時髦
今年5月18日,國務院出臺《中國制造2025》規劃,為我國制造業初步劃定了未來10年的發展計劃,被普遍解讀為中國版的工業4.0。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為什么也要趕這個時髦?
我國毫無疑問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已經占到全球制造業比重20%,世界各地,在哪兒都能看到醒目的“中國制造”。但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無論技術、品牌影響力還是管理經驗,都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而且還有一個泰山壓頂、讓我們處處吃癟的產品質量問題。如果十多年前中國還能依靠低廉的生產成本和勞動力橫行四方的話,近幾年這些福利已經逐漸消失殆盡了。
細數中國制造業企業的攔路虎,主要有以下三條:
首先是節節躥高的人力成本。我國工人的工資水平逐年增長,如今已經跑到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前列。而長期計劃生育政策也讓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適齡勞動力人口萎縮,且機械化流水線作業不受當今年輕人的待見,企業為了招到員工不得不提高福利水平,這無形中又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其次是創新能力不足,無論是技術、生產模式還是業務模式,都得不到革新,從而使成本只增不減,優勢不再。
最后,中國的現代化工業生產要素基礎薄弱。比如質量意識不夠,品牌觀念不強,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等。
所以為什么中國要趕工業4.0的時髦?因為不趕不行,中國制造業已經走到了一個不轉型就無路可走的十字交叉口。
三、品質坐鎮,才有速度與激情
中國很特殊,一直都這么特殊
百年前,農業社會的中國,因緣際會,跨過資本主義階段,直接邁到了社會主義。
百年后,工業3.0尚未完成的中國,因緣際會,碰上了互聯網浪潮和工業4.0,又再一次面臨“彎道超車”的機會。
故,我們有非變不可的無奈,也有實現一舉超車的機會,今后挑戰與機遇并存。
中國當然不會錯失機遇,在德國工業4.0口號叫響不久之后,隨即鋪開《中國制造2025》藍圖,目標直指制造強國。
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是質的轉變。很多人認為由大到強的關鍵是互聯網,畢竟我們身處互聯網浪潮,而德國工業又如此青睞互聯網。
But! 在工業領域德國就是一匹bling bling 的寶馬,從1.0到3.0,一路奔馳穩扎穩打,如今其工業3.0的發展已十分成熟,自動化程度已然相當高。換言之,德國早已在制造強國之列,而互聯網的威力能讓其既做好又做大,從制造強國躍升為制造大國。
中國的情況剛好與其相反,是大非強,自動化程度還遠遠不夠,正處在工業3.0的行軍過程之中。所以由大變強的關鍵不在于互聯網,而在于把產品做好,保證質量和創新,這是第一步,是制造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即使中國在此時邂逅了工業4.0,品質這一關也是必須要打通的關卡。《中國制造2025》的基本方針頭兩條,一個是“創新驅動”,“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個是“質量為先”,“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由此可見,質量和創新才是國家對我國制造業發展方向的首要定位。而質量和創新則倚仗自動化,只有不斷提升自動化水平,把工業3.0未竟之事落到實處,才能讓我國制造業始終保持健康的發展。先有品質坐鎮,再來享受互聯網速度帶來的極致增長。
所以,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也應當把質量和創新作為自身發展的最重要之事,不能因為迷失在互聯網煙霧彈中一味求快,而忽視了產品的品質。比如,青島東碧履帶(中國)有限公司從天津森思特購買熱電偶測量溫度,要求所使用的熱電偶精度為一級,且要送到第三方計量部門檢測達到要求后才能用于生產,不僅如此,所有熱電偶使用3個月以后就報廢,再重新購買新的通過計量檢測過的產品。相比之下,中國大部分企業甚至是科研單位在購買熱電偶這樣的溫度傳感器時,并不懂什么型號,對產品的使用場合也不清楚,隨便購買個產品就可以用于生產。同樣是熱電偶,一個要求精細,一個湊合對待,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是高下立現。從此例可以看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產品質量問題都會是中國企業不得不消滅的大Boss。
要沖擊工業4.0,必須要搞好工業3.0,這是工業大牛德國帶給我們的啟示。更多的啟示在于,工業4.0是一個宏偉的目標,德國為了工業4.0的推進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從一開始,它就是一項由諸多企業、研究單位、大專院校等協同作戰的大型戰斗。我們的工業4.0也是如此,它不是一家兩家企業的事,它是成千上萬個企業的共同事功,關系到中國制造業的未來,所以中國的制造業企業,應當聯合起來。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中國工業4.0不止是速度與激情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news/1051531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