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ERP為代表的管理軟件領域,由于本土企業起步較晚,國產ERP品牌一直處于追趕跨國企業的被動局面。如今,這一局面正被打破,2010年,國產ERP將真正成為市場的主導。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全國管理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340億元,國內自主品牌管理軟件所占市場份額達到78%。
如果說這樣一個市場份額的變化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那么以金蝶EAS等為代表的國產高端ERP產品,在國際品牌的競爭中也開始占據優勢,則讓國產ERP進入成熟發展期的趨勢更為明顯。據計世資訊報告顯示,2008年國內品牌在高端市場的收入已達9.83億元,占高端市場份額的49.2%。
國產ERP的艱難崛起
今天談及中國ERP市場的競爭格局,人們總喜歡拿中外企業的高端ERP產品作對比,殊不知,在過去,別說是在高端ERP領域,即便在中低端ERP方面,國內企業還處于不入流的地位。
1990年前后,以用友、金蝶為首的管理軟件企業以財務為核心,開創了本土管理軟件的第一個黃金十年。至上世紀末,受SAP、甲骨文等跨國巨頭進入中國市場影響,ERP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隨著市場格局和用戶需求變化,本土管理軟件企業也開始從財務軟件向ERP領域進軍。
盡管如此,在轉型的起初幾年,國產ERP始終難以擺脫財務軟件的影子,在跨國企業進行客戶談判時,時常宣稱國產ERP本質上只是財務軟件,而并非真正的ERP。
國產ERP并沒有因此放棄對高端ERP市場的爭奪,計世資訊分析師認為,國產軟件在高端的發展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從1998年開始摸索,那時國外廠商還占據絕對優勢。到2005年之后,國產的產品相對開始成熟,并且已經出現一些成功案例,與國外廠商的距離逐漸拉近。而2009年,國產高端軟件的份額實現超越,競爭力已經相當。
日前,計世資訊發布了《2009中國管理軟件發展狀況調查報告》。該報告也表明,國產管理軟件不僅在市場份額上已超越國外廠商,在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也已取得全部或部分領先優勢。
日見成熟的國產ERP
國產ERP的成熟不僅體現在產品和技術上,同樣體現在用戶的應用上。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是香港四大駐港中資企業之一。作為中國旅游產業龍頭,港中旅旗下200多家企業,業務涉及16個行業,有21家海外分支機構,在跨行業、跨地域經營過程中,該公司在管理上面臨著巨大挑戰。
為此,港中旅集團決意建設一套基于最新技術架構的集團統一財務會計信息系統(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AIS”系統)。2002年,該公司選擇金蝶EAS作為集團財務信息化建設平臺,以實現“強總部管控下專業化經營”的管控模式。
EAS為港中旅集團財務管控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支撐平臺,為港集團下屬跨內地、港澳地區40 多家公司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提供了平臺,同時為集團和港中投上市公司旗下6 級近30 個各級合并節點的報表合并工作提供了支持,提高了會計核算、合并報表和預算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工作效率。
如今,港中旅集團AIS項目的實施已經走過了7年的歷程,歷經7年的持續建設和完善,該項目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較好地實現了集團AIS建設的目標。
對于港中旅集團這樣一個復雜的信息化項目的建設,國產ERP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僅給這家企業帶來了管理的提升,同樣也給國產ERP提升了影響力。
在人們過去的印象里,像港中旅集團這樣的企業,只有利用跨國企業的產品才能解決其信息化問題,如今,國產ERP同樣很好地完成了這一任務,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表明,即使在應用的角度,國產ERP同樣不輸于國際大品牌,國產ERP的發展也進入了成熟階段。
企業內控成國產ERP應用催化劑
2009年注定將成為中國管理軟件市場的分水嶺,從此,國產ERP產品即使在高端市場也能夠與跨國企業的ERP在市場份額上平分秋色。特別是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施行的2010年,國產ERP憑借自己所具備的先天優勢,將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目前,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意識已越來越強,但在運作過程中,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陡增,內部各項管理的難度日益增大,雙向溝通效率低下、利潤不斷下降、難以持續高速成長等問題不斷困擾著企業管理者。因此,內外部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強化內控,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成為每個企業成長過程的必修課。
信息化建設以及選擇好的信息系統是集團企業建立風險管控體系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幫助中國企業提高內控管理上,本土管理軟件企業都在新產品中加入了符合中國法律法規要求的新功能,這些新的功能與跨國企業的產品相比,更加適應中國企業的需要。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