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柳桃——又一個跨界案例的營銷討論頗多。這里面有收費的、有免費的;出餿主意的、完全沒主意的都能看到,這個咱就人艱不拆了。其實對這種跨界之舉,相關的討論已經不少。細究起來,這里面其實還有個不甚客觀的傾向特別值得批判一下,即:很多人對待互聯網企業向傳統行業內跨界的案例往往贊不絕口,覺得骨子里都透著股酷炫的勁頭;反過來,一看到傳統企業向互聯網這邊跨界時,眼里就一副門外漢瞎折騰的笨拙樣,完全看不上。
這不科學啊!為什么?我們不妨拿出幾條說得比較多的觀點一一來分析一下。
其一,傳統企業一搞逆襲就虧得一塌糊涂、泥足深陷。
圈里人基本都聽到過類似的段子,說,某某企業砸了多少千萬甚至上億搞互聯網,結果錢沒了,互聯網的東西一點動靜沒出來。然后聽眾們就各種嘖嘖,轉過臉去,特別心安理得的去搞自己的試錯方案去了,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
坦白說,哪家企業搞點創新不掉層皮、失點血。在這點上,傳統企業跟互聯網企業沒有兩樣。說傳統企業虧,互聯網企業自己拍著胸口算算。除了BAT,有哪幾個是不虧的?傳統企業稍微出現虧損,就能被大家看到,那是因為人家有的本來就是上市公司,信息透明,成本核算更為明晰。為啥互聯網公司看起來就不會被虧損這事搞得那么狼狽呢?那是因為很多互聯網公司從來都是虧損的,不虧損說明你模式不夠互聯網化,說明你成長不夠快。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只要你跟互聯網公司討論虧損或盈利,那就是你不懂互聯網的表現。說到這里,虧損這東西就好比皇帝的新衣一樣了,只是,大家都認為這件衣服不太適合傳統企業穿。
從根本上講,傳統企業在互聯網創新層面當然也需要試錯。如果我們站在整個行業領域上來看(把VC風投等因素都考慮進來),具體到虧損的規模上,傳統企業未必比互聯網企業慘到哪里去。說句不好聽的,傳統企業試錯撐死了只是局部有個錯,但有些互聯網企業其實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
其二,傳統企業從業務突入技術不如互聯網企業從技術突入業務順滑。
不少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技術上有所欠缺是現實情況,但同樣,很多互聯網企業在行業知識上也缺乏積累。其實在IT基礎建設領域,類似的探討早就出現過,到底是搞技術的學習業務好,還是搞業務的再補習技術比較快。結論當然是,兩種都有,哪種更好,卻要因人而異。
公正一點說,從企業組織的學習轉型來說,在技術上嫁接業務和在業務上嫁接技術,其實殊途同歸。具體進度,的確與操作過程中的各種因素直接相關。就在今年,蒙牛已經跨界做了智能體秤,從牛奶到智能硬件,跨度夠大,而且還開發了相應的手機客戶端,開放了內測碼,整個一互聯網公司的做派。還有餐飲業的“湘鄂情”改名“中科云網”,有這倆先例,其他的還有什么不能想呢?
從趨勢上看,在IT和互聯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數據已經得到各界人士的認可。如果說過去,業務線和技術線會對某些東西各執一端的話,那么,現在這兩方對數據的推崇卻是異常一致的。為什么?一大原因就是,雙方都能從數據中解讀到各自的不可或缺性。首先,我們可以基于技術獲取數據,比如來自傳感器,來自肢體動作等;其次,當我們要分析數據時要根據具體業務制定分析維度。最終當我們從數據(data)中獲取洞見(insight)時,正是一個技術加業務的混合物。
其三,傳統企業管理太死板不適應互聯網創新。
傳統企業死板嗎?未必。反過來問,互聯網公司的管理很先進嗎?更未必。
那為什么互聯網公司看起來在管理上都那么人性化、酷酷的呢?簡單一點的答案是,因為這些互聯網公司大都在辦公室里擺放了桌上足球、人工工學辦公椅等幾年前看起來比較有逼格的辦公家具。復雜一點的答案是,互聯網公司很多都是一堆工程師,同質化很嚴重,管起來簡單。但在傳統企業那里,各種崗位,各種型格的員工,比比皆是,所以管理不能太單一;同時在某些生產工藝環節,卻又必須死板不能變通,有的都快能申請非遺了。所以總起來看,傳統企業的是折中后的成果。拿他與互聯網公司那種相對單一的工程師管理相比的話,肯定是不相稱的。
這里面最明顯的莫過于,隨著現在O2O類公司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的管理也正在學習從傳統管理中吸取力量。因為與騰訊這類純互聯網公司不同,這類公司往往線下業務和線上業務并重,公司管理必然變得更為多元化。從這個角度看,如果從當下以及未來的大方向(O2O等)來看的話,傳統企業的優質管理正在變成一項優勢,而非短板。
其四,傳統企業的產品服務不如互聯網企業的體驗好。
傳統企業的確有自己的毛病,比如不那么愛演,接觸渠道不夠多元等等,但這并不能說明,傳統企業在體驗上就輸給了互聯網企業。
簡單說,體驗也分環節。互聯網企業的強項在營銷環節,營銷環節體驗搞好了,但產品質量的環節也很重要。像凡客,一堆的高管在那里故作高深的強調,我們能不能先做好一件襯衫?說實話,他們真可能做不好一件襯衫,因為他們比起那些專業做衣服的企業來真得不夠專業。即便做好了也可能是不計成本的結果,放在市場上沒有真正的價值。所以,他的營銷體驗再好,等你要買襯衫的時候,你可能想都不想,去的還是優衣庫。
其五,傳統行業即將被顛覆。
這句話估計大家耳朵都聽的起繭了吧。但真的能顛覆嗎?
看美國,Top100零售商中,你會看到美國零售界仍被傳統零售商掌控,牛哄哄的亞馬遜無法進前10。同時,在美國TOP10電商企業中,除了亞馬遜和ebay以外,幾乎都是傳統零售企業經營的電商網站。
在中國,淘寶京東是牛氣了,但大潤發等企業依然具備冰山般強大的行業影響力。曾經風光一時的淘品牌們,現在幾乎都在慢慢衰落。
再看互聯網領域近年大熱的O2O,與線下的傳統業務結合更為緊密。這類后起的更多互聯網公司,往往都會低調的宣稱,他們對行業帶來的是增量、是補充,不是替代和顛覆。這里面,除了公司領導人的謙虛之外,更多的其實是對傳統行業的敬畏。
最后,要多說兩句鼓勵傳統企業玩跨界的話。
因為跨界的好處,很多互聯網企業早就悟透了,但很多傳統企業卻還是比較收斂。說白了,玩跨界的一大優勢就是可進可退。若成功就是創新,就是新一代的喬幫主;即便失敗,也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所謂成則創新,敗則營銷。傳統企業做到哪個程度,其實都能立得住。
其次,傳統企業要挑好跨界的路徑。簡單說,就是要看好產業發展的機會,找好自己的產業定位。看美國那邊的馬斯克,無論干啥都是超級高冷的境界。連續創業者王興說過,互聯網的商業機會就像浪頭一個接一個,關鍵看你能踩在多高那個浪頭上。浪頭的高度往往就能決定你的高度。這也算是時勢造英雄的另一種解讀。
像小米手機如是,錘子手機亦如是。互聯網公司擅長的是“互聯網+“套路,那么傳統企業可以多玩玩”+互聯網“的思路。像耐克推出跑步應用,蒙牛推出健康智能設備等等,其實都是在看行業大勢。
最后,小編得說一句公道話,你們不要歧視傳統企業的跨界嘗試。時刻記著那句至理名言--今天你對我的跨界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盤點: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五個悖論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3931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