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ERP和SCM嗎?
-當然了,一個是“企業資源計劃”,一個是“供應鏈管理”嘛。
-再問一個問題,ERP與SCM有哪些不同呢?
-好象差不多嘛……
本文的開始部分以SAPR/3為例,介紹了ERP系統的基本功能;接下去把SAP與I2、Manugistics等軟件進行了比較(后兩種ERP軟件以供應鏈管理而見長)。文章在最后對兩種系統相互集成的可能以及兩種軟件供應鏈的發展前景做了展望。
ERP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綜合性。R/3軟件覆蓋到銷售與分銷、業務規劃、生產安排、車間現場控制以及物流等幾乎企業運營的所有方面。一眼看上去,似乎是SCM能做到的,ERP自然都可以做到。果真這樣嗎?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一個ERP系統的基本功能吧。
對于剛才提到的銷售與分銷功能模塊來說,它涉及到銷售定單的確認與貨品發運的排程等許多問題。為了確保按時發運,它還要對產出品能夠及時出產進行檢查;對于那些信用評估等級較低的客戶,當然還得小心從事。業務規劃模塊則負責另外的一攬子工作,包括需求預測、生產計劃的制定、生產能力的統計以及詳盡的工藝路線描述,即表述了從原材料投產到產成品制成的一系列過程中,會以何種順序經由哪些工作單元來完成。
能力規劃則是一個頗復雜的工作,好在R/3軟件具有模擬決策的功能,為管理人員解決物料、人力、工時短缺等問題提供了幫助。當主生產計劃排定之后,其中的數據輸入到MRP(物料需求計劃)中,經運算得到MRP生產計劃(各零部件應該何時投產、何時產出)、采購計劃(采購的零部件的時間與數量)、例外情況報告(如缺貨提示、重排建議等)。
然后就是車間現場控制的階段了。MRP得到的生產計劃被進一步落實到生產排程、人員安排以及成本核算等。另外,要確保產成品及時地送至客戶處,物流的協調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里的物流管理涉及庫存管理、倉庫管理、發貨處理等等,此外采購功能也常常劃歸到物流管理的大類中來。把上述整個過程總結一下,可以簡要表示為:
銷售定單與市場預測
生產與能力計劃
具體的產出過程
物流
這可以說是大多數ERP軟件的功能通式,包括SAP、Oracle、Baan、Peoplesoft等等。那么,這些軟件與I2、Manugistics等以供應鏈管理見長的軟件又有哪些區別呢?
Manugistics軟件的開發者對供應鏈管理的定義是這樣的: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充分了解到整條供應鏈的信息,這條鏈從原材料的獲得開始,到產品的生產,并一直延伸到把產成品送到客戶手中,管理者有了這些信息,則可以進行更加科學、全面的決策。
聽上去與R/3所做的很相似,R/3對訂購所需物料、安排并跟蹤整個生產過程、計劃并追蹤分銷體系等方面不是也提供了很詳盡的功能嗎?I2提供的定義則稍有不同:“…我們提供的供應鏈規劃軟件把整條供應鏈作為一個連續的、無縫進行的活動來加以規劃和優化,把整條鏈各環節的規劃工作集成在一起,而不是各行其事。它能夠同步地考慮需求、能力、物料等約束環節,在這一點上,它是區別于MRP以及DRP的。”應該說,這段話對于回答文章一開始提出的問題提供了啟示。
GartnerGroup在1997年7月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中這樣說,“在1999年左右,對于那些有著多層銷售體系的企業來說,將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是把不同的銷售環節進行歸并;有的則是要求把一個環節細分為多個環節;各層次之間的利益需要進行權衡;甚至有時會需要跳過某些環節就把產品或服務送到了客戶手中,因此,這些企業會選擇在他們原有的ERP應用軟件中追加供應鏈規劃的功能,否則他們就將承擔分銷成本提高至少10個百分點或者交貨不及時、庫存失調等各種問題出現的風險。”在研究報告中,還提到,這種情況是由于ERP系統中的靜態資源數據表而造成的,因為在ERP提供的諸多規劃功能中,不同的物料、能力以及需求的約束因素是分開考慮的,互不相關。SCM軟件則能夠同時地考慮所有相關約束因素,提供對約束因素的真正實時調整。由于ERP的著眼點在于事務處理,而且很多SCM軟件不能做的事情在ERP中是應該進行處理的,所以,非要把SCM的專長追加到ERP軟件內部去的話,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ERP系統如果負荷過重、無所不管的話,運算速度會大打折扣,所以,把SCM的一技之長獨立出來,倒不失為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辦法。
相對于ERP的軟件包而言,SCM軟件還有其他一些專長,例如把整條供應鏈圖形化管理,使得在有些時候,問題的所在一目了然。Manugistics最近版本就是這樣說的:“…引導你更加輕松地遨游供應鏈的數據汪洋,這由供應鏈導航軟件所提供的精致的圖形用戶界面就做得到。這種界面能使您的視線穿透供應鏈的里里外外,無論是需求、供給,還是排程、運輸,一切盡在您的指尖。”最近,SAP也追加了類似的功能。不過,更應該說那是I2開發的SCM產品的SAP版本,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與原有的SAP一起打包。
現在,您可能會關心這樣的一個問題了:如此多的軟件在功能特性上相互穿插,數據的一致性可以保證嗎?I2使用的是SAP的ALE(ApplicationLinkEnabling),來實現R/3與Rhythm(I2的SCM產品套件)之間的數據交換。Oracle以及其他一些ERP廠商也提供了相應的應用軟件接口,與I2等SCM軟件產品的廠商通過中間件進行數據溝通。然而,這樣做會出現一個問題:每個軟件廠商的中間件接口要經常的更新,要經過反復的試驗,效能如何尚不論,只怕原有的功能也因此而一一癱瘓了。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有,這就是SIS(SpecializedIntegrationSoftware),這種軟件是專為實現ERP軟件與其他系統共享數據而開發的,免除了每家軟件廠商都要開發一個接口的煩惱。在這一領域主要的公司有CrossWorldsSoftewareInc.等等,他們提供的產品可以運行在WindowsNT上,據說只要選中一個發送方(例如是SAP)和一個接收方(比如是Manugistics),并指明某種聯結方式就可以實現數據的互送了,甚至不需編程的工作。如果軟件功能果真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必定可以為企業的ERP實施與應用人員提供很多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ERP與SCM軟件之間趨同的勢頭正日益明顯。隨著ERP廠商的逐漸覺醒,他們把越來越多的SCM功能追加到自己的產品中。與此同時,SCM領域的軟件廠商也在擴展他們的軟件功能,逐漸“侵入”原來ERP軟件的領地。盡管從目前來看,幾乎所有頂尖的SCM廠商都與頂尖的ERP廠商建立了伙伴關系,可是一旦SAP、Oracle等公司開始在這個領域自立門戶,那么現在的發展格局就難以維系。不僅SAP已經這樣做,Oracle公司最近也追加了SCM模塊,而Baan與Peoplesoft公司則是聚攏了一些小的SCM軟件廠商在自己周圍,來為將來新功能軟件的推出招兵買馬。隨著ERP廠商攜帶著各自具有SCM功能的新軟件大規模進入中型企業市場,一大批規模較小的ERP、SCM軟件廠商勢必被擠出局外。接下來,市場有可能產生一系列激蕩,廠商數目減少,集成的要求降低,一些更有經驗的軟件實施人員出現,實施變得趨于簡單,周期縮短……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與SCM有哪些不同?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5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