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事業中的一塊"臺地",不易耕耘,同時信息化又是一種商業活動,涉及到利益相關者,因此輿論導向會各執一端。但從企業管理的立場上來說,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有規則、有計劃、有目標、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而全面的信息化又不單是一項技術手段的應用,是企業管理上的一次變革。信息化征途修遠,充滿天、人布下的各種陷阱,理想的彼岸似近又遠,企業只有堅持正確的航向,保持警惕,才能有所作為。下文就管理信息化中出現的問題,歸納為"十大陷阱",淺做分析。其中所涉的情況不能按號對座,只是泛泛而談。
1. 簡單化思維性陷阱:數字化就是先進的,體現"三個代表"精神
在最講"整體思維",最重視"全局"的國度里, 面對計算機的應用時卻出現了另一個極端性思維:只要是"數字化"的,就是好的、先進的, 不管是做"機器"的還是做"貿易"的,"萬般皆下品,唯有數字高"。而在信息化的"盛典"之下,我們常常拿著"手持的數字設備" 走在擁擠不堪的、慢如蝸牛的城市高速上, 品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畢竟在汽車里,筆記本電腦移動上網的"網速"要比都市的"車速"快呀。同樣地,我們車間的數據都是用電腦來管的,只是機器是不用電腦來管的。
2. 口號化與運動化陷阱
3. 買方決定性陷阱:系統選型就是軟件向"我看齊"
處理一些管理系統或管理問題,有點像"看病"。這不是個"民主和尊重"的問題,是個專業的"是非"問題,在此問題上,企業往往迷戀于"自己主義特色",濫用"上帝(客戶)的權威",甚至另立標準,在"不倫不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而絕大多數企業的堅強意志就是"請你們向我看齊"。這樣做的一個后果是:一個嚴肅的、專業的管理問題成了討價還價的交易。廠商為了"交合",也采取迎合的態度,這是造成信息化實施失敗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4. 崇拜性陷阱:ERP=企業的共產主義
信息化的管理系統,無論是叫什么名堂,實質都是"資源管理", 是一種"協同、計劃、執行、記錄、分析、控制與改進"方面的手段或是方法,上了ERP也不等于企業就"高枕無憂"了,它只解決了個"巧婦做飯"的問題, 至于是否有"米下鍋"不是它解決的。有些企業和一些老板們都曾為信息化激情燃燒過,向外炫耀過"我們上了ERP",可過了一年就再不提起這個茬了,因為企業經管理效益和水平不會在上了ERP的一夜之間獲得極速提高。
5. 管理取向性陷阱:單純技術化
在信息化這個圈子里, 沒人敢談"管理",只能談"模塊和接口",因為管理都在系統中了,這個行業的經理個個都是"管理大師",講"流派和案例"會把你講得"無地自容", 所以,對于管理問題, 在信息化的時候,它已經是一個令管理者不懂的新生事物了:系統技術結構、應用架構、開發環境、數據字典、實施上線等等,企業為此大動干戈,重組流程和組織,其宗旨就是"讓系統跑起來", 而不問往哪兒跑?為何而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企業不知道自己還有什么別的"中心工作"和管理弱點需要提上日程。
6. 局部導向性陷阱:ERP是以財務為中心的
一個企業的系統,其復雜性和深層價值在于對業務或運營及決策方面提供不可替代的支持,這也是ERP系統的賣點。可是,絕大部分企業和廠商仍然堅持ERP是以財務為中心的觀點,把一個龐大的資源管理系統降低為一個部門級的做賬核算和報表系統。這不僅降低了產品價值, 還給系統實施帶來了許多額外的麻煩,如一些企業由財務部主刀ERP的選型和實施,在系統與用戶之間需求不一時,做一些基于部門考慮的二次開發,從而導致了延長實施周期和系統整體性遭到破壞的結果。
7. 戰略缺失性陷阱:盲目化
信息化是為何而生、而長、而用的?上系統的企業似乎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 有錢的企業上了系統,就象停留在公海的"航母",毫無目標地漫游在商海中,無錢的企業,對這些"豪華型的家俱"頓生羨慕之情,似乎只要"管理+IT"了,就能實現目標了。 上了系統象是企業找了個"家庭保姆",而不是"家教"。信息化中的企業戰略上的盲目性導致企業的IT投入不是投資, 而是"沉沒成本"。沒有戰略目標的信息化是由于企業奉行先有結論的"命題作文",從外部湊足了理由來推進信息化,而不是從內部因素的論證中引發需求, 其信息化的結果, 就象辦公樓的一次裝修。
8. 管理行為短期化陷阱:效益至上
做事急功近利, 缺乏長遠打算,這是我們的常態,企業也把這種思想帶進了信息化中。一個企業內部的管理系統,增加的是企業的長期內功,怎可能讓它"立竿見影"去產生"真金白銀"呢?即使是節約的成本也是一種長期的趨勢,若要從財務報表和賬簿中核算出ERP的"效益"數據,那還不如別上了,因為節省的那點"資金占用成本"比之于不斷的巨額"投資",真是得不償失!我們也一直熱衷于研算ERP的效益指標,但至今還沒有發現什么重大的"指數"效應。
9. 理念性陷阱:工具化
沒有人反對軟件或一個系統是個工具的說法,但是完全庸俗化的"工具論"卻是個美麗的錯誤。新的科技手段,其本身就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計算機更是一種"文化"的產物。技術在被我們所用的時候也在規勸和改造我們的"自大和無知", IT就是一種文化,你不難發現,一個公司上了一個帶有BBS功能的OA系統之后,你就會發現,它不再工具了, 還可能是公司的"政治"了。工具論的有害性在于:對系統缺乏科學的尊重,違背管理和規則,管理者可以"隨心所欲"、"左右逢源",必要時以犧牲或修改系統功能為代價,以滿足管理者的"舒服"感覺。
10. 主體性陷阱:依賴性
有了系統之后的人的價值是什么?IT 的含義就是"減員",這沒有疑義,但存活下來的人應該做什么?系統與人的關系如何?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的主體性因素的缺席所產生"依賴性和懶惰性"。典型的情況是過于迷戀"商業智能",把商業智能當成"算命先生"或是產生商業策略的機器,我們不懷疑科技帶來的理想前景,但由這種依賴思想所產生的后果是降低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忘記了人是機器的主人這樣一個管理原理。
市場可以迅速地回歸理性,但存在于我們自身方面的思想、習慣及利益方面的隱蔽性陷阱可能長期存在并無法根本消除,故列上述十大陷阱,以資提醒。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系統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十大問題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5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