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簡介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32億元,1997年3月18日動工建設,1999年12月18日,第一輛奇瑞轎車下線。以2007年8月22日第100萬輛汽車下線為標志,奇瑞實現了從“通過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第一階段向“通過開放創新打造自主國際名牌”第二階段的轉變,進入全面國際化的新時期。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備年產整車65萬輛、發動機65萬臺和變速箱40萬套的生產能力。
奇瑞汽車2006年銷售30.52萬輛,比2005年增長61.5%;2007年銷售38.1萬輛,比2006年增長24.8%。2007年,奇瑞汽車出口11.98萬,海外市場再次實現翻番,銷量增加了132%,轎車出口量連續五年居中國第一。2008年實現整車銷售35.6萬輛,繼續穩居乘用車銷量排行榜前五名,連續第八年蟬聯自主品牌銷量冠軍。2009年,奇瑞將力爭實現41.9萬輛的年銷售目標。
經過幾年的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奇瑞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得到迅速提升。2006年10月,“奇瑞”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并入選“中國最有價值商標500強”第62位。同年11月,奇瑞公司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第11位,成為我國惟一一家進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汽車制造企業。2007年6月,奇瑞公司入選2007年度“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20強;同年12月,入選“發展中國家100大競爭力企業”。根據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OICA)統計, 2006年奇瑞公司汽車產量位居全球汽車行業第27位。
公司網址:http://www.chery.cn/
廠區鳥瞰圖
奇瑞門景
二、信息化應用總體現狀與發展規劃
1.信息化應用現狀
1)營銷業務領域
2)物流業務領域
3)采購業務領域
4)生產業務領域
5)財務業務領域
6)人力資源業務領域
2.信息化發展規劃
2009年,奇瑞公司制定了公司新的信息化建設戰略規劃:
1)明確信息化建設的使命:為全球化奇瑞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持。
2)明確IT建設愿景:使IT能力成為全球化奇瑞的核心競爭力,為奇瑞第二次騰飛助力。
3)確定信息化建設目標:
(1)建立卓越IT服務體系
·建立符合奇瑞公司發展需要的IT服務管理體系
·實現符合國際規范的IT服務管理
(2)幫助業務實現流程改善和管理,建立支持各業務發展的IT管理平臺,包括:
·研發管理平臺
·制造執行管理平臺
·質量管理平臺
·營銷管理平臺
·采購管理平臺
·核心業務管理平臺
·企業運營管理平臺
·IT基礎設施
(3)以信息化技術支持業務發展、帶動業務進步
·IT管理與流程管理有機結合
·幫助企業提高運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4)IT規劃藍圖如下:
為保證信息化戰略的實現,我們制定了詳細的IT建設路徑,共分兩期進行項目建設,第一期主要建設項目有:
·PDM性能提升(含DMU)
·整車設計流水線試點應用及推廣
·BOM體系建設
·國內經銷商管理平臺(DMS)
·質量管理系統
·生產物流系統
·企業運營管理平臺(BI+門戶)
·IT基礎設施升級改造
第二期主要建設項目有:
·供應商管理系統建設(SRM)
·出廠物流管理系統(LES)
·ERP系統優化升級
·制造執行系統(MES)優化升級
·子公司信息化建設
三、參評信息化項目詳細情況介紹
1.項目背景
1.1 項目背景
在前期IT系統的建設中,奇瑞立足于自身的業務發展需要,以奇瑞的ERP系統即SAP作為核心系統,圍繞SAP進行其他子系統的建設,在SAP、各子系統需要進行數據交換以及流程整合時,往往是通過自主開發來實現,這種方式暫時支撐了奇瑞業務發展的需要。當前奇瑞IT系統建設需求越來越多,各IT系統之間數據、流程的集成需求也越來越復雜,以前那種點對點的開發實現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業務發展的要求,同時因為所有點的開發都是分散的,既缺乏平臺的支撐,又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IT部門的開發和運維壓力越來越大,長久看來也會阻礙奇瑞發展戰略的實現。考慮到這種嚴峻形勢,立足企業自身需求,奇瑞希望通過EAI平臺的建設,初步搭建起企業業務應用集成基礎平臺,為企業IT系統向SOA的轉變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EAI平臺未搭建時IT系統接口狀況
名詞解釋:
1)PLM:奇瑞公司整車研發系統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產品為UGS的TeamCenter
2)SCM:奇瑞公司的供應商協同門戶,自主開發,主要功能是采購信息發布以及供應商生產協同
3)SRM:用來取代SCM,但是因為產品本身的應用問題目前還沒有完全取代,產品為INFO的SupplyWeb
4)MES:奇瑞公司制造執行系統,使用了GE FANUC的打包應用,基于.NET
5)DCS(國內銷售):奇瑞國內銷售使用的一套經銷商管理系統,自主開發
6)DMS(國際銷售):奇瑞國際銷售使用的一套經銷商管理系統,產品為Infoservice 定制開發
備注:其中SAP和PLM的接口集成應用不在本次奇瑞EAI平臺一期項目整合范圍之內
·系統狀況
·EAI中間件的使用情況
僅有MES是通過Microsoft的EAI中間件BIZTALK 2006來實現和SAP的集成,其他的應用集成都是通過自行開發程序,采用RFC、FTP、BAPI等技術手段來實現集成的。
2.項目總體目標
2.1 項目總體目標
1)環境目標:配合SAP升級項目來實施奇瑞EAI平臺項目,首先保證SAP升級之后(升級到ECC 6.0),在EAI上集成的SAP接口能正常使用;其次EAI項目的實施計劃要和SAP升級項目進行匹配
2)技術目標:全新的EAI技術平臺,搭建奇瑞IT面向服務的總體架構(SOA)基礎,建立統一的、標準的應用集成平臺,建設快速支持業務需求的、可持續擴展的、基于服務的、松散耦合方式的公司信息交換平臺。平臺搭建包括生產環境、QA環境、開發環境
3)功能目標:將目前DCS/DMS、SCM/SRM、MES、OA和SAP ERP、CRM、HR之間已經存在的接口遷移到奇瑞EAI平臺上,并針對這些接口的實現方式進行優化重構,同時在EAI平臺上實現所有接口運行的可視化監控
4)運維管理目標:通過本次項目的實施,初步建立奇瑞EAI平臺標準的、專業的系統運行管理體系;同時制定內部應用集成互聯標準,作為后續IT系統接入的依據
5)知識轉移目標:強化項目中的知識轉移,通過項目實施使奇瑞的人員掌握在EAI平臺上實現應用集成的方法和技術,培養奇瑞EAI平臺的運維團隊
6)規劃目標:EAI平臺的搭建,須保證奇瑞后續的橫向擴展能力,避免因為平臺規劃不當導致EAI應用可用性差或者后續擴展成本巨大
2.2 系統平臺設計原則
1)搭建符合奇瑞實際情況的EAI平臺,既要實現目前一期項目中的接口集成,遵循多配置少定制開發的原則;同時還能方便日常運維監控,遵循接口應用集成的監控管理圖形化展現的原則。
2)EAI平臺軟件產品線要廣,必須保證奇瑞公司后續的擴展項目有產品進行對應。
3)平臺的搭建要滿足奇瑞目前環境的要求,同時注重以下幾條基本原則:先進性和開放性、集成性、高可擴展性、高可靠性和穩定性、安全性、易用性
·先進性和開放性
系統中采用的技術和設備應遵循相應的國際標準,不受廠商的制約,具有兼容性、互操作性。設計方案應立足先進技術,采用目前國際上普遍遵循的WebService和XML標準
·集成性
系統能與用戶現使用的各種業務系統進行連接,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保護用戶原有資源和將來的投資。同時,系統各個功能模塊之間的集成度好,無需大量額外的系統配置工作。
·高可擴展性
系統應具有硬件的可擴展性和系統功能的擴展性。
軟、硬件資源的可擴展性,可以根據接入系統數量和流量的增加,擴展系統的軟、硬件配置,服務器只需簡單改變系統的配置和運作模式,就能支持更多的流量。
系統功能的擴展性。當SOA系統應能很好的支持系統功能的擴展,可以用大量可重用的組件,快速組合出新的功能。特別是在一些系統的接入發生更改時,能容易地加以調整,不需關機影響其它系統的運行。
·高可靠性
本系統要求極高的可靠性,建設方案必須保證沒有單點故障,使用熱切換技術和完整的應急預案和恢復預案。
·安全性
本系統的安全性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系統須考慮如下安全機制:
身份識別要具有唯一性。
保護系統配置和注冊的服務不被非授權請求訪問。
系統能提供不同級別安全機制的實現,由用戶根據需要配置各種安全策略。
注重各個環節的安全保密性能,系統須具有對主要環節的監視和控制功能,嚴防非法用戶的越權操作。
·穩定性
滿足大量請求同時并發的訪問和處理業務。在網絡帶寬和服務器硬件性能不是瓶頸的情況下,系統平臺不能出現死機,以影響接入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
·易用性
在系統開發到上線以后維護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應滿足開發工具和管理工具的易用性,降低學習的難度,縮短項目開發周期,節約開發和維護成本。
3.奇瑞EAI平臺系統功能描述
1)廣泛的連接支持
·EAI平臺系統所涵蓋的范圍,能夠支持所有系統進行連接,包括(SAP R/3(ECC6.0+Unicode),J2EE, ASP 3.0, .NET, FTP,平面文件及各種數據庫等 )。
·連接適配器要求基于J2EE連接器架構(JCA)和Web服務架構的標準。
·適配器支持一個以上推薦的接口與企業應用連接,轉化應用數據到標準兼容的XML并轉換回來。提供雙向數據連接,可用于同步調用應用事件和業務流程,以及查詢應用數據。此外,也可以從企業應用異步接收事件。
·適配器框架提供計時工具,便于快速配置適配器。工具內置的功能支持生成數據適配器服務。
·適配器支持廣泛的錯誤處理和修復能力,包括設立一個業務流程處理來校正數據錯誤。
·適配器框架能夠展現性能指標,以提供適配器內每一個流程步驟所花的時間。該性能指標可使用基于Web的管理工具監測。
·適配器可以動態擴展運行時間連接,并可利用底層J2EE容器的連接池服務。
·對于將來需要擴展連接的系統,必須提供適配器SDK輕量級工具箱,可快速實施和部署。
2)企業服務總線
·以企業服務總線(ESB)作為SOA的基礎架構支撐。
·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Linux、AIX、HP-Unix、Sun Solaris等。
·支持主流的數據庫系統,如Oracle、SQL Server、DB2等。
·多協議綁定:企業服務總線在支持HTTP/SOAP, JMS, JCA等標準技術協議及自定義數據格式的基礎上,提供協議間的自動轉換,確保服務請求與服務響應之間的松耦合,從而降低開發、維護成本并提高系統穩定性,縮短新業務上線時間。采用同步/異步的可靠信息傳送,請求/答復或發布/訂閱模式。
·格式轉換:奇瑞目前存在多種來源的計算機系統和行業格式,數據模型、數據格式(二進制數據、平板文件、XML等)不一致現象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存在。因此企業服務總線(ESB)支持為跨企業重用創建轉換服務和自動映射功能;同時支持多個系統之間的映射,比如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的國家或貨幣代碼。
·自動路由:企業服務總線(ESB)在統一業務接口(服務)與重復應用系統的現實之間扮演重要的角色。當服務請求到達企業服務總線(ESB),企業服務總線可根據配置數據自動將請求路由到相應的服務提供者。路由可以基于內容或傳輸配置路由,支持動態修改路由規則。
·系統監控:企業服務總線(ESB)提供基于Web的圖形化監控工具,可以對ESB中的實例及各種服務提供管理;提供對跨越ESB的各個業務服務中的變量的跟蹤監控功能;提供對ESB實例運行時性能統計功能。
3)業務活動監控
·EAI平臺的建立不光需要構建一個連接各個異構應用系統的“地下綜合交通系統”,而且需要能夠對EAI平臺上各種交換流程和數據從業務的視角進行可視化的監控及預警。業務活動監控也是EAI平臺的一個重要建設目標。
·業務活動監控能夠通過定制各種KPI監控模型來監控業務數據及集成流程。
·業務活動監控能實現監控數據的實時主動刷新,并通過設置預警閥值來主動報警。
·業務活動監控支持多種開放的數據源,包括業務流程引擎、Web Service,種關系型數據庫、消息隊列(JMS,IBM MQ )等。
4)安全管理
·對于奇瑞EAI平臺,安全機制需要貫穿整個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SOA)中。除了在傳輸協議層面保證安全傳輸(如:SSL),還需要對服務調用者進行認證及授權,從而保證數據、服務的使用的安全。平臺的安全管理模塊應是與前述模塊獨立的功能模塊。
4.項目周期(2008年8月15日 至 2009年02月28日)
5.項目收益
1)實現SAP系統、DCS系統、DMS系統、MES系統、SRM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平臺化、標準化;
2)建立奇瑞的數據接口標準和規范;
3)統一接口的管理、部署,能夠清晰、方便的管理各個系統的接口,監控各接口的運行狀態,能夠及時的發現接口的問題;
4)為奇瑞公司后續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保障,解決新系統與現有系統的數據接口以及流程整合;
6.項目經驗總結
6.1 項目成功之處
1)SOW定義非常清晰,沒有“務虛”。整個項目實施下來之后,奇瑞和供應商雙方都認為本次項目的SOW定義是非常準確的。唯一的項目范圍變更為:“KD項目接口需求”,通過友好協商供應商也樂于接受。
2)本項目中比較好的處理了多方、多系統同時協同開發的組織、協調、規范,并固化到《EAI運維體系》中。
3)在建立EAI平臺的《運維體系》時,項目組組織各方進行了非常積極、充分、有效的討論,讓大家對各自應該承擔的角色,和要做的事情都有了清晰的認識,并形成了共識,最終將共識轉換成制度和流程,形成真正可以落地執行的制度。
4)本項目的成功實施,讓接口流程中的每一步從以前的“黑盒”變成了“白盒”,同時搭建了統一的業務可視化監控平臺,方便了系統運維。
6.2 項目不足之處
1)因為SOA項目案例本來就不多,在項目開展過程中,供應商對相關的技術風險估計不足,一定程度上拖延了進度,也增加了系統上線穩定運行的風險。
2)本項目中采用了非常多的新技術、新方法,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這塊的風險估計不足;同時在系統切換上線期間的業務檢查沒有做到位,業務風險同時增大;最終導致SRM切換時,核心業務切換失敗。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奇瑞汽車借EAIERP系統樹立行業標桿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