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產率悖論”的理論研究綜述
1.1 理論的提出
首先提出IT“生產率悖論”的學者是Roach,Roach是摩根集團的一位經濟學家,為了研究美國1973年以來生產率下降的問題,其對 1977年至1984年期間的資料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這一時期美國企業大量的計算機設施投資并沒有帶來生產率的提高,于是,其提出了IT“生產率悖論”的觀點。198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olow發布了一個著名論斷:"We see the computer age everywhere except in the Productivity Statistics"。隨后,人們把對IT投資的實際和期望收益不一致的現象稱為“生產率悖論 ”。
1.2 理論的發展現狀
IT“生產率悖論”譯自英文IT Productivity Paradox,事實上是反映了企業在信息化過程中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困惑。對IT“生產 率悖論”的研究可以分為3個層次:國家層次、產業層次和企業層次。國內的研究人員認為基于企業層次的研究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 一階段為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此時悖論的核心問題是IT投資與其經濟績效是否正相關,大部分的研究表明,結論是悲觀的;第二 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結果顯示生產率悖論消失,但是IT投資在不同的企業顯示出了巨大的利潤率差異,IT經理們所面臨的關鍵問題不再是 “IT投資有回報嗎?”而是“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使用計算機;第三階段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研究發現IT投 資能夠獲得超過其他資本投資多倍的“超額收益”,即“新生產率悖論”。在理論上所有的投資均應該獲得相同的邊際風險調整收 益,即使考慮IT資本的高折舊率,調整后的凈收益會低很多,但是一些研究仍然顯示IT投資的凈回報還是高于其他投資。
有學者認為IT投資的高價值源于信息技術的特性。計算機技術通常被稱為”通用技術”,其主要貢獻是聯合新的工作系統、組織重構、業務流程再造等補充性投資使新的生產方法成為可能,這些補充性投資形成了企業的無形資產,其中包括與計算機相關聯的軟 件、新業務策略、新業務流程等。因此,IT投資相關聯的高回報反映的不僅是IT的貢獻,更是伴隨IT投資產生的無形資產的貢獻。 IT的運用和作用的發揮必然伴隨著管理方式和業務流程的變革,一系列實證研究也證實了IT的高收益來源于伴隨IT投資產生的無形 資產:①企業管理質量和企業對IT的承諾能夠提升IT投資對企業業績的貢獻;②擁有高比例信息員工的企業比低比例的企業從IT投資 中獲得更多的收益;③企業戰略與IT的聯盟(Alignment)增加了IT投資回報,而且投資水平越高從聯盟中獲得的回報越大;④業務流程 再造提升了企業的回報并且促進了企業更多IT投資;⑤進行更多IT投資并實施諸如員工參與(Employee Involvement)、全面質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等管理活動的企業獲得了更高的IT收益。
2 國內企業ERP的應用現狀
根據有關方面調查,中國企業在應用ERP方面已經投資超過80億元人民幣,但是應用成功率沒有達到10%,而能達到企業預期目標的 更是寥寥無幾。此外,還有一大批企業組織自行開發,但也幾乎無一成功。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曾于2001年對520家國家重點企 業和地方骨干企業的信息化狀況做了問卷調查,結果是:問卷中“滿意”的僅占6%,“較滿意”的占52%,“不滿意”的占26%,其余“ 未知”。從以上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國內企業ERP的實施效果令人堪憂。為什么ERP的成功率如此之低?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2.1 對實施ERP的定位有偏差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已經認識到選擇信息化道路是企業的必由之路,并將企業的競爭優勢寄希望于ERP的實施。 然而,ERP究竟是什么?在企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國內許多企業在定位ERP項目時認為,其僅僅是一套軟件,ERP的實施就是安裝一套 與企業業務相適應的大型軟件,并由企業內部的信息部門來負責整個項目的實施。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的計算機技術咨詢和評估集團Gartner提出的一整套企業管理 系統體系標準,后來隨著供應鏈思想的發展,ERP已經成為了整合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基礎數據、人力物力、計算機硬件和軟 件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代名詞。甚至有學者認為,ERP的實施過程就是一次企業管理的革命。所以說,對任何一個企業而言,實施 ERP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其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絕非是信息部們能獨立完成的軟件安裝項目。
2.2 ERP項目的投資結構不合理
根據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2001年的調查,國內企業在ERP方面的投人比例如圖1所示:
這樣的投資結構在國內企業非常普遍。正如新生產率悖論的理論研究中提到的,與IT投資相關聯的高回報反映的不僅是IT的貢獻,更是伴隨IT投資產生的無形資產的貢獻。那么,這樣“重技術、輕管理”、“重硬件、輕服務”的投資結構必然會導致IT投資所產生的無形資產下降。因此,企業將大量的資金投人到ERP 項目后,無法獲得與之相應的投資回報。
2.3 ERP項目的實施順序不合理
ERP作為一個工程,其實施順序的重要性往往被人們忽視。很多企業實施ERP的順序都是先上硬件與網絡,再上軟件,最后進行培訓 。將培訓放在最后,企業員工無法提前進行相應的認知和知識儲備,面對ERP的實施,無所適從,從而影響實施的進度和效果。另外 ,由于軟件的實施周期很長,等到軟件完成時,已經購買的硬件會大大地貶值,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且這樣的順序造成ERP的前期 投人很大,使企業的財務狀況陷人一定的困境。
3 悖論的研究對國內企業的啟示
隨著企業實施ERP的失敗案例增多,企業家們也逐漸以冷靜慎重的態度面對ERP項目的上馬,業內廣為流傳的名言“上ERP找死,不上 ERP等死”,既道出了企業面對ERP的困惑,又反映了企業家們深刻的思考。雖然目前ERP系統在國內應用的成功率不高,但是不能否認其先進性,中國企業如何提升ERP的成功率,IT“生產率悖論”的理論研究對國內企業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3.1 正確定位ERP,從企業戰略的角度進行IT投資ERP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的管理、文化、經濟、戰略、流程、 技術等諸多方面。因此,企業實施ERP應該從全局的角度出發進行規劃、決策和實施,其不僅僅是IT項目問題。許多人把ERP的實施 稱為“一把手工程”,強調企業最高領導一定要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來看待ERP。美國路易斯大學的BrianD osS tantos和Lyle Lussman于2000年指出,之所以發生IT“生產率悖論”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管理者們沒有從戰略的角度看待IT投資。因此,在 ERP實施的決策階段,就應該與企業戰略相整合,正確的定位ERP在整個企業發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3.2 IT投資的合理化和有效性
(1)重視在ERP實施過程中非技術的相關要素的投入。在實施ERP的過程中,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成本只是實施成本中很小的一部分。 由于生產活動中的各要素具有互補性,而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對產出具有超加性。因此,實施ERP時不僅要重視在IT技術方面(軟件 ,硬件)的投資,同時還要重視用于企業流程重組、管理創新、業務戰略規劃、人員培訓、專業咨詢等配套要素的投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投資比例,這一點往往是決定ERP成敗的關鍵因素。
(2 )組織結構變革,提高IT投資的回報率。組織結構是由管理跨度決定的,當企業應用IT技術后,先進的管理手段使得管理跨度的 增加成為可能,其中扁平化組織、網絡化組織、虛擬企業和學習型組織都是應用IT技術后的新型組織結構。通過IT 技術能夠降低組 織層次,提高組織的運行效率,更重要的是高水平的IT投資和分散程度高的高效組織相結合才能帶來高的經濟回報。
(3 )業務流程重組,增加IT投資的潛在收益。從經營角度看,IT投資是為了獲得足夠的投資收益或降低其他業務的投資成本。企業 實施ERP就是要在突破舊流程的基礎上加人計算機化和實時化的新理念,從根本上重新考慮、設計業務流程,使企業在各項業務中的 成本、質量、服務、速度有所改善。MIT的一項稱之為“九十年代的管理”的研究報告表明:信息化的潛在收益與企業信息化過程中 業務變化程度有關,如圖2所示。
ERP的實施是一項企業信息化工程,那么可以推斷其潛在收益符合圖2的規律。由圖2可知業務流程重組在ERP實施中的重要性。
(4 )IT投資的投入速度和投資大小要量體裁衣。從戰略上講企業實施ERP當然是勢在必行,但從戰術上看,企業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審 時度勢,慎重而行。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特點,如企業規模、資金狀況、人員IT素質等相差很大,因此在投資之前,需要根據企業 的發展戰略擬定詳細的投資規劃,分階段按步驟的逐漸投人,切忌將企業的大量資金在短期內全部投人ERP項目,尤其是中小企業,以免被惡化的財務狀況拖垮。
3.3 優化實施順序,縮短投資回報周期
對于 IT “生產率悖論”的出現,研究者們提出了許多解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經濟學家Brynjolfsson提出的4 種解釋,其中之一就是:學習和調整引起時滯。研究者們不止一次的提到IT投資對于企業績效存在滯后的影響。至于到底滯后多少時 間,不同的研究結論不同,Brynjolfsson認為IT收益可能會在信息化完成后的2-3年內顯現。因此,企業實施ERP時應將培訓工作放 在最前面,尤其是提前開展員工(特別是中高層領導)對ERP認知的培訓非常重要,這樣既可以使員工積極地配合實施,高效地進行業 務變革、管理創新、軟件上線等工作,又可以有效地縮短ERP實施的周期。正確的實施順序應該是先上培訓,再上軟件,最后上硬件 。所以提倡“車馬未動,培訓先行”。
4 結語
ERP作為企業謀求21世紀競爭優勢的先進管理手段,必將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從而提高中國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推動企業向科學化、現代化和信息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生產率悖論”對企業實施ERP的啟示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