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監理的必要性
(一)監理是信息產業價值鏈進一步分工的產物
在信息產業價值鏈上有三層,第一層是軟件商,他們主要的任務是開發軟件;第二層是實施隊伍,他們以實施顧問的身份出現,第三層是咨詢公司,提供信息化戰略咨詢,他們針對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流程再造、組織變革、管理變革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但目前,國內并沒有形成明顯的三層結構:即做軟件的做軟件,做實施的做實施,做咨詢的做咨詢。其中,咨詢公司往往都在做實施,實際上無法扮演咨詢角色,也就是說咨詢公司不能作為用戶朋友的身份出現。此外,有些軟件公司既做軟件開發,也做系統實施,更做管理咨詢。在這些情況下,咨詢方是站在軟件商的立場上,為確保用戶方的利益,監理便應運而生。
(二)企業實施ERP的經驗不足,需要監理給予必要的指導
管理信息系統對大多數企業來講并不陌生,但ERP就不然。ERP的實施對絕大多數企業而言往往都是首次遭遇,嚴重缺乏經驗。由于ERP在國內還只有少數企業在應用,再者ERP本身嚴密的科學性、高度的集成性和實施的復雜性,往往使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始終會感到心里不踏實,出現問題不知采取何種對策,更談不上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先制定防范措施。因此,需要中立的第三方監理給予必要的幫助,指導企業實施ERP。
(三)引入ERP監理機制是規避ERP風險的需要
ERP投資大、風險高。一家調查機構對美國年營業額在5億美元以上并采用了ERP系統的公司進行的研究結果披露,ERP 系統采用成本超過預計成本的178%,安裝時間超過預計時間的230%,使用后公司虧損卻達到令人驚訝的59%。根據以上所述,ERP是一個高風險的企業管理系統工程項目。需要有中立的第三方在項目的績效控制、項目進度控制、項目成本控制等方面對整個ERP項目進行協調,化解ERP 實施風險。此外 , 監 理的產生也是分擔信息化風險的需要。對于大型信息化項目的風險是不容易控制的,通過授權監理公司,使監理公司承擔了一部分項目風險
(四) 企業和實施顧問公司之間利益沖突,需要ERP監理從中化解
企業關注的是實施信息化系統后對企業的實際效果如何;而實施顧問公司更為關注項目的成本與利潤控制。特別是實施公司為了爭奪客戶,在與客戶接觸的前期階段過分夸大項目的預期效果,過分提高客戶的項目期望等等,信息不對稱都為后續出現的項目矛盾或糾紛造成了隱患。另一方面,企業由于對信息技術認識差距,要求對實施過程計劃更改,對實施結果與軟件實施商的認識分歧等,也造成誤解和沖突。要減少或消除這種信息化不對稱和工作不協調,有必要引人監理機制,從中做必要的協調,化解潛在利益沖突。
二、監理的基本概念
(一)監理的含義
“監理 ”一 詞是指人們對一種行為活動的監督理順。信息化監理源自于國外,20世紀90年代由國內咨詢公司引進。ERP監理受業主(企業)的委托,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合同,對該單位信息工程項目的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并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公正地協調企業、軟件公司、實施顧問的關系,通過監督、審查、控制ERP 各個模塊的實施,使系統按預定的質量、進度、投資目標全面上線�?梢钥闯觯O理的服務對象是企業,但代表了企業、實施顧問、軟件公司等各方的利益。
(二)監理的內容
總的來說 ,ERP監理的內容可概括為:“三監督,三控制,一協調,一審查”(見圖1)。
1.三監督。三監督是指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即:ERP 系統實施前監督、實施過程中的監督、實施后的監督。監理專家圍繞整個ERP的實施過程,對關系到ERP 順利實施的各個因素進行監督,并針對潛在的風險提出解決方案,及時地把風險控制在預定的范圍內。
2.三控制。“三控制”是指質量控制、投資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是指監理專家在實施前對軟、硬件質量進行控制,例如,發放評測問卷,評測軟、硬件的質量,協助企業選擇軟、硬件系統,并在實施的過程中,對系統實施效果進行必要的控制,使其上線后系統的質量水平達到預定的目標。投資控制是指監理專家在ERP系統的實施過程中,對軟、硬件、人員的投人,確保把ERP的投資控制在預定或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進度控制是指監理專家在信息系統的實施進程中,按預定的目標控制系統的實施進度,即確保系統的實施進度按計劃進行,力爭不延期、不提前。
3.一協調。站在公正的角度協調軟件開發商、用戶之間的可能、潛在的沖突或矛盾,理順企業、軟件、實施顧問三者之間的關系。
4.一審查。監理專家對項目的所有階段性成果,或者里程碑式的成果,包括整個項目的技術路線、技術策略、技術方法、項目管理的方法與策略等與項目有關的情況進行審查,并給出評估意見。
(三)監理的費用
理論上講 ,ERP監理的構成是監理單位在ERP項目監理活動中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再加上應交納的稅金以及監理公司應獲取的合理的利潤。一般工程建設監理費用的估算方式,通常是在工程的概算中列支。所以,一些ERP項目監理的費用也是按照占整個項目費用的3%一5%左右估算。但是,監理費用的定價也可采用靈活的方式,根據雙方估計的工作量定價。
(四)ERP項目監理的組織保證
對于實施 ERP系統,監理機構可根據工程項目規模、性質及業主對監理的要求,委派合適的人員擔任項目的總監理工程師,代表監理單位全面負責該項目的監理工作。總監理工程師對內向監理單位負責,對外向業主服務。在總監理工程師的具體領導下組建項目的監理班子,并根據簽訂的監理委托合同,制定監理規劃和具體的實施計劃,開展監理工作。總監理工程師應進人企業ERP決策委員會,和企業其它的高層領導、實施顧問一起工作,并擁有建議權。
三、監理的過程
2003 年 ,筆者所在的研究隊伍承擔了某集團型企業ERP項目監理,經過5個月的實施工作,該企業的ERP系統全面上線。ERP項目實施期間,監理組開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項目實施前監理
在ERP項自實施前,監理的專家主要的任務是全面調研企業的現狀,明確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協助企業明晰ERP要為企業自身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協助企業開展ERP軟、硬件系統和系統實施顧問公司的選擇。監理專家以評測的方式對系統軟、硬件的功能、技術性能、價位、技術支持等方面評測,確保企業選擇滿足需要的、高性價比的ERP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此外,監理專家還應對系統實施顧問的資質、服務能力、實施費用進行評測。必要的時候,監理專家有必要協助企業進行軟、硬件系統和實施顧問的商務談判。
(二)項目實施過程中監理
項目過程監理主要是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項目實施進行監督和控制,其主要作用和任務是:控制項目實施過程中投人的各種資源和達到的目標,使之達到項目實施計劃的要求。項目實施階段監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控制項目質量、進度和費用目標,為項目驗收打好基礎,實現和滿足用戶需求。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監督和控制的依據是計劃和目標,監督和控制的目的是要使實施工作按計劃進行并達到預期的目標。當有問題發生時,其直接的表現就是實施結果偏離了原來的計劃和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項目監理的工作,就是要及早發現這種偏離,分析原因,提出校正偏離的建議。
1.需求診斷。
(1)開展ERP項目策劃。協助企業確定ERP總需求、企業擬解決的問題、系統實施的總目標。(2)監理協助企業開展需求調研、完成調研報告。監理專家應參與的工作有:協助企業開展信息化現狀(如計算機數據,現有的軟件,信息人才儲備等)、企業信息化系統應用情況、企業自有信息化技術人員情況、企業競爭力簡述、采用信息化業務發展的要點、當前企業基本業務原有流程、業務任務下達與分解過程、目前經營、計劃、調度重點業務信息等多方面的調研。(3)需求分析。和企業、實施顧間一起,研究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明晰企業現有流程和ERP系統的沖突;參與企業的業務流程重組。
2.企業藍圖。
在企業藍圖階段,監理專家應根據需求分析階段得到的分析結果,審核企業組織結構是否能適應ERP的需要;部門業務流程是否詳細,部門之間的業務流程是否流暢;培訓計劃是否全面、可行。
3.系統準備。
系統準備包括軟、硬件的準備,也包括人員的準備。監理專家將根據企業草圖的需求、,檢查軟件、硬件系統是否齊全,實施顧問是否得力、是否到位;同時,企業自身的人員投人是否合適,是否能支持系統全面上線。此外,監理專家還應仔細檢查企業基礎數據準備是否齊全,培訓材料是否易于員工學習,員工培訓是否到位,用戶手冊是否完整、規范等。
4.系統實施。
在系統實施階段,監理專家將對系統各模塊進行單元測試,并對所有模塊一起執行系統整合測試,以確定所有ERP作業是否均符合企業藍圖所訂定的流程。在此期間,監理專家應及時地協調實施顧問和部門工作人員發生的沖突,并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供ERP項目決策委員會參考。
5.系統評佑。
系統評估是指監理專家協助企業對上線后的系統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在系統評估階段,監理專家主要的任務是評估系統的實施結果,如可比生產成本降低情況,庫存占用資金的減少情況,生產計劃的執行情況等,并能針對實施結果的缺陷提出校正的意見。
(三)項目實施后監理
項目后期監理,是指在項目實施完成以后,再對項目整個實施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評判,考察項目實施結果,分析項目實施的得與失。項目后期監理工作的主要目的:通過系統試運行,考察系統是否達到合同規定的各項要求,是否滿足用戶需求。在項目實施后期,監理主要應參與的工作有:組織審查系統試運行方案和項目驗收大綱;檢查系統的試運行工作日志或紀錄;審查各專業(布線、網絡、軟件)的初步驗收測試報告;組織計算機網絡系統驗收測試;組織應用系統的驗收測試;組織項目的考核和驗收的評審會議工作;協助辦理系統和文檔的交付;編寫并提交項目監理總結報告。
四、ERP項目監理的基本要求
ERP項目監理是近年才出現的新事物,對于監理目前并沒有相應的法則或法規加以規范化。筆者就所處研究隊伍近年來開展的ERP項目監理工作出發,認為:
(一)監理是中立的第三方中立機構
ERP項目區別其他項目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對業主自身的管理變革,業主具有雙重身份,既是項目的所有者,同時又是項目的核心主體,ERP項目的工作量很大一部分必須由業主方自己完成。監理為保證項目按進度正常推進,除了根據項目合約對實施顧問進行監控,也必須對業主進行監控,即:監理處在第三方中立的位置,既要對業主負責,也要對實施顧問負責。
(二)全面了解企業的狀況
ERP系統貫穿于產品設計、制造工藝、生產計劃、生產作業與控制和財務成本等制造性企業關注的各個管理環節,將企業的不同環節之間的不同職能如計劃和日程安排、采購、生產、融資等的關鍵數據和溝通信息整合起來。實施ERP 系統將會對企業的生產管理、財務、銷售、庫存等諸多方面帶來深刻的變革。作為ERP項目監理,有必要全面了解企業的生產狀況,并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協助企業做信息化規劃,進而選擇合適的軟、硬件系統,以及適合企業需要的實施顧問。
(三)對ERP系統有充分的認識
要做好ERP項目監理,須全面把握ERP的原理、系統導人等技術;能準確的預測企業實施后,企業會發生的變化;并能根據企業的現狀,充分估計企業在實施ERP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監理專家對ERP本身沒有深刻的認識,就無法協助企業選擇適合企業的ERP軟件,同時也無法有效地幫助企業開展業務流程重組。
(四)具備技術和管理集成的能力
ERP系統是一個集信息技術與先進管理思想為一體的集成性系統。一方面是由于ERP系統一般需要綜合運用自動監控、通信網絡、軟件工程等諸多先進技術。另一方面ERP系統的實施要對企業的業務流程做必要的重組與再造,涉及到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企業實施ERP,大多出自于以企業發展戰略的考慮,ERP系統的導人會更多地反映企業的戰略思想。因此,作為監理專家,應從信息技術和管理思想集成的角度,企業發展戰略的角度來理解ERP,并協助企業推進ERP的順利實施和應用。
(五)監理專家應具有咨詢能力
從概念上 “監理”沿用了建筑行業的監理概念,對ERP來說,監理應包含部分咨詢的內容。國外只有一個大咨詢的概念,有管理咨詢、技術咨詢、工程咨詢還有財務審計咨詢等不同的層面。具體到工程咨詢和技術咨詢,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借鑒國外經驗的時候用了“監理”這個詞。這表明,監理由咨詢派生而來,監理專家應具備咨詢的能力,能在企業業務流程重組中,對各個模塊,如生產管理、庫存、銷售等,就技術和管理問題向ERP決策委員會提出建議。監理專家主要的任務是監督并控制系統的實施,從理論上講監理專家處于總攬全局的地位,他應比實施顧問具備更強的咨詢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解讀ERP項目監理的基本概念實施要點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