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不知恰當與否的比喻: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一劑能夠治療企業"管理方面疾病"的"西藥",創新是企業免疫(抵御外部沖擊)和生長(自身發展)的"內分泌系統"。借助ERP助力企業管理創新成為企業創新行為,進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首選和關鍵。
ERP本身就是管理創新的產物,用之就是創新之舉
ERP是一種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實行企業內外資源優化配置,消除生產經營過程中一切無效的勞動和資源,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業務流和價值流的有機集成和提高企業競爭力為目的;以計劃與控制為主線;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為平臺,集客戶、市場、銷售、計劃、采購、生產、財務、質量、服務、信息集成和業務流程重組(BPR)等功能為一體,面向供應鏈管理(SCM)的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
什么是管理創新?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創新。美國經濟學家熊彼得曾給"創新"下的定義值得借鑒:所謂創新是指,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在經濟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實現生產要素新的組合。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種創新并非指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主要是將已有的"事物"引入新的領域,重新組合,帶來新效益。上述被業界公認的定義可為我們引出這么一個概念:在企業管理領域,所創之"新"必有"價","價"有兩重含義。其一,很好理解,創新行為必須通過管理"力"的提升帶來效益;其二,實現創新是可用錢買來的,ERP就是商品化的創新手段,往往以計算機軟件、管理咨詢服務等形式表現出來。
具體地講,ERP是將管理歸納入生產力要素的最好注解,其對企業效益的貢獻反過來說明了實施ERP的創新性。以下為某國外咨詢機構統計的一些數據,反應了ERP直接的經濟效益:
·降低庫存10%~40%
·庫存盤點誤差<5%
·縮小裝配使用面積10%~30%
·減少加班工時5%~50%
·提高生產率5%~15%
·交貨期準確率100%
·采購計劃有序性95%
另外,ERP對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增強企業的計劃、控制和監督能力以至于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是大有益處。這些都是ERP中管理理念創新所賜。
相對應的,實施ERP價格不菲。計算機軟、硬件的投入不說,企業全體人員對管理工作的完善、創新更需堅持不懈。
企業呼喚管理創新的載體--ERP
ERP作為企業信息系統的主干,使得數據共享、集成,為企業全員思維管理問題提供了共同的基準。公司經營管理的全員化參與,是企業文化追求的高層次境界。當然,要達到這種境界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有一個技術性的前提不可回避:大家有了熱情、有了覺悟要求參與管理,有一個獲取管理信息(應該有必要的權限控制)的平臺就著實必要,那么匯集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絕大多數數據和流程的ERP系統充當這個平臺再合適不過了。而且,ERP集成、統一地對企業信息加以管理,保證數據統計的一致性,成為對業績考核的依據;這種公平性勢必激勵管理的改善和創新。
ERP作為信息技術的"寵兒",依托計算機超強的計算能力,能夠快速地仿真、模擬出企業業務狀況的"晴雨表",為企業管理創新"預留"了想象的空間和時間。例如ERP系統成本體系中,對不同成本要素的模擬幫助對未來產品成本定位,乃至形成成本優勢,提升最為基礎的競爭力不無幫助;又如通過對銷售狀況的預測,結合MRP計算可對企業生產所需資源"一目了然";再如系統對產品、半成品及原材料的追溯能力,可使質量管理、客戶服務的執行力得到極大的沿展,等等。面對經營環境的變化、內部調整的變化,企業有了"天氣預報",尋求改善或創新是不是會從容很多?
ERP集成了先進的思想,轉化成軟件系統中業務流程的優化、固定的模式,使業務流程不在因執行者不同而產生"搖擺"。這種"剛性約束"為業務運行過程中杜絕了"人情"因素,帶有很強的內控機制。在現階段,杜絕非客觀因素的人為干擾,本身就對企業機制從"人治"到"法治"的創新有所貢獻。其實,將合理、有效的制度固化下來,既是對創新成果的總結,又是再度創新的起點。往往,在ERP實施之初,管理創新的著力點在流程的重組上,消除重復或沒有附加值的企業活動。這種"減法"效應會很快在人員節省、效率提高等方面加以體現。
物流的優化是利用ERP進行管理創新的最直觀的出發點:如何結構化地調整庫存量,在追求效率與規避風險兩大要義中尋求均衡。首先,突出"庫齡"的概念--存貨在倉庫中存放的時間長短,強化物料占壓的時間價值,從一側面反映資金使用的質量。突出效率原則的同時,ERP系統可全程記錄物料的流向,在各個結點的形態轉化,為分析物流、生產的工作質量提供了數據素材,為最為直觀的管理創新--工作改善鋪平道路。不要小看物料搬運路線、采購提前期等管理基礎要做到細節化的管理,沒有ERP的支持是難于想象的,更不要談創新了;反之,利用ERP約束每個物料管理細節,并加以帶有效率、效益的改變,管理創新的腳步就已經啟動了。
實施ERP的過程中,客觀因素也決定創新的必要性。
一般地,實施ERP的企業多需專業的咨詢公司的輔導,二者利益博弈的結果也會促進走上管理創新之路。任何一個管理咨詢項目(包括ERP的實施)咨詢方和實施方的合作都具有階段性,目標亦有所不同。ERP的決策和實施步驟問題中,每位參與者的意見都是他理性思維的結果嗎?答案是誰都不是一個人在做決定,在一個毫無干擾的真空世界里做決定。相反,你的身邊充斥著和你一樣的決策者,他們的決策和你的決策相互作用。例如,系統中先進的理念與現狀發身沖突時,雙方各持一種意見就會處于尷尬的決策環境,猶如落入"囚徒困境":一方在另一方所選擇的決策為既定時,選擇自己的最優決策--保持原有決策(圈定各自在項目中的既得利益),不再關心決策本身的優劣。這樣形成的局面就是,大家都失去了進一步理性思維的激情,固步自封、堅持己見。突現出合作與利己之間的矛盾,解開這層博弈屏障惟有創新,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內部決策機制,不斷自主改善。
ERP帶動企業的自主創新。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每個企業的管理需求雖有趨同的模式--標準化,但市場的擴大、信息交換的快捷及客戶需求自身的多樣性都決定:企業個性化的存在是個永恒的話題。往往,個性化體現企業核心競爭力之所在,這方面的管理創新帶有更大的自主性。同樣,ERP的功能也是解決企業個性化管理需求的,現在的ERP構架多遵從平臺化面向服務的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理念,最大化提供企業對變更快速、有效地進行響應;這在技術層面保證企業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參與軟件的改進。這樣,可大大降低將管理創新轉化成信息化產品的技術門檻,使業務人員真正成為管理工具的"主人"。
ERP是實現知識管理、建立學習型組織所依賴的業務活動載體。嚴格意義上說,在新經濟時代,知識已經成為企業創新和提高企業生存與發展能力的主要資源。而人作為企業和知識的主人,其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也直接決定著企業的創新、生存與發展能力,最終決定著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應用ERP通過各種形式、不同內容和不同程度地使企業全員,特別是企業主要領導接受新經濟、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的培訓教育。促進應用者提取管理活動的知識精華、吸收營養、不斷實踐,管理知識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所發生的轉移,為知識管理搭建了創新體系,新知所帶來的價值勢必體現在創新、再創新的循環往復之中,知識的更新將構成企業自主創新的源泉。
ERP帶動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面創新
ERP對企業創新性的改造--計劃和監控,主要表現在企業的生產、財務領域,被業界人士所公認,但ERP帶動企業管理創新是全方位的:
工程開發方面,ERP引入模塊化物料清單技術,結合數據庫技術可以,大大地減少生成和維護產品結構的時間,提高新產品開發速度。
質量管理方面,ERP利用計算機技術最快速度地完成企業生產計劃的邏輯計算,生產可據此按部就班地開展,使企業擺脫混亂、短缺等不安定因素造成的工作質量的缺失,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銷售和客戶關系方面:ERP作為企業甚至向外擴展的供應鏈(關聯企業或供應商)的通信系統,使整體意識和作用加強,以工作流的觀點和方式管理銷售,樹立客戶利益至上的理念,促進市場銷售、生產制造部門間深刻的合作,共同努力滿足客戶需求,贏得市場。
庫存管理方面:ERP對庫存絕對數量的降低,是創新最直接的表現;但創新之處絕不僅此:ERP可結構化地調整庫存,跟蹤物料的狀態和批次、區別對待不同質量物料的存放、運輸和使用。
采購管理方面:ERP可精確地計算出所有物料的需要數量、時間,這樣就可規避人為因素對其的影響,也客觀地杜絕庫存的占壓和短缺;ERP還有強大的價格控制功能,更是能讓企業采購人員廉潔、自律。
結束語
綜上,ERP實施本身是一個需要管理創新的系統工程,應用過程中又推動著企業戰略、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生產運做、物流配置和財務管理等企業方方面面管理創新,二者相輔相成、互為關聯。呼應篇首的"藥論",我們不免擔心的是:目前企業對ERP這劑西藥的抗藥性--反應在多年來實施成功率的"徘徊不前",實質是我們企業管理機制與現代化管理理念的差距。但我們從來不應該放棄自身的"免疫系統"--不放過每個創新的機遇,將供應鏈的概念借鑒到管理創新領域,把管理創新延伸到企業的每個領域、每個階段……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軟件助力企業管理創新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9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