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企業現有業務流程應該適應ERP軟件,因為軟件里有“先進的管理思想”,有人說ERP軟件的實施要“量體裁衣”,到底哪個對?
信息化既是管理和業務流程電子化處理的過程,也是管理提升和業務規范的過程,一般來說,信息系統中內嵌了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經驗,企業實施這樣的系統就是一次管理躍升的過程,是一次對傳統革故鼎新的過程,在這個層面講,企業原有的流程應該順應系統,先僵化后優化。
但是在實踐中,這句話成為了很多開發商推銷其產品的托詞,很多產品本來不符合企業的實際,卻要“霸王硬上弓”,企業管理傷筋動骨也就在所難免。于是這本不該是問題的困惑誕生了。
第I象限:軟件落后,流程落后
軟件落后,可能是軟件的開發技術落后,也可能是軟件中蘊含的管理模式落后,甚至兩者都落后。如果軟件落后,毫無疑問,重新考慮軟件提供商。考慮先進的軟件,將考慮的象限置換為第III象限:軟件先進和流程落后。
第II象限:軟件落后,流程先進
與第I個象限思考方式一樣,如果軟件落后,毫無疑問,重新考慮軟件提供商。考慮先進的軟件,將考慮的象限置換為第IV象限:軟件先進和流程先進。
但有一種情況要注意,如果用戶的業務流程是行業的標桿,是行業的最佳實踐或最優流程,目前還沒有先進的軟件與其相匹配,那么,軟件廠商應該與用戶企業積極合作,研制適合該用戶管理模式的軟件,同時考慮將該軟件不斷模塊化和客戶化,得到適合該行業未來發展的行業領先應用管理軟件,為軟件的先進化提供支持。
第III象限:軟件先進,流程落后
如果用戶的利潤率或競爭力在本行業處于中下水平,說明本企業的業務流程存在問題,需要對業務流程改進(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BPI)或業務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對于那些根本就沒有書面業務流程的用戶單位還需要先做業務流程規范化(Business Process Normalization,BPN)。
如果選擇的軟件含有本行業的最佳實踐和最優管理模式,在做業務流程分析和診斷時,應對照軟件中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
當然,是不是要全盤照搬或參照軟件中的流程,或者說套裝軟件系統是不是要“一次到位”,需要考慮用戶單位的信息化基礎和人員素質。如果信息化基礎好和人員素質好,可以考慮多適應軟件系統中的流程,上盡可能多的模塊。
而對于信息化基礎較差和人員素質整體較差的用戶,可以選準突破口,按照軟件系統中的流程和管理模式做好規劃,分步實施,一個流程一個流程來優化,一個模塊一個模塊來實施。
任何企業都會有一些特色流程,否則就沒有生存的必要了。這些特色流程,一般都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流程,是體現該企業區別于其他企業的流程,也是使產品實現差別化的流程,需要軟件系統中的流程作相應的更改,以實現互相的適應。
總而言之,對于第III象限的用戶,在整體方面應該適應軟件系統中的流程,以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素質;而在局部則應調整軟件系統中的流程,以實現用戶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差別化,保持用戶企業的特色。
第IV象限:軟件先進,流程先進
如果用戶的利潤率或競爭力在本行業處于領先水平,說明本企業的業務流程在行業中已經是最佳實踐,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這時選擇的軟件又恰含有本行業的最佳實踐和最優管理模式,那是非常理想的一個狀況。
這時,如果軟件流程與現有業務流程不一致的地方,軟件系統應主動向企業現行業務系統調整,這時要貫穿“用戶第一”和“用戶是中心”的思想。
當然,用戶企業再先進的流程,也需要面向未來進行持續改進,再先進的業務流程也需要不斷創新。這時,軟件廠商應該根據用戶未來戰略提出的需求,對軟件流程進行改進或優化,同理,用戶企業也應該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實際上,正是業務流程處于先進地位的用戶,指明了下一代軟件產品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ERP軟件和企業現有業務流程到底誰適應誰,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千萬不能事先假定“軟件中的流程和管理模式就一定是先進的”,也不能認為“一切要以用戶為中心,要忠實于用戶現有的流程”,所以我們說,ERP軟件和企業現有業務流程應該“互相適應”。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軟件與企業流程的適應性之四象限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7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