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不僅意味著商業機會,還意味著一個全新的全球性網絡驅動經濟的誕生。電子商務分為2大類:企業與企業(Business to Business)之間的電子商務,簡稱為B2B;企業與消費者(Business to Customer)之間的電子商務,簡稱為B2C。企業之間的B2B電子商務就是利用供應鏈技術,整合企業的上下游的產業,利用Internet,以中心制造廠商為核心,將產業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應商、產業下游經銷商、物流運輸商及產品服務商以及往來銀行結合為一體,構成一個面向最終顧客的完整電子商務供應鏈(iSCM),目的是為了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業對市場和最終顧客需求的響應速度,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 電子商務平臺設計理念
企業要在競爭環境中取得競爭優勢,不僅要協調企業計劃、采購、制造、銷售的各個環節,還要與包括顧客、供應商、分銷商等上下游企業緊密配合。為更好地滿足電子商務生態圈中的各參與方需求,只有B2B的電子商務才能實現面向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共享,使產業鏈上的成員協同發展。因此本平臺的設計理念遵循:
a.以客戶為中心。
由于信息時代的購物者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方便、快速地獲取商品信息,企業不得不與其競爭對手在更加透明的環境中進行競爭,如何保持現有顧客的忠誠度成為各個企業面臨的日益嚴峻的挑戰。這也決定了企業現有的電子商務網站要由以往的“以產品為中心”轉為“以客戶為中心”。
b.實現多渠道銷售。
多渠道銷售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公認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具備了多渠道銷售的能力,這些渠道包括網上商城、呼叫中心以及實體門店等。而消費者則更加頻繁地跨越各個渠道獲取商品信息、比較商品價格,甚至完成商品交易。而企業為這些消費者提供一致的跨渠道購物體驗。這對于整合銷售資源,提高客戶忠誠度以及提升品牌知名度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e.單一平臺支持多種商務模式。
以客戶為中心和跨渠道銷售能力的提升,對電子商務后端運營基礎平臺在功能和性能兩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運營平臺提供更加豐富與強大的功能,以應對不斷增長變化的業務需求。這些功能應具備靈活配置、快速部署的能力。在單一平臺上同時支持B2C、B2B等不同業務模式,并同時運行多種商務模式,可為企業的業務拓展與業務創新提供必要的保證和便利。
d.多站點運營。
同一平臺上可同時運行多個電子商務站點(網上商城),且多個商城既可共享平臺提供的統一的業務數據、標準流程與界面資源,也可在商城內部創建、維護與管理個性化的數據、流程與資源。該功能特別適用于多品牌經營,進行區域性銷售或希望為不同的客戶提供高度個性化電子商務服務的企業。
2 電子商務平臺的整體框架設計
電子商務平臺設計包括硬件、軟件與服務3個層面的內容,涵蓋電子商務系統的規劃、構建、部署與運維階段,真正具備了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能力。圖1所示為平臺的整體框架設計。
圖1中硬件層面由服務器、存儲器及其他終端設備等IT基礎設施構成,是電子商務系統運行的物理基礎。軟件層面由一系列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及獨立的第三方軟件構成,該部分構成該方案的主體,也是核心功能的體現形式。服務層面則包括在系統構建的各個階段為顧客提供的業務與技術支持。
圖1 電子商務平臺的整體框架
3 電子商務平臺的業務功能設計
圖2所示為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提供的主要業務功能。這些功能涵蓋應用集成、業務規則、商品管理、營銷管理、在線銷售、客戶服務、訂單管理等各個方面。此外還提供了一系列的管理、運維與開發工具。依托這些工具與功能企業可完成從商品信息發布、營銷活動定義、訂單捕獲、客戶服務到訂單配送、跟蹤、銷售數據收集、客戶行為分析這一端到端的完整業務的閉環操作。
圖2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電子商務平臺業務功能
在這個電子商務平臺中,供應鏈是由一些提供商業服務的企業實體組成的,系統以托管的方式,允許系統中的買家和供應商直接進行交易,或者通過一個中間的交易市場進行交易。市場為供應商提供一個出售產品和服務的場所,買家進入這個私有市場,瀏覽產品,選擇產品或服務;買家可以和供應商建立契約,也可以向感興趣的供應商進行詢價。在這個市場的環境下,一個組織可以既是供應商,又是買家。
4 電子商務平臺的拓展設計
4.1 對電子支付的支持
平臺不僅在各商業應用場景中對上層訂單系統提供支付支持,還提供與后臺支付服務商的集成,以完成實時的支付交易。同時,平臺也提供了一套基于策略的在線支付解決方案,而支付策略引擎就是這套方案的核心。在各種不同的電子商務應用場景中,針對不同的支付方式、不同的支付服務提供不同的業務需求,企業可以配置或定制與其相應的策略來完成不同的商業邏輯。
4.2 SQA電子商務系統集成
與外部系統的集成是本解決方案的關鍵特性。在平臺的業務邏輯中,提供了對通用整合點的默認實現、適配器和接口。平臺能與以下系統整合(如圖3所示)。
圖3 電子商務平臺與外部系統的整合
a.多渠道的客戶。
b.企業后端系統。
c.合作伙伴和供應商。
為了使整合工作更加容易,系統提供了參考程序、支持頁面、文檔和代碼樣例。電子商務平臺使用消息系統和外部系統進行交互,包括向外部系統發送消息和接收來自外部系統的消息,同時系統內事件(訂單狀態改變、發貨通知、系統出錯等)也通過消息系統發送給客戶和站點管理員。
圖3描述了電子商務平臺如何與外部系統整合。如:建立消息系統發送Email給客戶,通知客戶訂單已發貨;配置系統發送消息到后端系統,當前臺商店捕獲到訂單時。訂單消息包含了后端系統履行訂單時需要的必要信息,后端系統隨后會發送訂單狀態到平臺,提示訂單商品已經遞送,發票已打印,同時Email也會被發送通知客戶。
入站消息是來自后端系統的,平臺根據消息的種類運行相應的命令;出站消息是由平臺系統產生更新后驅動后端系統,如客戶下單后,訂單被發送到后端系統履行。
4.3 與采購系統的整合
電子商務平臺提供了與采購系統整合的能力,讓系統中的賣家以供應商的身份參與供應鏈下游客戶的采購系統整合;拓展市場。提高銷售,增加Web端B2B業務。讓下游買家在購買產品時可以直接在自己的采購系統中生成訂單,然后發送到平臺,完成交易。
平臺支持2種與采購系統的整合方式:本地產品目錄和請求產品目錄。
本地模式下,供應商將自己的產品目錄發布到下游客戶的采購系統中,買家可以瀏覽產品目錄而不必連接供應商的站點,購買的流程如下:
a.買家在自己的采購系統中瀏覽產品目錄,下單。
b.采購系統發送訂單信息到平臺,如:買家、供應商登錄信息,用戶ID,訂單、開票、發貨信息。
c.訂單請求信息映射到訂單創建命令在平臺中生成訂單。
d.訂單請求被處理認證后,系統發送回應信息給采購系統。
請求產品目錄模式下,供應商在平臺中維護單一的產品目錄,買家采購系統通過網絡訪問產品目錄。采購流程如下:
a.買家選擇供應商、產品目錄請求消息發送到平臺。
b.消息被映射到產品目錄請求命令。
c.產品目錄請求命令調用供應商認證,對買家、供應商、用戶登錄名進行認證。
d.認證成功后,查看該用戶在系統中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該怎樣創建該用戶。
e.系統發送產品目錄請求URL,并綁定Session信息給采購系統。
f.采購系統打開新測覽窗口顯示產品目錄。
g.買家下單,組織生產該訂單,并發送到采購系統審批。
h.審批完成后,采購系統發送下單請求給平臺,創建新訂單。
5 關鍵技術
5.1 基于最新版本的中間件平臺
平臺構建在最新版本的中間件平臺之上。充分挖掘并發揮了中間件平臺的各項功能的優勢,保證了整個應用具有極高的可靠性、可擴展性與訪問性能,為企業電子商務提供了一個強大、穩定的基礎平臺。此外提供了各項最新版本的技術規范,諸如Java EE 5、EJB3、JSE6的支持,并提供了Web2.0、SOA等增強功能包,因此可基于這些新的技術規范與特性設計開發更加豐富與靈活的電子商務功能。
5.2 無縫整合
平臺各個模塊均采用標準的開發語言與開發平臺,遵循被業界普遍接受的協議、標準與技術規范,同時在SOA思想指導下進行了整體方案的設計,因此具備了強大的業務集成與整合能力。企業可以在此方案內同時集成內部與外部的業務系統,集成與整合的層面可覆蓋表示層、業務邏輯層以及數據層。同時還提供了多種集成的技術手段,包括基于XML數據傳輸與轉換、Web服務、適配器以及消息系統。
5.3 云計算平臺支持
該電子商務方案可部署在云計算平臺上,以服務的形式提供業務租用,提供隨需應變的IT資源分配,使企業低成本開展電子商務業務運營,擁有更好的投資回報率和更低的持有成本。
6 結束語
當前是中國制造企業和零售企業進入電子商務領域,開拓新興銷售渠道的適宜時機。然而,由于傳統企業在互聯網銷售渠道方面的經驗不足,再加上較大的IT投資風險,許多企業需要在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上構建滿足自身需求的解決方案。
本文介紹的面向供應鏈管理的電子商務平臺已在某大型集團物流中心實施應用。該平臺的使用,解決了該企業內部的“信息孤島”問題,實現了企業間各異構信息管理系統的互通,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水平。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面向供應鏈管理的B2B電子商務平臺設計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194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