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多年的建設,中國企業信息化應用已經從起步階段的以PC、服務器和網絡等硬件產品采購為主,信息化的應用從部門級的辦公、財務、人力資源等初步應用,進入到以流程為中心,通過對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優化,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引入ERP(企業資源規劃)、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CRM(客戶關系管理)等多種基于流程的應用軟件為特征的發展階段,信息化應用也從部門級拓展到企業級。
但在此過程中,中國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某些問題也凸現出來。首先是由于企業內部存在多種流程,因此基于流程優化的信息化應用,特別是以緊耦合模式開發的應用,流程之間難以做到信息上的互聯互通,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多個信息孤島。大量的數據無法被有效地共享,也就不可能進行進行基于數據挖掘的深度利用。
其次,企業內面向業務的應用基于提高流程效率,其涉及的數據具有結構化、可預測的特征,而企業內面向個人的應用則注重提高員工和團隊效率,與之相關的諸如語音、電子郵件、視頻等數據具有非結構化和難以預測的特征。在企業信息總量中,結構化數據僅占企業的20%左右,其余約80%的信息則是非結構化的數據,這些非結構化數據涉及到企業的研發、制造、銷售等方方面面。而基于流程的應用對于這些非結構化數據的無能為力。這也是相當數量的企業在在實施ERP后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有些甚至以失敗告終的重要原因。而忽視了非結構化的數據,實際上就是忽視人在企業運營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后,基于特定流程的信息化應用,無法對業務的調整和變化導致的對流程的修改迅速進行相應,而新的管理流程應用從開發到實施又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很難幫助企業敏捷地完成業務的轉型,進而難以幫助企業應對日益復雜而劇變的市場環境。
北京賽迪傳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對外發布的《走向以人為本的信息化——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白皮書》顯示,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沒有發揮人的決策力、無法利用非結構化數據、信息孤島等問題已經成為CIO最為頭痛的問題。
為此,如何做到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以人為本,或者說是人和流程的互補和互動,是當今及未來中國企業信息化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就像上面所說的,人和業務是企業的兩大核心要素,企業是由人來管理的,企業的業務也是由人來驅動的。以流程為中心的信息化應用,注重流程但卻忽視了人在企業活動中的關鍵作用,而以人為本的信息化建設就是通過強化人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的創造性、強化企業價值鏈上人與人之間的協同,有效應對復雜而劇變的企業環境帶來的挑戰,并從中獲益。那么如何做到信息化以人為本呢?
按照《走向以人為本的信息化——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白皮書》顯示,要想在信息化過程中做到以人為本,應該包括按照職責賦予全員以決策能力、提升企業執行能力、提升企業創新力、更密切的客戶關系、更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更敏捷的企業運營、調動組織內外全員創造性、借助商業智能應對復雜性、構建密切的客戶關系、服務器與客戶端均衡并重、建立動態的企業信息化應用架構等11個方面。從這11個方面很容易看出,人與人、人與機器、人與流程之間已經具有和形成了互補而又互動的溝通能力,進而讓企業具備了快速的反應能力、敏捷的運營體系、密切的客戶關系和卓越的創造力,強化了企業應對復雜環境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在經歷了之前以流程為主的高速發展期后,由于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為適應該市場競爭環境變化的轉型,使得之前以流程為主的企業信息化面臨增長和突破的瓶頸,而適時地改變,尤其是從偏重流程向以人為本的發展模式轉變,將是當前和未來中國企業信息化能否繼續前行和取得實質性效果的關鍵。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偏重流程:中國企業信息化應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