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價值鏈管理與財務管理
(一)價值鏈的理論
價值鏈的概念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在其《競爭優勢》一書中最先提出。他認為:價值活動是企業從事的在經濟上和技術上有明確界限的各項活動。這些相互聯系的價值活動共同作用為企業創造利潤,從而形成企業的價值鏈;同時價值鏈是一個企業的許多與戰略性相關的活動組成的鏈條,由以獨特方式聯結在一起的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構成。價值鏈理論的精髓是企業系統的整合與分解(吳海平、宣國良,2003),它通過優化流程,最終實現整個價值鏈的增值。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Jefferey F Rayport等于1995年提出“虛擬價值鏈”的概念,認為在信息時代,企業不僅存在一個由物質世界構成的實物價值鏈,同時還存在一個由信息形成的虛擬價值鏈。企業通過信息的收集、組織、選擇、綜合和傳遞等五項活動可以創造價值,它與實物價值鏈并行成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又一鏈條。
波特·海恩斯(Peter Hines,2006)進一步發展了波特的理論,提出新價值鏈的觀點。該觀點強調把對產品的要求作為生產過程的終點,把利潤作為滿足這一目標的副產品。他認為,信息技術的運用是構成輔助價值活動的重要環節,價值鏈的增值活動相互交叉,應沿著合理有效的流程構建。
(二)價值鏈思想在財務管理中的滲透
價值鏈管理思想的產生帶來了管理的變革,價值鏈管理方法從業務層、控制層和戰略層三個層次進行,其理論為在動態的環境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和分析方法,給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理論提供了更廣闊的研究空間。以價值鏈分析為基礎的財務管理活動,圍繞企業競爭優勢,服務于企業競爭戰略目標,是一種更靈活、更有效的財務管理方式。一方面借鑒價值鏈的管理思想,以內部價值鏈為基礎,構建以價值增值為指導思想,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合的財務管理模式,提高價值鏈整體運作效率和財務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實時信息收集與傳遞,對集團財務進行戰略分析與戰略評價,改進集團傳統財務管理的弊端,使集團戰略執行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價值鏈管理在財務管理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價值鏈為核心的財務管理是傳統財務在價值鏈理論下的延伸。與傳統的區別在于,傳統管理的對象是單個企業的價值運動,而價值鏈管理的對象是價值鏈的價值運動。基于價值鏈管理思想的財務管理是一種全方位的綜合性價值管理,預測、決策和財務分析將充分考慮企業與整個價值鏈的長遠目標。
2.價值鏈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價值增值。在價值鏈上傳遞的除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外,更根本的是增值流。所以在價值鏈上的每一環節做到價值增值是價值鏈財務管理的根本目標。同時集團會關注整個價值鏈企業群的所有節點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并力求通過一個整體的功能網絡鏈,實現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實現對價值鏈企業群的價值管理。
二、現行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及選擇標準
(一)國外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分析
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外大型的企業集團在財務管理上多是分權管理的模式,即各分、子公司負責自己的財務核算與財務管理,集團一般只對下屬公司進行工作指導并在一定時期組織對下屬公司進行事后的檢查與監督。8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及國際會計、財務法規的完善,大型的企業集團不斷涌現,原先的相對獨立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企業現實的需要,全球大多數大型企業集團紛紛進行改革,逐漸建立了集權管理模式,即集中式財務管理模式。
(二)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分析
1.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此模式是一種完全“垂直的”模式,采用這種模式的企業集團,財權絕大部分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對子公司采取嚴格控制和統一管理。集權模式有利于發揮母公司的資金和財務調節功能,優化資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公司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但是由于財務管理權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財權的相對不獨立性,容易挫傷子公司經營者的積極性,抑制子公司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分權式財務管理模式:指子公司財權基本上歸子公司自主支配與行使,母公司只保留對子公司的重大財務決策權或審批權,子公司相對獨立,母公司一般不干預子公司的生產經營與財務活動。在分權模式下,企業集團按重要性原則對子公司的財務管理決策權限進行適當劃分。分權模式有利于調動子公司經營的積極性,分散了母公司的融資風險;但是存在因子公司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損害母公司整體利益的風險,弱化了母公司的財務調控功能,不利于母公司及時發現子公司面臨的經營和財務風險。
3.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財務管理模式:在現代經濟條件下,集權與分權并不是絕對的。在不同的企業集團規模、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行業經營領域和不同的企業集團經濟資源條件下各有側重,即重要決策集中,其他決策分散;對某些子公司實行財務集中,對某些子公司實行財務分權。這樣才能同時發揮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既充分保證了母公司的財務調控,調動了子公司的積極性,又避免了集權與分權的弊端。
(三)基于價值鏈視角的財務管理模式的選取原則
既然價值鏈財務管理以價值鏈作為聯結集團內企業的一條主線,在此鏈條上的企業活動,既要滿足價值鏈管理的要求。又要符合財務管理的規律,就必須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得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集合起來。信息共享是價值流實現的前提,物流管理是實現價值增值的必要手段,而資金運動則是實現價值流的根本保證。從企業價值鏈一體化來看,“三流”都是價值流的載體,價值流成為集成化管理的核心。因此,企業集團必須要重新設計財務模式,處理好集權和分權的關系,以“三流合一”為根本原則,實現企業的價值增值目標。
三、在價值鏈管理的過程中創建集團財務新模式的構想
(一)建立以財務為中心的企業內部價值鏈管理體系
傳統的以資金運動為對象的財務管理模式存在局限性,內部價值的流向是單向的(見圖1),財務部門僅僅是信息收集和業務流程的記錄者,價值信息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反饋。企業集團需要利用價值鏈所提供的信息對企業財務進行有效的控制,達到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合并,可以嘗試建立以財務為中心的環形內部價值鏈(見圖2)。
圖1 傳統企業價值鏈管理體系
圖2 以財務為中心的環形內部價值鏈
環形結構將業務流與資金流緊密結合,可以不斷地實時進行兩者之間的信息傳遞與反饋。集團財務部門的旁觀者角色轉變為執行人,由事后的記錄轉變為事前的預測者和事中的監督。提高了企業的業務處理效率,更好地利用了企業內外部的資源,有利于達到增值的目標。
(二)建立集團內資金融通機制實現企業資金集中管理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要發揮財務公司的作用,實現充分利用內部和外部資源的目標。資金集中管理是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核心,其建立的“資金池”機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資金歸結率,調劑集團內部的資金余缺。“資金池”的建立把集團下屬各子公司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鏈狀結構”,與集團的內部價值鏈有機的結合,環環相扣;財務公司與各分公司保持密切的溝通和協調,及時匯總各分公司會定期編制資金計劃,對將來幾天的資金需求情況進行統計、匯總、進行資金供需情況的預測,及時掌握各個分公司資金需求情況,統籌“資金池”的資金調度,保證公司系統各單位的資金供需都能較好對接。可以說,資金集中管理是價值鏈財務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方式。
(三)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擴大財務信息的采集面
從價值鏈理論得知,價值鏈上的財務信息產生于企業價值增值活動的各個環節。企業價值鏈是財務信息流的載體,價值鏈上的財務信息所提供的資料與數據,是促成企業價值增值的關鍵內容。而信息技術手段是價值鏈財務管理模式的支撐平臺。沒有會財務信息系統的企業無法有效地實現價值鏈財務管理。閻達五教授認為:價值鏈會計(財務)靠信息技術實現,實時控制是價值鏈會計(財務)所要實現的核心職能。由此看來,電子信息技術不僅僅是價值鏈財務管理的工具。更是價值鏈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集團可以適時采用ERP等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統籌安排集團內的信息,增強企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手段。
(四)從三個層次出發構建三維的動態財務管理模式
基于價值鏈管理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可以從業務層、控制層和戰略層三個層次同時發揮作用。業務層需要保證業務、財務流程的一致性及財務業務數據的時效性,獲取與業務同步的價值信息以供分析、決策;控制層通過數據的靜態、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分析,發現價值流動的方向和問題,找出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戰略層面上從價值鏈管理的角度對企業經營方向、內部管理、制度建設等進行調整,優化資源配置,為戰略的制定和調整提出切實可靠的依據。
二維財務管理模式以歷史資料數據為依據,記錄與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歷史和現時狀況。企業集團建立三維的新模式,不僅聚焦于企業當前的運營狀況,而且還應該關注過去和未來,這也是價值鏈管理思想在財務管理當中的全方位體現。當然,企業集團考慮到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價值不斷增值,這種三維的財務管理模式也必須是動態變化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論價值鏈管理視角下的集團財務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