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IT領袖峰會3月22日在深圳舉行,數字中國常務理事李穎給發布《中國IT產業發展年度報告》并指出,中國IT產業創新指數從2011年的53.38提高到2014年的62.2,這說明中國的整體創新環境是一個適合創新和互聯網發展的國家。
2014年,中國IT產業投融資表現活躍。并購案例達到656起,同比增長104%,金額3121億元。628起同比增長65.5%,涉及金額450億。40多家IT企業海外IPO,阿里全球最大的IPO。
以下為李穎《中國IT產業發展年度報告》演講實錄:
李穎:尊敬的許市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代表中國IT領袖峰會就今年的《中國IT產業發展年度報告》向大家作一個簡要的報告。
今年我們報告的主題是和大會主題一致,IT重塑產業生態。今年的報告研究下來應該說呈現了整個中國IT產業發展幾個重要特色。
首先是一路一帶、制造2025等國家大戰略為IT發展、IT作用發揮提供了難得的機遇。IT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產業生態構建完善的步伐加快。
第二,軟件定義,數據驅動的趨勢日益明顯。產業的融合加深。
第三,互聯網+成為經濟新生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經濟新驅動、新業態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
下面我分三個部分對今年的報告作一個簡要的說明。
首先2014中國IT產業發展的評價。今年我們是第三次接受峰會的委托做這個研究報告。前幾年我們基本上是基于大量的信息研究有了一個基礎,今年我們就首次希望通過一個相對系統和體系化的方式對整個IT產業發展有一個更加系統化的評價。但是今年是剛剛開始,所以我們只選取了八個國家,先從一個比較簡單的角度切入。整個評價體系我們的緯度是兩個。一個是從IT產業本身的產業自身的發展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它自身的發展這個緯度,我們叫供給側。另外從IT產業勢能效應、富能效應、轉換效應、輻射效應,也就是現在講的互聯網+,我們從這兩個緯度構建整個評價體系,我們一共有四個主要指標,一個是產生表現、一個是產業輻射、一個是產業環境、還有一個是產業創新。通過四個緯度構建了一個中國IT產業發展綜合指標體系。
我們評價的方法也是對國際上很多大的研究機構評價方法做了一個研究和測度,最后我們是選擇了世界經濟論壇整體的評價方法,把IT產業分成三個階段。一個是要素驅動階段,一個是效能驅動階段,一個是創新驅動階段。在不同的階段我們也對相應的指標的權重有一個相應的調整,我們的數據來源主要是基于一些公開的信息的來源,包括全球知名的咨詢機構的數據,國家統計部門數據、國際組織機構的數據報告。
按照這樣一個緯度,我們今年整體的結果應該說整個中國IT產業發展指數,整個數值是61.5分,這個在我們整個測度的8個國家我們是屬于第二梯隊末端。整體還是反映出整個IT產業發展還是在持續提升,但是與IT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相當的差距。
從幾個分項指標來看,產業指數提升快于整體指數,IT產業由大向強的過程。產業創新指數是線性上升,產業創新能力在增強。由于時間有限,我不太細說。比如產業創新緯度里面,也有幾個主要要素:知識產權、研發投入、技術水平、上市公司,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就是中國IT產業創新指數從2011年53.38提高到2014年62.2,而且指數高于整體分數,整體創新環境包括今天上午論壇大家談中國是不是一個適合創新和互聯網發展的國家,我們覺得這個應該說反映的情況還是比較積極的。
第三,關于產業環境,整體產業環境這塊我們看到曲線分值也是高于綜合的指數。除了2012年應該說整體也是一個創新的趨勢。從他這個測量的緯度有經濟發展、用戶數量、政策法規、潛在的人才規模、投融資等方面,所以說中國IT產業環境整個指數達到了68.7這個分數應該說還是比較高的,說明政策和市場環境還在不斷完善,產業環境指數向好。
最后一個是產業輻射指數穩定提升,IT支撐核輻射作用凸顯。我們看到這個指數也是在線性增長的,但是應該看到在這四個緯度里面,這個指數的得分最低。雖然也是排名第六,但是遠遠低于前面五個國家,也低于我們國家整體綜合的IT發展指數。從這個角度來講,現在國家、總理提出互聯網+應該說確實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方向和機遇期,這個應該說還是有很大的空間。說明我們的IT產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產業富能效應、轉換效應、輻射效應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
綜合下來,從整個評價體系,我們看到整個IT產業發展的態勢有這么幾點。
第一,整個產業規模還是在平穩增長。電子信息產業收入超過了14萬億,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萬億,同比增長11.5%。軟件實現了3.7萬億,同比增長20.2%。整體的制造業提升了11.5%,軟件是提升了20.2%,電信服務這塊有一個微弱的下降。
第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8-2014年軟件業務所占整個IT產業比重是提升了12.9個百分點。我們整個制造業下降8.4個百分點,電信服務下降了4.5個百分點,只有軟件是提升了12.9個百分點。
第三,技術和產品創新突破加快。這里面因為時間關系,我提煉了幾個比較有標志性的數據。首先中芯國際突破2.8納米級的工藝,今年將投入量產。另外是北方微電子研發的1.2億英寸納米級離子硅刻蝕機獲得比較大的訂單。4G基站、微基站產品也是通過了商用測試。整體打動國外大企業壟斷,我們也在國際標準上話語權也是有比較大的提升。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提升。還有值得提的,華為累計擁有專利近3.7萬項,全球4G專利里面前十宗有華為、中興、大唐,這都是相對比較有標志性的。
第四,骨干企業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提升。華為蟬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聯想也成為全球最大的PC廠商。我們智能手機出貨量前十有六家中國的公司,整個我們骨干企業影響力在國際提升。
第五,IT產業投融資表現活躍。并購案例達到656起,同比增長104%,金額3121億元。628起同比增長65.5%,涉及金額450億。40多家IT企業海外IPO,阿里全球最大的IPO。
這是產業綜合評價結果。
第二部分,IT重點領域進展。首先是基礎支撐能力有所提升,轉型發展加快,這里面幾個具體體現,2014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3015.4億,同比增長20.2%,9家大型企業進入全球50大無晶圓廠商IC設計企業,深之度等七家國產操作系統企業入圍2014年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協議。2014年占全球比重,面板供應大概有17.2%,比上年提升4.3個百分點。移動互聯網保持了高速增長,移動智能終端泛載化趨勢明顯。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用戶規模達到5.57億人,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4億臺,4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互聯網企業。物聯網步入規模發展期,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明顯。云計算發展步入新常態,應用加快,競爭加劇。大數據走向應用,開放的數據拓展產業的新藍海。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呈現出新的特點。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持續壯大,移動和跨境電商成為熱點。這里面也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因為時間關系不細講了。還有一點,車聯網生態體系現雛形,市場發展面臨不少問題。2014年我國汽車保有量1.3億臺,車聯網滲透7%,市場規模100億,形成五大產業生態雛形。
最后我想對2015年IT發展趨勢我們整個課題組做了初步研判,提出六點趨勢展望。首先是硬件價值軟件化。軟件作為1949年第一臺計算機誕生后,作為硬件里的部件,今后他已經成為整個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IDC、軟件定義智能終端,軟件已經真正成為整個IT系統的核心和基礎。應該說軟件構建的平臺是所有的智能終端,應該說所有智能終端是軟件構建起來平臺的終端。
產業鏈構建生態化。產業鏈從上游-中游-下游產業鏈布局,從原來追求產業鏈完整到現在追求價值鏈完善。游戲規則改善從上中下游產業鏈格局向核心+外延生態系統布局發展。IT產業生態呈現出分層迭代發展趨勢,根生態、微生態就不講了。
互聯網應用的產業化。我們的消費互聯網發展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但是依然還有很大空間,但是互聯網+對產業互聯網來講應該說是一個未來發展更大的機會和戰略方向。
制造業加速服務化。今天馬總在高峰對話里對這一點進行了闡述,講的非常深刻,我不再重復了。
服務業發展新型化。
跨界和融合成為新常態。我想因為時間有限,我就簡要把我們報告結論給大家作一個說明,有詳細的東西可以看報告。另外有哪些不妥之處,請產業界朋友們批評指正。謝謝!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中國IT產業發展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