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性是云計算的關鍵
德國提出的“工業4.0”國家戰略,在過去的一年多里持續成為全球各國關注的焦a點;而李克強總理今年的一場政府工作報告,也讓“互聯網+”瞬間成為了網絡熱詞。作為互聯網+、工業4.0的關鍵支撐,云計算也由此在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里,云計算一直都是資本市場最青睞的題材。包括谷歌、微軟、亞馬遜、IBM等全球IT巨頭,也都在以云計算題材來拉動股價和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
既然云計算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在面對不同廠家提供的云計算服務時,應該重點考量什么指標?
對于這個問題,大多數用戶都會將“穩定性”放在第一位,原因不言自明——站在用戶的立場上來看,沒有一位用戶愿意自己的業務被中斷哪怕是一分鐘。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業務遷往云平臺的今天,一旦出現宕機或數據丟失,其后果可想而知。
2014年云計算穩定性報告
既然大家這么關心云計算的穩定性,那么關于云計算服務的穩定性報告自然也就有了市場。
不久前,美國網站追蹤公司CloudHarmony發布了一份報告,表示云計算服務在近幾年發展迅速,穩定性方面也開始直追運營商。在過去的一年里,CloudHarmony一直監測著48家云服務商的宕機故障頻率。該公司首先在這些服務商中的每一家都運行一個網絡服務器,然后追蹤服務何時無法使用,最后記錄下宕機故障的發生次數和時長。這種辦法雖然算不上完美,但是卻可以很好地觀察到這些服務商的服務運行情況。
根據CloudHarmony的統計報告,亞馬遜的彈性計算云(EC2)在2014年共發生了20次宕機故障,累計宕機時長為2.41小時,這意味著亞馬遜云服務的可靠性已得到大幅提升,正常運行時間百分率達到了99.9974%。研究機構Gartner在2014年預測稱,亞馬遜分布式系統的規模將是其競爭對手的五倍。以亞馬遜AWS的規模而言,能夠得出這樣的可靠性數據可以說非常了不起。
相比之下,谷歌的云平臺累計宕機時長僅14分鐘,可用性達到99.9996%,成績也相當不錯;微軟2014年的宕機事故導致其Azure云服務在可靠性方面表現欠佳。據統計,微軟Azure在計算方面一共出現92次宕機故障,總計宕機時長39.77小時;其存儲平臺一共出現141次宕機故障,總計宕機時長10.97小時。至于其他幾家主要的云計算公司,像CenturyLink、Digital Ocean、Rackspace、Joyent等云廠商的宕機時長則分別為26小時、16小時、7.52小時、2.6小時。
報告同時還揭示,各大云服務商在2014年中各自遇到了一些問題。譬如在虛擬化平臺Xen的漏洞于2014年秋季被發現后,大約有10%的亞馬遜AWS EC2實例必須被重啟;Rackspace也在2014年秋季經歷了一次大規模重啟;微軟的存儲服務在2014年11月出現服務中斷;Verizon更是在2015年初就開局不利——該公司告訴客戶,由于計劃性維護,2015年1月其云服務宕機時間最長可能將達到48小時。
中國云計算廠商的崛起
除了CloudHarmony關注的這些云計算巨頭們,國內近年來也有大量云計算廠商快速崛起。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由于CloudHarmony公司并沒有將中國的云計算廠商列入統計范疇,所以我們很難根據該公司的報告來對比國內外廠商的云計算服務。
不過非常幸運的是,筆者最近從業內人士處得到了一份關于阿里云的數據報告。根據里面的統計數據,2014年阿里云ECS的可用率平均每月達到了99.996%以上,與亞馬遜AWD的表現相差無幾。這樣的成績甚至已經超越了大多數國外的云計算廠商。因此在云計算的穩定性方面,國內廠商其實已經可以與國外同行媲美。
事實上,阿里云近年來在技術領域的進步非常引人注目。之前在那場Xen漏洞風暴中,阿里云的表現就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期。許多讀者應該都還記憶猶新,不久前開放源代碼虛擬機監視器Xen接連爆出數個新型高危漏洞,包括Linode、AWS、Rackspace在內的多家云計算廠商,均不同程度地告知客戶需要停機維護或重啟服務器來解決,導致不少客戶業務大受影響。而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阿里云卻找到了熱修復的方式完成漏洞修補從而避免了上百萬臺服務器中斷服務,保證用戶業務對修復過程無感知。
值得一提的是,這其實并不是阿里云第一次有著如此卓越的表現。2014年9月,同樣也是因為Xen漏洞,導致很多云服務商被迫停機維護,而阿里云的用戶則沒有收到影響。
阿里云的技術實力
為什么在Xen漏洞風暴中,那么多大牌云計算服務商紛紛中招,阿里云卻能獨善其身?阿里云究竟掌握了怎樣的秘密武器?
在卓越表現的背后,往往都有著強大的技術作為支撐。事實上,阿里云近年來在技術、工程等領域已經有了突飛猛進。
以Xen漏洞風暴為例,根據嚴格的NDA協議和披露流程,Xen安全團隊會在公布漏洞前提前10-14天發給全球的關鍵公司做預披露相關的動作,以留出時間給這些公司做線上系統安全漏洞的修復。阿里巴巴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Xen安全漏洞預披露列表的公司,因此阿里云可以提前得知漏洞的相關信息,然后做相應的安全防范動作,比如重啟機器或者熱修復漏洞。不過與國外云計算巨頭不同的是,阿里云在技術層面突破了從控制域Dom0無法訪問Xen Hypervisor內存的限制,在確保上層用戶業務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動態替換Xen Hypervisor中有問題的指令。這也是阿里云能夠屢次在Xen漏洞風暴中獨善其身的秘訣。
阿里云在穩定性方面的出色表現,不但贏得了眾多創業者的青睞,而且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關注。不久前,阿里云就得到了中央政府采購網的訂單。2015年3月4日,阿里云又正式宣布美國硅谷數據中心投入試運營,向北美乃至全球用戶提供云服務,這也是阿里云繼杭州、青島、北京、香港、深圳之后的全球第六個數據中心。
硅谷數據中心的開放,將幫助中國互聯網公司更輕松地拓展海外業務。通過阿里云,國內用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需要在海外租用和部署服務器,以及面臨語言、當地法律政策、換匯等多種不便,而是只要在中國本地輕點鼠標,就能實現位于美國的網站、移動應用部署。而美國公司也將首次使用來自中國的云服務。阿里云硅谷數據中心的運營,意味著阿里云即將開始在云計算的發源地美國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等強大的對手展開直接競爭。
由是觀之,阿里云已經有了“中國亞馬遜”的雛形。
阿里云的野心
雖然已經進入了美國市場,但是阿里云的野心顯然不止于此。
盡管在阿里帝國的龐大業務中,阿里云只能算是個初出茅廬的嬰兒,但是阿里云所表現出來的爆發力和加速度,卻不得不讓人為之驚嘆。
就在阿里云宣布開放美國數據中心運營的前后,IDC發布了《2014上半年度中國公有云服務追蹤研究》(China Public Cloud Services Tracker, 2014H1),阿里云以22.8%的市場份額首次登頂IaaS服務市場。
在剛剛閉幕的2015德國漢諾威CeBIT上,馬云現場展示的“刷臉支付”也讓阿里云大放異彩,因為“刷臉支付”背后的人臉識別就采用的是阿里云的服務。據德國當地媒體報道,阿里云將在歐洲建數據中心,德國是重點考慮對象之一,阿里云與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的相關合作也正在洽談當中。另外據了解,除了歐洲之外,阿里云還計劃在北美、日本、中東等全球各地選址建立數據中心。
伴隨著阿里云一路的高歌猛進,也許在明年CloudHarmony公司的統計報表上,我們就能看到阿里云的排名。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