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部件制造部(簡稱部件制造部)為國內重要的重型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成立于2009年1月,在冊職工1123人,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主要產品有平衡軸帶軸殼總成、新型推力桿、舉升油缸、舉升油泵、轉向橫直拉桿、轉向操縱裝置、制動蹄鐵、車輪總成、鞍式牽引座、傳動軸總成、組合踏板總成、騎馬螺栓、車輪螺栓、鋼板彈簧銷、精密鑄造件、壓鑄件、重力鑄造件等。其中盤齒連接盤拉花鍵工藝、汽車用組合踏板、汽車用組合踏板支架、鑲硬質合金刀頭的平底锪刀等多項獲國家專利。部件制造部秉承“打造精品部件,服務一流整車”的質量方針,先后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ISO/TS16949:2009質量體系認證,堅持為顧客提供優質產品和親人服務。伴隨著重汽集團的飛速發展,以國際合作為契機,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究,提高核心競爭能力,逐步實施零部件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品牌。
1 部件制造部信息化需求分析
1.1 管理重點與困擾
1.1.1 生產管理應變能力差
部件制造部生產管理較復雜,產品工藝種類繁多,如鑄造、沖壓、熱處理、達克羅、噴漆、機加工、裝配等,同時既有重復生產、大批量加工,也有按單生產、流水作業的模具生產,對車間在制品管理要求高。同時,在汽車產業鏈上,主機廠對上游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價格、服務、交貨能力、交貨準時性等方面都有嚴格要求,因此,零部件供應商的供貨都要按主機廠的節拍而定,部件制造部也不例外。生產節拍表現出品種多、交貨期短、需求變動頻繁的特點。從客戶—銷售—設計—生產—采購—財務—成本,需要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才能動態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適應千變萬化市場和客戶定制化的要求。
1.1.2 在制品與倉庫庫存缺乏控制
產品零件從第一道工藝開始到最后一道工藝完成,其間所要經過的時間通常需要數天甚至數周。眾多的產品零件,分布于多個車間,各道工藝分別已經完成多少數量,差多少數量未完成,還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完成,以及各道工藝當前在制量為多少,目前進行到哪一道工藝等等,信息無法準確及時的得到。造成在制品數量過多,賬務信息不準。如何解決在制品與倉庫庫存的控制,是困擾生產管理者的一大難題。
1.1.3 生產狀況復雜,現場不易掌控
實際生產過程中,往往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產品的重修返工,材料、半成品的報廢等等,管理人員很難及時掌控現場狀況。而且加工零件多,需要的材料多,車間現場往往需要填寫大量領料、交驗、轉入轉出、退庫等大量的單據,造成了人員填單工作量大且易填錯。
1.1.4 委外加工不易管理
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和交貨期,降低制造成本,部件制造部有很多產品都存在委外加工業務。如何跟蹤委外加工物料的生產以及如何處理好與委外加工相關的業務,包括委外加工的合同、材料的領料與物料的入庫及加工費用的結算等,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1.1.5 成本計算不準確,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計算產品成本,無法計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費用分攤很粗,大量成本數據采集是人工歸集的,數據準確性很差,使得成本計算不準確。一般不進行標準成本的計算,也很少進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1.1.6 信息分散、不及時、不準確、不共享
產、供、銷、人、財、物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們之間存在大量信息交換。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礎數據,信息分散、不及時、不準確、不共享、大大影響管理決策的科學性。由于生產物流環節都是手工制作,業務運作效率低、出錯多,部門間協調工作量大、溝通成本高。部件制造部逐漸陷入了管理困局,急需建立一套精益的、柔性化的、均衡化的生產管理體系。
1.2 需求與改善
1.2.1 快速與敏捷
在先進信息網絡平臺的支持下,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作業規范體系和制度體系,企業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并強調從供應商到客戶物流的時間性和成本性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響應速度,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統一,建立與供應商、客戶、合作伙伴進行快速信息交換的商務平臺。
1.2.2 智能化與集成化
將企業內部與外部的各類信息系統進行整合和集成,及時、準確和方便地提供所需的信息數據,使報表和業務數據分析更加有效、準確,提高各級管理層的決策分析能力,對轉瞬即逝的機會,快速做出反應,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生存能力;為企業內部與外部各單位達到共建、共享和共贏的最終目標,讓部件制造部增強市場應變能力,增強客戶滿意度,降低經營成本。
1.2.3 協同商務運作
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最佳效能,在一個統一的管理架構和標準化的信息系統集成平臺下實現協同運營和協調運作,其核心就是要通過信息集成與過程協同實現整個企業的信息共享和資源優化。
2 部件制造部信息化戰略
2.1 建立健全內外網絡建設
自2009年4月份始,部件制造部著手網絡改造,實現了從濟南商用車有限公司核心交換機脫離,構建了包含部件制造部管理部室及五個加工部在內的局域網絡,精心打造了內部網站平臺,建成一個覆蓋全公司的計算機網絡化的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使企業在滿足安全規范的同時保障企業商務運作要求,實現企業內、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業與外界的緊密聯系。
2.2 ERP系統的建設與應用
建立了一套獨具部件制造部特色的ERP系統,實現了合同管理、采購管理、倉庫管理、工藝路線管理、車間管理、生產計劃管理、質量管理、代管管理、委外管理及發交管理、質量索賠管理、物流結算管理及成本核算等功能,實現了從生產計劃、采購、檢驗、加工、發交銷售及至財務核算、成本核算等所有環節的閉環管理,實現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與業務過程的高度集成。
2.2.1 ERP系統各主要功能的流程
圖1 采購、入庫、結算流程
圖2 車間生產流程
圖3 委外管理流程
2.2.2 ERP系統實施的效果
*實現了企業管理模式從粗放到精細化管理的變革,滿足企業迅速擴張、快速復制的需求;
*實現了企業產品研發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包括零部件、圖文檔、產品結構、工作流和工程變更管理等功能;
*能夠支持企業采購、庫存和物流管理的所有業務,提高企業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能夠支持精益生產管理模式,實現多品種、小批量、客戶化的柔性生產和高質量產品的低成本生產;
圖4 預算管理工作界面
*實現了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包括預算的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和預算分析等;
*能夠支持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符合ISO9001:2000及ISO/TS16949:2009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包括采購入庫檢驗、在制品檢驗、成品檢驗等;
*能夠支持企業對產品生產和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產品成本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2.3 商務平臺的建設
為滿足與供應商及客戶的信息共享與交流,部件制造部構架了商務平臺。所有與供應商及客戶相關的業務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處理,如供應商檔案、合同查詢、采購計劃、訂單需求、到貨信息、開票信息、發票信息及客戶的物流信息。
2.4 在線檢測的應用
傳動軸裝配線實施了在線檢測系統,實現了打標機設備、傳動軸校直機、雙面焊接機及雙面動平衡機的技術參數的在線實時檢測。從每條生產線的標記機開始,對每根傳動軸的唯一性標記打印完成后會自動上傳打印內容,后面的工序調用該工件的唯一性標記內容,然后進行相應工序操作,同時上傳此工序的操作人員信息、設備信息、工藝參數信息等。進而服務器能夠采集到每道工序的實際相關信息,實現了每個工件的質量可追溯性。對焊接機的實時數據包括焊接電流,焊接電壓、焊接速度等通過專用的測量儀器,將數據輸入工控機,焊接完成后將數據傳輸至服務器的數據庫。方便生產管理人員對每根軸的焊接質量進行監控,和月末統計工作。對校直機進行了在線檢測和數據上傳系統的改造,通過專用的測量數字千分表的實際測量,并將測量的數據直接上傳至服務器中,減少了人為的校直誤差,大大提高了校直工序的產品質量,同時減少操作人員的測量時間,提高了勞動效率。
利用該在線檢測系統,生產管理部門和質檢部門可以對各生產線上的每臺設備的生產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隨時調用所有的數據,月末對每臺設備上的每位操作人員的生產情況自動生成匯總報告,統計報表,同時實現對所加工的每個零部件的檢驗數據的追溯和質量跟蹤。大大減少了質檢人員的工作強度,同時減少了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2.5 其他管理軟件的實施
應集團戰略發展要求,部件制造部陸續實施了“產品質量改進管理系統”、“生產環境及安全管理系統”、“計量器具管理系統”、配件銷售一線通、質量索賠管理系統、供應商管理系統及地磅管理軟件及防控檢測系統等,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優化、整合了資源,降低了整體的運作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全面提高了部件制造部核心競爭力。
3 結束語
部件制造部在信息化建設中高度重視統籌規劃,加強基礎工作和技術創新,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以科學管理為主線,在講求實效的前提下發展信息化,需要貫徹以下兩點方針:
·建立公司信息應用系統與建立現代管理制度相結合,加強內控管理。信息系統雖是一種管理工具,更是體現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企業的制度必須結合信息化工具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重視部件制造部的整體信息化建設。以市場需求為中心,緊跟中國重汽集團的發展方向,進行產業鏈的整體協調和計劃,強化與產業鏈合作伙伴的生產信息共享,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內部整合過程,達到最充分的需求鏈滿足,最佳庫存速度的多贏效應,并最終實現供應鏈成本的降低和整體競爭力的加強。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中國重汽部件制造部信息化實施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