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在制造業全球化、集群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下,制造企業信息化應用已從運營層轉而向管理和決策層的方向發展,支持管理者面對商務環境的快速變化做出敏捷反應、科學決策以及價值管理。我國的制造業越來越重視商務智能在實現管理創新卜的巨大作用,這是由ERP業務數據的大量積累與其在決策分析上的局限性之間的矛盾決定的,ERP與BI的融合已成為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
制造業商務智能不同于其他行業,它具有自身鮮明的應用特點,主要包括:(1)整體數據量相對較小,但單個數據的數據結構復雜;(2)數據的生命周期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有關,許多行業的經營數據生命周期覆蓋從物資采購到客戶服務的整個環節;(3)制造業注重過程控制管理,如根據ISO9001標準制定了供應、生產、銷售、質量保證等體系文檔,存在大量完整、系統的非結構化數據,其中包含了許多商務智能的關鍵性指標。由此可見。作為一個龐大的應用體系,制造業商務智能會因為不同的應用行業而千差萬別。在此背景下,提供支持多種制造業商務智能發展模式及產品研發的解決方案已成為支撐我國制造企業發展并進入全球化制造網絡的重要因素。本文從我國制造業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出發,對自主ERP系統和商業BI工具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分析,結合制造業行業特色,提出了基于自主ERP和商業BI工具的制造業商務智能發展模式,總結了模式適應的企業特征,并對模式采用的關鍵技術進行了說明,為研究發展我國制造業商務智能技術與產品過程提供幫助。
2 O-C模式內涵
我國制造業種類繁多、信息化基礎不一、國內外系統多種多樣,為發展制造業商務智能帶來了困難。考慮各種各樣的制造業行業特色,考慮制造企業應用的多種多樣的ERP/SCM/CRM等系統,與國外著名軟件商同臺競爭,本文提出r針對特定行業和特定信息化基礎的商務智能模式一基于自主ERP和商業BI工具的制造業商務智能發展模式(Owned ERP and Commercial BI),即O-C模式。該模式中,企業ERP與BI丁具于同一個開發實施團隊,商業BI工具可能來自BO等國外的專業BI工具商,其特點是必須實現我國ERP、我國行業商業智能平臺與商業BI工具的集成,其模式圖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自主ERP和商業BI工具的制造業商務智能發展模式
該模式通過商務智能平臺實現自主研發的ERP軟件與商業BI工具軟件的有機集成,采用SOA技術開發BI工具集成框架,同時開發針對自主ERP產品面向BI分析應用的數據接口;它包含了基于自主ERP和商業BI工具的商務智能平臺的行業分析應用模塊,包括面向運營管理層的分析應用模塊和面向戰略決策層的分析應用模塊,并采用ERP+BI的軟件部署方式,實現ERP同Bl的緊密集成。通過商務智能平臺實現自主研發的ERP軟件與商業BI工具軟件的有機集成,從而可以充分利用專業ERP及商業BI工具的優勢幫助制造企業提升商務智能的應用水平。模式由七種面向制造企業的戰略決策和運營管理模型支持,包括支持制造業動態成本評估的產品配置管理技術、支持業務流程優化的生產過程動態規劃技術等,形成了面向復雜、動態環境的BI行業分析模型,能夠幫助企業在全局、復雜和開放的競爭環境中做出正確決策。
在自主ERP與商業BI工具集成的過程中,ERP系統的內部數據結構已知,可直接在其業務子系統上集成BI工具。從子系統的海量數據中抽取、轉換、加載數據,形成可進行決策分析的分析型數據,加載入數據倉庫。
3 O-C模式適應的企業特征
基于自主ERP和商業BI工具的制造業商務智能發展模式將商業BI建立在自主ERP進行業務處理產生的大量業務數據的基礎上,其適應的企業具有如下特征:首先,企業的實際需求呈現出動態特性時應考慮O-C模式。若企業的管理思路隨著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發生變化,不同行業的不同企業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采用符合企業習慣的運營模式。采用自主的ERP為商務智能提供基礎數據可以動態地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不會因為商業化的影響而發生功能落后于需求的情況。對于需要確保業務流程相對穩定的企業,要求信息化后的運營狀況與現有的業務流程相匹配,企業的數據信息和管理模式相對固定,O-C商務智能模式的實施可以使企業的舊有的流程與規范得到延續。
其次,存在大量異構數據積累的企業應該優先采用O-C模式。對于部分制造企業,在ERP實際應用中,其各子公司可能使用不同業務系統,存在報告格式不統一、業務流程差異;企業存在Windows、UNIX、Linux等多種操作系統。這使得項目實施中獲取數據、構建數據倉庫、提高ETL效率都有非常大的難度。這些大量積累的異構數據要求針對特定的應用對象開展ERP應用,并選用合適的商業BI工具進行集成。
最后,商務智能藎礎薄弱且對商務智能需求多樣化的企業可使用O—C模式。當企業的商務智能基礎相對薄弱時,需要通過集成商業BI工具來幫助制造企業建立高起點的商務智能應用。現有商業BI工具經過多年的發展,具有較強的通用性,集成了包括報表、查詢和分析、績效管理以及數據產品等在內的應用,滿足管理層和業務層運營分析的需求。有些企業對商務智能的要求會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單一的BI產品很難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多樣的商業BI工具與自主ERP集成形成的行業商務智能平臺,能夠做到信息共享、互融互通,同時也降低對單一BI產品的依賴程度,降低應用風險。
4 O-C模式技術路線
支持O-C模式的商務智能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商務數據的ETL技術、支持制造業動態成本評估的產品配置管理技術和支持業務流程優化的生產過程動態規劃技術。
4.1 商務數據的ETL技術
針對制造業自主ERP應用中存在等多種數據源系統及大量的異構數據的現象,以Petri網作為中間語言,實現任意兩種過程模型之間的自動轉換算法,并能夠與國產商務智能工具集開展集成協作,通過設置過程建模語言與Petri網基本構造(順序、與分裂、與合并、或分裂、或合并等)之間的映射規則,實現任意兩種過程建模語言表達的模型間的自動轉換,從而為ETL工具支持異構數據的獲取與整合提供技術基礎。
4.2 支持制造業動態成本評估的產品配置管理技術
支持制造業動態成本評估的產品配置管理技術以大規模生產所具有的效率和質量,設計和制造出滿足不同客戶群體需求的產品,并能夠準確快速地響應客戶的詢價請求。以產品模塊化設計為基礎,建立產品功能結構單元。由產品功能結構單元組合形成包含r各節點配置規則信息的產品配置模板,結合產品配置結果進行產品成本評估。產品配置模板是所有功能結構單元的組合產品結構模型,包含產品結構各節點的配置規則信息,可以通過產品結構的變型構成整個產品系列。產品配置模型的求解過程實際上就是利用模板和配置規則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功能結構單元的實例化過程。
4.3 支持業務流程優化的生產過程動態規劃技術
支持業務流程優化的生產過程動態規劃技術以企業生產過程為研究對象,構建柔性車間調度模型,基于企業生產過程的生產模式、加工條件、制造資源等,動態優化生產計劃制訂與動態進度控制,以縮短機器的閑置等待時間,提高機器利用效率,縮短生產周期。在約束條件作用下,考慮五個優化目標集(T,C,D,B,L)建立面向柔性作業車間的分批調度優化模型,優化目標集(T,C,D,B,L)分別表示生產周期、加T成本、拖期懲罰值、批次數量、機器總負荷。
5 結 語
本文提出了基于自主ERP和商業BI工具的制造業商務智能發展模式,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了該模式應用企業的典型特征,以指導我國制造業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發展模式。該模式可以有自主ERP系統的基礎,快速地在原有ERP客戶和潛在客戶中構建BI應用系統。這一模式應努力用國產BI工具來替代國外BI工具,以擴大國產BI整體方案的市場占有率。通過商務智能平臺實現自豐研發的ERP軟件與商業BI工具軟件的有機集成,充分利用專業ERP及商業BI工具的優勢幫助制造企業提升商務智能的應用水平。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