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紡集團簡介及近年發展成就
中紡集團成立于1951年,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屬的大型企業集團,中國五百強企業之一。我們橫跨兩大主業,一個是紡織,一個是糧食。中紡是中央直屬的四大糧食企業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大豆貿易商、棉花貿易商、腈綸進口商。中紡也是一個中國最知名的羊毛出口商。
2007年,集團啟動第二個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預計到2016年集團主業務收入將達到8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達到18%。作為一家傳統的外貿型企業,近年來隨著國家的轉型發展,中紡集團也逐漸的從傳統的外貿商轉型成為供應鏈的管理商。成為一家以糧、棉、油等大宗民生相關產品為主業,圍繞貿易、加工等方面的供應商。
集團企業信息化ERP的特點與發展戰略
中紡集團開展信息化工作緊密圍繞著國務院、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要求。中紡“十二五”期間的信息化發展目標是以深化融合和深化應用為重點,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到2015年底,實現所有管控的信息化業務的全覆蓋。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信息化與業務深度融合,應用實效進一步提升。
我們認為中紡集團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路徑符合企業經濟發展模式。最初的信息化對企業是一個支持作用,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成為業務支撐,第三階段是推動業務的發展,最后達到企業化引領和融合,最后由企業信息化演變為信息化企業。這是我們的工作的最高目標。
對于大型集團性企業來說,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也是很多的,對信息化的要求也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來的。隨著企業的發展,來自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管控的挑戰很大,不管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現在的歐債危機,這些風險都是存在的。我們需要考慮如何應對這些挑戰。轉變增長方式、提升業務價值、國際化經營、如何滿足快速多變的市場、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資源管理、安全生產、節能降耗、企業品牌價值的提升等諸多問題都對IT提出了要求,如何提高IT的投資匯報率,如何提升IT對企業的貢獻,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和經營效益等等。
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很多問題。中紡集團正在制定“十二五”規劃,制定信息化配套的執行綱要來滿足深化應用、融合和變革的要求。中紡的IT愿景目標:保持以信息化建設與集團戰略目標高度一致為前提,支持業務運營與管理水平的不斷優化,持續提高決策水平、決策效率和風險管控能力,使信息化成為支撐集團戰略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說集團信息化建設工作將圍繞“四化三促進”展開,即主營業務系統化、信息資源集中化、風險管控數字化、領導決策信息化、促進企業轉型、促進業務高效、促進管理卓越。
中紡集團信息化建設的原則是五統一:統一建設、統一投資統一維護、統一管理、統一標準。信息化建設策略是積木式逐級推進+小步開跑+自主研發的策略,建設原則是瞄準需求,講求實效。發展方式為:“自主可控”、“低成本”、“可持續”。
集團企業信息化架構
中紡集團的信息化架構有三層,有運營監控層,業務執行層和管理層。對運營管控層是信用控制,業務執行和系統審批。目前,財務覆蓋率達到95%,業務覆蓋率達到85%。2013年要實現主營業務的信息化全覆蓋。中紡信息化己經達到了主營業務系統化、風險管控數字化、領導決策信息化。
創新應用有期貨系統管理平臺,包括采購訂單,銷售訂購、套期保值、現貨結算等功能。期貨管理平臺能時時感知期貨的賬戶資金情況,持倉情況。風險管理數字化方面包括期貨風險控制、大宗商品期貨風險控制、流動性和信用風險控制。風險日報平臺對風險時時檢測,進行報表反饋和對比分析。領導決策信息化,系統分析圖直接用在每一個月度的分析例會上。
集團企業信息化的管控模式與推進策略
中紡集團信息化采用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一把手掛帥,董事長是企業信息化的最高領導,CIO具體領導工作,業務部門也是各自信息化的主要負責人和責任人。在重點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建立AB角制度,建立信息化績效考核制度。
在信息化建設中,對人才的持續培養是不可忽視的工作。復合型人才是可以在關鍵信息化項目實踐中被發掘、被培養、被鍛煉和成熟。信息化工作要堅持“自主、可控與可持續”的原則,以自我力量為主開展各項信息化工作。在重點業務子公司,建立信息化團隊,形成信息化“三級梯隊”。
信息化工作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工作。系統上線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信息系統的運維周期是系統生命周期中最漫長、持續投入最大的一個期間 。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控體系建設。用制度的形式規范和統一集團及下屬企業的信息化項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效規避信息化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的諸多風險,提高管理軟件項目的“上線率”和“成功率”。重視數據質量,建立健全數據質量問題的長效機制。我們通過定期的數據、質量報告,建立質量監督員崗位多種手段確定信息化數據是及時、可靠的。
加強項目風險管理,建立項目例會制度、項目里程碑制度、項目風險管理制度。
信息化的應用效果與價值評估
支撐企業發展方式轉變和戰略轉型。對轉變方式的支撐,業務發展需要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和理念,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需要信息化技術有機融合。上新系統前我們的效率比較低,上了新系統后,提升了管控水平和能力,對業務也有一個很大的提高,減少了成本。
支撐企業管控能力和管理規范。通過實施財務業務一體化,將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匯總在ERP系統,整合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達到高度統一與集成。月報和季報上報的工作量從8天縮短到5天,財務預算的上報時間下降了10天,期貨結算效率提高了50%。年度無決算上報時間從100天減少到86天。通過監控報表及時反映受控對象的即時信息,提高了管控的準確性。按合同來歸集查詢相關業務、財務信息,實現了精細化核算管理,便于進行預算對比預算分析,以及基于商品、客戶和交易模式的多圍度分析。
支撐企業決策水平和可持續發展。加強了公司對期貨業務的風險監控;支持決策者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有效規避期貨市場的風險。期貨結算的效率提升了60%,做到實時跟蹤期貨與現貨的對比,期貨的損益數據分析等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