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2010)”把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作為“十一五”經濟工作的主線,而供應鏈生產模式的發展,正是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基本內容之一。近期發生的世界金融海嘯,凸現了轉變經濟模式的重要性,也凸現了發展供應鏈生產的迫切性......
競爭力的突破口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以往那種企業與企業之間單打獨斗的競爭模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協同商務、協同競爭和雙贏原則為商業運作模式的,由消費者、供應商、研發中心、制造商、經銷商和服務商等合作伙伴組成的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或者是一個跨國集團和—個跨國集團之間的競爭。
這種趨勢的演化,得益于信息技術和運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遠程生產組織和流通成本的降低。
博科資訊總裁顧問、著名物流供應鏈專家王頤中介紹說:“在這種模式中,大企業專注于品牌、客戶關系管理及創新性技術等核心能力的創造和提升,而將生產、流通、銷售中低附加價值環節外包給中小企業,以此形成以穩定交易和利益共享為特征的產業鏈(也是價值鏈)體系。這種模式對于總成本會帶來雙重效應:一方面,能夠大幅度降低生產加工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業之間的信息流、物流和自己流管理變得更為復雜,因而有可能導致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因此,供應鏈管理能力成為決定企業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從國家的角度看,供應鏈管理能力又決定了一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實時監控成為第一大挑戰
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研究員介紹,實時監控已經成為企業在物流供應鏈領域的最大挑戰。根據博科資訊對江、浙、滬三地100家企業的調查,70%物流供應鏈管理主管認為,實時監控是他們面臨的第一大挑戰,他們無法了解物流供應鏈中運輸的、庫存的、制造和銷售之間以及客戶需求方面的信息。
而日前,IBM在北京發布了《2009全球首席供應鏈官調查寶寶——智慧的未來供應鏈》。
《報告》指出,過去10年來,企業和供應鏈的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1995年到2007年,跨國公司的數量翻了一番多,從3.8萬家增加到7.9萬家,而國外子公司的數量幾乎增加了3倍,從26.5萬家發展到79萬家。新的局勢使得當下的供應鏈面臨著可視性、風險、成本控制、客戶親密度和全球化5大挑戰。
王頤中指出,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供應鏈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很多全球的產品都是在中國生產的,所以中國是供應鏈的一個重點地區。在物流供應鏈領域,中國的一些企業面臨著如何讓物流過程透明化,便于對物流供應鏈進行實時掌控。
信息化助力供應鏈
美國人山姆沃爾頓于1962年創立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在短短幾十年間,它由一家小型折扣商店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業。在沃爾瑪實現短時間發展壯大、超越對手,坐上世界零售企業的頭把交椅的各種因素中,強大的物流信息系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依靠自身的信息系統,沃爾瑪每年能夠滿足全球4000多家連鎖店對8萬多種商品的配送需要,每年的運輸總量超過78億箱,總行程達6.5億km。所有這一切,如果沒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王頤中介紹:物流信息的最大特點就是信息量大,IT技術作為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物流或是物流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誰掌握了IT技術,誰就獲得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只有通過IT技術,才能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為客戶提供盡可能多的增值服務,IT技術完全有能力構筑一個高效的信息平臺,使物流企業能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對客戶的要求做出快速反應,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國務院已經通過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這為供應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如果能夠抓緊改善供應鏈管理,推動供應鏈管理在國內有一個較快的發展,那么國家在渡過當前經濟難關,實現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方面一定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