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ERP實施與運用的十二個重要觀念,我們前面已經講了兩個,第一個是,要想把ERP實施好用好,企業員工一定要有全局思維,第二個是,ERP項目不是一個傳統IT管理軟件項目。那么ERP項目應該是一個什么項目呢?這就是本文要強調的第三個觀念,即ERP項目是一個改革企業管理模式的項目。
對于管理模式的定義,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做精益生產的,會有精益生產的管理模式,做六西格瑪的,會有六西格瑪的管理模式,做全面質量管理的,會有全面質量管理的管理模式,這里我們要站在ERP的角度來理解管理模式。
簡單來說,ERP的管理模式可以稱之為是一個管物理財的模式,或者說,ERP的核心就是要幫企業把物管好把財理好。這里說的管物就是管理企業的物料,重點是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和產成品;理財就是管理企業的財務,重點是往來賬和各項成本,包括采購成本、銷售成本以及生產成本。
在這個管物理財的模式里面,要重點做好四件事情:
1)決定如何管理企業的每一個物料;
2)決定如何管理企業的每一項成本;
3)決定如何管理企業的每一筆資金;
4)決定如何對物流、資金流進行控制。
請大家思考一下,在非ERP環境下,企業有沒有一套這樣的管物理財的模式?當然是有的。也就是說,在沒有ERP的時候,企業是如何管理每一個物料、每一項成本、每一筆資金的,是如何對物流、資金流進行控制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現在的問題是,企業在非ERP環境下的這套管物理財的模式好不好呢?答案是不好,甚至很差。如果企業覺得很好,那也一定是自我感覺良好。很多老板感嘆,看銷售收入的時候還不錯,可是一看凈利潤,就笑不起來了。問題出在哪里呢?就出在企業目前的這套管物理財的模式有問題,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本過高。
為什么企業現有的管物理財的模式,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呢?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企業缺乏一個有效的管理工具,或者說是缺乏一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怎么辦?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ERP實施好用好,通過ERP實施來優化企業的管物理財的模式,把一些不合理的東西去掉,把一些好的做法加進來。
這里我們要強調的重點是,ERP項目是一個改革企業管理模式的項目。我們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如果引入了新的工具,那么做事情的方式就會發生改變,比如有了洗衣機之后,就不會通過洗衣板用手來搓洗衣服了,有了風扇之后,就不必用手搖扇子來涼快了。ERP作為一個管理工具,企業在用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
下面我們來舉幾個例子,用以說明為什么ERP項目是一個改革企業管理模式的項目。第一個是制訂計劃的例子。在非ERP環境下,不管是用Excel,還是用企業自己開發的程序來算計劃,算出來的結果都是有問題的,將來我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分析非ERP環境下的計劃制訂問題。所以計劃人員制訂的計劃,通常都是流于形式的,或者在正式執行的時候,這些計劃只是一個參考。而在ERP環境下,制訂計劃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了,從銷售與運作規劃(S&OP)到主計劃(MPS)再到物料需求計劃(MRP),是很嚴謹的一套制訂物料計劃的程序。歐美企業近些年創新使用的需求驅動物料需求計劃即DDMRP,同樣是一套很好的用來管理物料計劃的方法,不管企業采用哪種方法,都會在制訂計劃的流程上與原來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不但制訂計劃的方式變了,產供銷三大業務流程的執行也會有很多的變化。就拿采購流程的審批環節來說,在非ERP環境下,很多企業的采購審批是比較復雜的,牽扯的人也多。實際上,這些采購審批從物料管理的角度是沒什么意義的,難道經過這些領導們的層層審批之后,采購計劃的質量就提高了嗎?比如采購工作的三個問題,即采購什么、采購多少以及什么時候采購,領導們多審批幾次,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就會更好嗎?當然是不會的。而如果把ERP用好了,MRP所制訂的物料計劃質量是很高的,所以就無需領導審批,直接把權利下放給采購人員就可以了。如果采購工作將來出了什么問題,根據ERP里面的逆向查詢功能,也是很容易找到責任人的。所以這個采購管理的審批流程要不要變?當然要變。
再舉一個倉庫管理的例子。在非ERP環境下,物料在倉庫的管理是比較粗糙的。而在ERP環境下,就可以對物料進行三級管理,第一級是倉庫,第二級是貨位,第三級是序列號或者批號。比如在辦理原材料入庫時,需要向系統匯報三項數據,即倉庫、貨位以及序列號或者批號(如果要進行序列號/批號管理的話);將來在系統里面查詢時,可以查到這個原材料是放在哪些倉庫里面,是放在哪些貨位上面,還可以查到它們的序列號或者批號。并且在ERP環境下,倉庫里面貨位標識要準確、貨物擺放要整齊,并且一定要對號入座,不能隨便擺放隨便挪動,否則就會賬實不符。
上面講的都是管物的例子,再來講兩個理財的例子。比如原材料成本。實際的原材料成本除了買價之外,還有很多其它的采購附加成本,比如運費、保險費、關稅以及一些合理損耗等等。在非ERP環境下,由于數據處理能力有限,很多這些成本都是在利潤表里面沖銷掉了,這就導致倉庫里面的庫存價值是不準的,生產成本的核算也是不準的。而在有了ERP之后,就可以盡可能地讓這些采購附加成本進入倉庫,而不是進入利潤表,這樣就可以提高庫存價值以及成本核算的準確性。
對于生產成本的管理就更是不一樣了,以前是成本核算員單兵作戰,先把各項生產成本的原始業務單據收集好,然后再很費勁地把成本算出來,其實再怎么費勁,算出來的成本也是很不靠譜的。但是有了ERP之后,管理生產成本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怎么個不同,這里就不細說了,以后有時間再進一步探討。
最后舉一個生產領料控制的例子。對于很多制造企業來說,生產領料控制都是一個大問題,很不好管控,導致車間浪費現象比較嚴重。而有了ERP之后,就可以管的很嚴,哪些是計劃內領料,哪些是計劃外領料,一清二楚。
大家有沒有發現,上了ERP之后,企業管物理財的模式是不是變化了?肯定是變了。這看起來似乎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然而很多企業在做ERP項目的時候,卻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要求ERP軟件往企業現有的管物理財的模式上去靠,如果靠不上就二次開發改程序,實在不行就干脆全部自己來開發。我就曾經見過一家企業,選型選了兩年之后,發現沒有一套ERP軟件能滿足他們所謂的“個性化”管理需求,結果就招兵買馬自己開發,其實不過是瞎折騰一場。如果企業不去學習ERP里面的管物理財的模式,也不改變現有的模式,還真是很難辦。
所以企業在做ERP項目的時候,一定要當成一個改革企業現有管理模式的項目來做,就像前面文章中所說的那樣,先做好前期ERP培訓,然后組織好部門級的ERP研討會。只有有了這樣一種改革意識,企業才能通過ERP實施,把管物理財的工作做得更好。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ERP項目是一個改革企業管理模式的項目!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21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