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很多人問我,現在市場上的ERP產品很多,你們能不能告訴我到底哪一個是最好的?有些CIO懷疑,中小型的ERP系統好用嗎?而更多的人則認為,小的東西沒有吸引力,他們往往需要全功能的系統。
在中國的信息化過程當中,很多企業需要別人的經驗,需要了解信息化到底包含什么樣的先進管理思想。大多數企業已經知道ERP能夠給他們的企業帶來利潤,但是上ERP到底要花多少錢,他們心里沒有底,他們需要一個好用又買得起的ERP系統。
那么企業信息化到底需要什么?在選擇和實施信息系統的過程中,企業CIO經常會問下面四個問題。
什么是最好的系統?
每個人說出來的最好的系統都不一樣。那么什么是最好的系統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評價:
第一,信息系統能否支撐企業戰略。很多人在選信息系統時,不是考慮企業整體戰略,而僅僅為了解決人手不夠的問題。但現在CEO已經更多地考慮領導一個高效、敏捷的企業,以便靈活地應對市場。此時CIO選擇信息系統時,關注點就轉移到能否支撐企業戰略的要求上,而不是針對某一戰術需求進行選擇。
第二,這個系統能否提供最佳效率。所有的CIO都在考慮提高性能價格比,但性能價格到底怎么比?從性能方面看,應該包括適應性、可用性、可擴展性。信息系統不僅要解決復雜的計算問題,還要對未知的問題進行預測和控制,同時這個系統應該從CEO到公司的臨時工,從公司總部,到最末端的分支機構都可以使用。
價格考慮什么?應該是TCO(總擁有成本)。它包括實施、集成、運營、維護成本。投資一個ERP系統之后,到底要在哪些地方進行改進,可能很多人在實施ERP之初沒有概念,比如ERP系統,可以減少手工作業,這能省多少錢?能夠實現實時的財務控制,這是不是能夠帶來回報?能夠實現計劃的精確度,降低庫存量,這是明顯的資金變化。
聯想使用了ERP系統之后,每年都會發生許多變化,而這些變化不是刻意創造出來的,而是因為他們知道應該到哪個點上去找。所以,我認為最好的信息系統,應該是可成長的系統,信息系統就像貼在你身上的一層皮膚,它應該隨著身體的成長而長大,而不是蛻一層皮再換上。
什么是全功能的系統?
首先對企業管理來講,所謂的全功能,一直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因為,全功能本身也是從沒有功能或很小的功能慢慢變化出來的。任何企業的信息化都有一個核心部分,這個核心部分就是ERP。
企業的ERP包含核心的財務管理,核心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圍繞財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的企業運營和行政管理。企業的運營和行政管理,基本包含庫存和生產制造的管理,銷售訂貨和發運的管理,采購的訂貨管理以及維護和質量的管理,也就是通常說的產供銷的業務鏈。所有這些實際上都局限于企業的內部,要和外部發生關系的時候,靠這些管理已經遠遠不夠了。因此,又出現了主要四個方面的擴展:
第一,有效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可以幫助你對于營銷前端進行延伸的管理,通過其做到市場的優化,對客戶長期的維護,對銷售員的管理。
第二,供應商關系管理主要就是對合同、招投標的管理,特別是對供應商以及貨源的有效控制。
第三,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從產品設計一直到其整個營銷、生產、制造過程,最后被一代新的產品替代,整個完整的產品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四,擴展的供應鏈網絡管理,是針對企業間的庫存和生產制造部分,使得供應鏈從原來企業內部的需求鏈,擴展到供應商和客戶末端。
除此之外,現在還有很多新型的管理內容,比如商務智能、企業的信息門戶、企業信息交換總線、移動商務等等,實際上都是對于整個企業業務平臺的擴充。
除了企業應用系統的通用功能外,針對每個行業又有不同的特色。除了考慮跨行業的組建之外,必須要看每一個行業細分的解決方案。制藥的和做物流的公司,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企業的業務運作層面上,很多運營方法是不同的。信息系統除了要具備這么多跨行業的各種各樣的功能,什么功能都有,但是功能適不適合你,要看行業的解決方案。
從底層來講,必須要具備安全、穩定、高效和開放的系統。CIO可能接觸到很多技術性的東西。IT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作為企業的CIO,可能和個人的發燒友級玩的不一樣。企業的CIO更多的是考慮系統的整體安全、穩定、高效和開放。如果從超前的概念來講,如果要追求最新型技術的應用,就有很大的風險。從我個人的理解,企業的系統和供應商開發軟件是不一樣的,我們力求的是一種穩定。
什么是實施?
實施就是在企業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主要包含業務流程和技術實現兩個部分。對于現在的企業實施信息化,由于可以找到大量的參照樣本,因此業務流程部分比以往要容易,但往往在技術實現上會出現問題。
純粹從技術層面看,把通用產品變成客戶的專門產品就是實施的過程,一般要經過幾個步驟。
第一步:要定位國家級的通用組建,現在很多產品是世界通用的,但是到了一個國家,必須有國家的特征。
第二步:要做通用行業級組件,所謂“通用行業級組件”就是符合某個行業標準和共性的功能和設計。
第三步:行業的特殊組件,比如電信系統、進出港系統等,這樣特殊化的行業組件。
第四步:客戶的特殊組件,即使通用產品變成客戶可用的產品。
我講的只是技術處理,這些技術處理可以把以往很多技術處理的經驗固化、產品化下來,使得整體投入大大下降。當然,作為有效的、帶有業務經驗的產品,必須具備明確的投資回報目標,當供應商為用戶提供信息系統時,不一定非常了解用戶的情況,但是他們可以告訴用戶,通常企業用了這個系統后,應該在哪幾個點上發生變化。
什么是買得起的系統?
絕大多數企業信息系統都是這樣花錢:信息化的最初需求不是企業級的,大多數公司都是從部門做起,比如,財務要進行電算化,倉庫需要管理等,因而最初的需求是面向功能的。但是這種起步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信息孤島,怎么辦?開發接口。這樣一來,跨部門的業務成本提高了,產生的結果似乎是用了信息系統后,不但沒有省錢反而花錢更多了。
企業購買信息系統的錢應該花在什么地方?很多人認為購置一個信息系統,大部分錢應該花在購置硬件平臺、軟件、咨詢、實施和服務上。而根據總擁有成本的概念,購買軟件、硬件、咨詢服務的投入,只占整個投資的32%,而更多的費用投入在系統的管理、技術支持和培訓方面。
用戶的培訓往往被實施者忽略,以前企業形容ERP的數據是“垃圾進垃圾出”,為什么?因為系統本身不具備產生數據、自動消化數據的能力,用戶輸入什么系統就算什么。由于對用戶的培訓不夠充分,使得企業信息系統的效率較低。那么怎樣才能降低系統的成本呢?應該從四個方面來考慮:降低初期投資、加速收益時間、縮短實施時間、提高效率。而省錢的方法也有四個:
第一、實施服務產品化,咨詢公司有沒有產品化的經驗非常重要;
第二、系統管理套件化,要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服務體系,否則IT部門就變成了救火隊,浪費資源,擴大成本;
第三、技術支持層次化,IT部門后面有供應商進行技術支持,但企業自己也應該建立自己的在線咨詢,讓使用者得到有層次的技術服務;
第四、業務流程標準化,從CIO的角度來講,越標準化的業務流程,管理的有效性就越好,從而成本控制的就更好。但這個問題不是CIO有能力解決的,這是企業的整體管理有要求。
總之,通過服務的改造,可以使總擁有成本下降50%以上,這不是意向性的數字,而是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企業信息化實際上有很多方法實現,認識到以上幾個問題,在實施信息系統時,就會有較好的方向感,使得整個信息系統,在良好的總擁有成本下獲得最大的信息回報。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如何選擇實施ERP信息系統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1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