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0余年的發展,以汽車摩托車為代表的產業集群逐漸發展成為重慶工業的排頭兵,汽摩產業不僅是重慶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更被譽為“重慶工業”的脊梁。坐落在重慶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的秋田齒輪,正是重慶汽摩產業鏈中一顆閃亮的明星。成立于1993年的秋田齒輪,集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主要為汽車、摩托車企業供應齒輪產品。在秋田齒輪銷往的10多個國家和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中,每年有數以億計的齒輪產品使用在博世、寶馬、本田、鈴木、比亞喬、長安、海馬、上汽、力帆等汽摩產品上。
作為我國摩托車齒輪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企業,秋田齒輪在汽車齒輪市場同樣取得快速的發展,在制造業普遍步入微增長的背景下,秋田齒輪今年1至8月汽車齒輪的平均銷售增速超過了30%。究竟是什么支撐著秋田齒輪的快速成長,在秋田齒輪財務總監蔣斌看來,信息化一定是快速成長型企業不可或缺的要素。
秋田齒輪財務總監蔣斌
精益求精:業務挑戰催生精細化管理需求
在工信部發布的《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齒輪行業作為我國“三基”重點行業,預計2015年將達到2940億的銷售規模,年均增長率為15%。
一方面,作為機械成套設施的關鍵基本件,齒輪產品對裝備機械產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齒輪行業的產品銷售普遍采用寄售方式,訂單呈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產品生產工藝復雜,庫存、應收賬款管理難度大,影響產品質量因素多,產品廢品率較高。
秋田齒輪財務總監蔣斌認為,盡管齒輪產品的結構看起來不太復雜,但涉及的加工工序較長,從企業運營角度來看,齒輪行業并不比其它的復雜機械行業企業管理難度低。
事實上的確如此,齒輪產品作為汽車、摩托車的關鍵零部件,主機廠除了對齒輪企業提出高標準的質量要求之外,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追溯到所使用的原材料爐號、鍛造的批次號、所經過的熱處理爐號,以及關鍵工序的加工批次號等等環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汽摩行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使上游企業的信息化管理要求越來越嚴苛。
對此蔣斌感同身受:“齒輪企業面臨的行業挑戰基本類似,除了產品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方面的要求,齒輪企業的交貨期也比較緊,客戶一般給出一段時間內的不確定性訂單,企業需為主機廠承擔庫存風險,庫存資金占用比較大;另外,齒輪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對工裝、模具依賴程度比較高,工序換裝時間長,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難度大,從而導致對市場響應遲鈍。”
在借助信息化手段之前,秋田齒輪并沒有統一的管理體系對業務流程進行標準化,導致設計開發、資料管理、采購委外、用量掛賬、成本核算等諸多業務環節只能粗放式的管理。隨著企業的發展,管理的難題或將制約著秋田齒輪的快速發展,蔣斌說:“正是業務上的一系列挑戰催生了秋田齒輪的精細化管理需求。”
化繁為簡:信息化為秋田齒輪打造競爭優勢
秋田齒輪的信息化歷程可以追溯到2005年7月,從最初的OA系統和二維CAD,一直到九年后的ERP、三維CAD、CAPP、CAE、PDM、CRM、SCM等全面的信息化應用。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秋田齒輪基本建成了OA協同辦公系統,以及以CAD、PDM為主的協同設計平臺和以業務流程管控為主的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使得秋田齒輪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特別是在精益生產、技術開發能力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秋田齒輪信息化管理架構
不過在蔣斌看來,秋田齒輪實施信息化的出發點并不是追求大而全,反而在于化繁為簡。作為秋田齒輪的財務總監,蔣斌最初感受到信息化帶來的效率提升來自于財務環節:“通過信息系統,將財務人員有關憑證的工作全部簡化了,之前的財務人員需要花大量時間制作憑證、做報表,系統上線后,財務人員主要審核檢查各部門操作的業務單據,并以控制價格、應收核銷、采購結算、委外核銷、付款控制為主進行事中控制和監督。采購、銷售業務的憑證處理由系統自動完成,從而,實現了財務人員由事后的核算為主轉變為了事中控制和監督為主,并通過報表分析進行業務評價。”
信息化對企業管理的簡化和提升,當然不僅僅體現在財務環節。蔣斌介紹,秋田齒輪的信息化依托以PDM為主的技術信息化和以ERP為主的管理信息化構成,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秋田齒輪本著構建一體化管控平臺體系的目標,將信息化工作分解為三個階段:先搭建基礎平臺,后業務流程管控,再實現戰略決策。隨著秋田齒輪信息化工作的深入,逐步應用了用友優普U8+的財務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20多個模塊。
目前,秋田齒輪已初步實現了基礎數據管理體系和規范化流程體系的工作,正朝著通過科學的經營評價指標體系支撐戰略分析的目標邁進。
蔣斌說,秋田齒輪的信息化工作一直非常務實,一步一個腳印,從2005年著手信息化建設開始,逐漸滲透到企業管理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企業生產的每一道工序、與供應商的每一次溝通、設計和制造的每一次協同,通過全面的信息化,秋田齒輪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成為秋田齒輪始終保持著在齒輪行業領先地位的制勝法寶。
融會貫通:ERP深化實施延伸生產管理應用
在秋田齒輪的信息化進階過程中,條碼系統和MES系統目前暫未應用。不過蔣斌的觀點是——我們并沒有為了上系統而上系統,只有適合企業當前發展需求的才是必要的。
蔣斌介紹:“前幾年我們調研了一些企業,很多企業上MES系統,收集了一大堆數據,花費了很多人力和物力,最后卻應用的疲憊不堪。在秋田齒輪的生產管理環節,我們并沒有單獨的MES系統,而是在U8+ ERP系統中集成了車間管理需要的所有數據,包括計劃、生產批次、工序加工流轉信息、生產周期、計件工資、質量追溯與統計分析等信息都在里面,基本覆蓋了MES系統的大部分功能。我們覺得信息化的建設需要充分考慮企業當前的管理水平,進行分步驟實施,如果強行推進一個項目,反而短期很難見到效果。”
相比將生產制造環節的管控整合到ERP系統中,秋田齒輪針對庫房批次的管理則是依靠管理流程的優化來解決,當然,這是另一種管理的融會貫通。蔣斌說:“以庫房批次發貨,先進先出,先零后整要求為例,產品入庫單通常有批次信息,因為齒輪行業的特殊性,我們在生產過程中將一個班組的生產量定義為一個批次,現場完工后入庫就是一個批次,這樣同一個產品的批次很多,同時客戶發貨不一定是整批次,這樣就出現零散數量,這時,我們就要求在產品入庫時打印三張單子。營銷部需要調貨時,只需要告知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通過OA系統發一個信息給庫房,庫房按照批次發貨,先進先出,先零后整原則揀貨,同時提供一張入庫單和各批次準確的數量交給營銷部錄入系統,打印出庫單。一張作為庫房物資的標識,一張用于揀貨時核對,再根據營銷部打印的出庫單復核發運,這樣就做到了物資管理的批次管理,先進先出,先零后整發貨。”
在蔣斌看來,以秋田齒輪目前的業務現狀為出發點,本來需要條碼系統來解決的發貨批次問題,通過管理的優化同樣可以解決。
但是,基于未來的信息化發展,條碼系統一定還需要上。這一點,蔣斌非常清楚:“秋田齒輪的業務發展非常迅速,未來一定還是需要通過條碼系統完成物流環節的效率提升。在供應鏈全過程應用條碼掃描技術,來達到快速高效的完成識別和輸入的操作,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準確性。”
同樣需要優化和提升的環節也體現在另外幾個方面,蔣斌說:“目前秋田齒輪的信息化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平臺化基礎,需要結合企業的發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在這個信息化平臺上進行持續優化和改善,譬如流程再造與ECRS、可視化與透明化、優化計件工資為計時工資等;我們即將還要著手生產線工控設備以及電子看板同現有信息系統的集成。將現場的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通過公共平臺或接口進行無縫集成;同時,要在現有的數據平臺基礎上實現商業分析的功能,BA商業分析軟件與績效管理的深度應用,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另外,我們也看到了基于BYOD和移動應用的優勢,這也會在我們未來一個階段的信息化過程中予以考慮。”
后記
如果要給秋田齒輪的信息化貼上一個標簽,“重在應用、務求實效”這八個字應該是最好的注解。對大而全信息系統的理性對待,以及對信息化融會貫通應用的深刻理解,表現出秋田齒輪在信息化建設過程成熟的一面。在2014全國齒輪技術研討會上,有關專家指出齒輪行業的轉型升級一定要走精益生產和敏捷制造的道路,同時明確了齒輪企業設計信息化、裝備智能化、流程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對秋田齒輪而言,它正通過信息化的進階和修煉,朝著這一目標邁進。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秋田齒輪的信息化/ERP 進階之路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016747.html